全面认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伟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全面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战略谋划和统一领导,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坚定理想信念、鲜明政治导向、深远战略思维、强烈历史担当、真挚人民情怀和科学思想方法,是对新时代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系统理论概括,是中国共产党不懈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形成的宝贵思想结晶,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科学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锐利思想武器,也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重要原创性贡献。
前不久,《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以下简称《文选》)出版发行。这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上的大事,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的大事。《文选》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建设最重要、最基本的著作,系统阐释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深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高度、思想深度、实践厚度,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权威教材。
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新境界
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命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在解释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必须回答的理论命题。习近平经济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再深化和新拓展。
深化了科学社会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原则。科学社会主义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确立为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共产党宣言》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社会主义以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也正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才真正获得自由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条件和手段。《文选》开篇就阐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习近平经济思想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主要任务和方针政策,更加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原则具体地转化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实际行动。
深化了科学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原则。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要有强大的物质基础,达到这一目的唯一可行的办法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在决定人类社会发展水平的同时,也决定着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阶段存在的不同形式。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遵循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逻辑,高度重视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深化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创造性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揭示了新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特征和规律,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原则现实地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术语的革命”。
深化了科学社会主义共同体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强调:“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印证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是共同体,人类发展的整体样态是文明。“真正的共同体”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人类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发展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和构建。习近平经济思想不仅关注中国发展问题,也关注全球共同发展问题,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从理论维度看,习近平经济思想提出要直面贫富差距、发展鸿沟等重大现实问题,倡导共创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含建设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生态共同体等丰富意蕴,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当代继承和发展。从实践路径看,习近平经济思想强调独立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突破了西方主流经济学语境下“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理论假定和“西方文明就是现代文明”的陈旧思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为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新典范,为引领人类社会现代文明发展提供了新方案。
为科学社会主义蓬勃发展提供了生动实践。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这个时期便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社会的物质关系,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更好相适应,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以丰硕的实践成果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有力驳斥了诸如“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失败论”“历史终结论”等各种唱衰社会主义的论调。习近平经济思想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基本经济制度,为社会主义进一步蓬勃发展乃至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奠定了物质基础和经济基础,展现出社会主义的复兴之路和希望之光。
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集中体现
习近平经济思想不但继承、发展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更彰显了治国理政的中国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习近平经济思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济思想及研究方法进行条理化和系统化,凸显其丰富性、独特性、创新性、体系性,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使其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经济思想充分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济思想,彰显鲜明的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比如,体现“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深刻阐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核心理念,实现了对“天人合一”世界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又如,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方法论,在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以义制利”等,正确利用矛盾分析方法化解经济难题,系统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
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实践既包括当下的也包括历史的。经济学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历史性特征。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坚持“两个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体现了对经济发展规律和基本特征的深刻把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牢牢把握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的重大关系,运用新视角、新思路、新方法、新工具,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经济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经济思想以中国具体实际为实践落点,充满着具有本土特色的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引领着我国经济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推动了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形成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标识性概念、原创性理论,彰显了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22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