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如何破解“层层加码”

基层治理如何破解“层层加码”
    破解“层层加码”的关键,不在于简单压制行为结果,而在于重构任务传导机制与权责配置体系,建立更加科学、弹性、可持续的治理机制。
    ——————————
    “层层加码”是国家与社会治理中可能出现的一个“顽疾”,给作为政策执行主体的下级部门、基层单位造成了沉重负担,滋长诱发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2024年,党中央作出明确部署,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也明确将“在督查检查考核等工作中搞层层加码、过度留痕,增加基层工作负担”纳入处分范围。
    “层层加码”的内生动力
    “层层加码”指的是,在多层级治理结构中,为了确保能够完成上级要求,每经过一个治理层级就添加新的内容或提出新的要求,导致治理任务量逐级放大,压力逐级增加。“层层加码”是治理任务转发、放大和执行的过程。
    “层层加码”存在于许多政策领域,典型的体现方式是盲目增加任务数量、提高任务速度、扩充任务内容、缩短时限以及提高任务标准。例如,一些地方政府不顾实际情况,通过行政命令强行加码指标,要求经营主体数量倍增,最终导致虚假经营主体的注册现象,以应付检查。这种“层层加码”现象,不仅增加了基层的工作负担,还催生了数据造假、形式主义和折腾群众等不良风气。
    在多层级治理体系中,存在着非常关键的中间层,起着对上级指令的传递解释作用。而在“层层加码”过程中,中间层则发挥着“加码”枢纽的作用。中间层传导的压力强度越大,就越反映其对加码任务的重视态度,越能够影响下级部门的任务优先排序和统筹调配资源的能动性发挥。
    中间层在设定考核方式时,不仅考虑到任务的完成度,还会关注上级的期望值和外部压力,并据此作出适当调整。一方面,出于追求绩效的动机,中间层会设定更高的目标,争取更出色的业绩。另一方面,出于规避风险的动机,中间层在面临严格问责的任务时,通过主动加码打“提前量”,以减少问责压力。
    把握下级部门加码的动机
    作为执行方的下级部门面对的是多任务、多目标的治理格局,治理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它们必须在多项任务之间进行权衡,当中间层主动发起加码任务时,下级部门并非完全被动接受,而会根据自身情况作出应对。
一是“向下加压型”,多发生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22350.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2小时前
下一篇 2小时前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