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单位工作经验文章汇编(5篇)

2025年8月单位工作经验文章汇编(5篇)

目录

    1.初做秘书三悟 2
    2.电话通知有学问 6
    3.牢记乡谚做秘书 9
    4.文字秘书服务领导调研不能忽视的小细节 13
    5.争当领导和群众认可的秘书科长 17

初做秘书三悟

    一年前,我从办公室人事科调到秘书科工作。随着对秘书这个岗位慢慢由陌生变得熟悉,我从中也得出了一些感悟。
    一、敬畏心是从事秘书工作的前提
    人有敬畏心,才会行有所止。秘书工作者在领导身边,承担着沟通内外、综合协调等职责,更需心怀一颗敬畏心。当秘书,必须敬畏各项规章制度,以此作为开展工作的严格遵循,来不得半点随意和“想当然”。记得我刚到秘书科,就赶上一年一度人代会召开,领导安排我负责会议材料的排版打印。我心想这还不简单,二话不说便干起来。因为文件是各个部门汇总上来的,格式都已经调得差不多了,我简单扫了一眼,感觉没什么问题便全部打印出来。当我把文件送到领导手上时,领导皱了皱眉头:“你是全部按照规范格式弄的吗?”我心虚地应了声“是的”。领导大概看出了我的心思,说:“你重新对照标准检查一遍再告诉我。”不检查不知道,相比于其他同事的“严丝合缝”,自己所负责的文件在字体、字号、间距上没有一处是对的。那天所有的既定安排都因为我的失误被打乱了,领导虽然没有批评我,但也指出如果真的把这个文件发下去,参会的代表会认为办公室连公文的基本格式都不懂,给单位形象造成损害。这件事让我印象深刻,也感受到秘书工作的高标准和严要求。作为秘书,还要敬畏组织,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秘书工作的风范——与地县办公室干部谈心》一文中谈到,“秘书的活动面比舞台上的配角更窄,它没有台词,没有亮相机会。秘书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要正确对待名利荣辱,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断加强和深化自身的修养”。当组织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时,必须自觉把组织利益放在前面,甘于默默奉献,甘当无名英雄。从事秘书工作,如果怀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想法,事事都想“回报”,要求“更多的好处”,一定会破坏规则的公平性,损害集体利益。
    秘书工作者更要时刻敬畏组织赋予自己的使命。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将这份敬畏落实到日常行动中,坚持“把职业当事业”,从小事做起,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回报组织的信任,赢得领导和群众的认可。
    二、同理心是做好秘书工作的关键
    同理心,就是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我很认同一位企业家说过的一句话:“判断一个人是否成熟,就是看他能否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能否把你的世界变成我的世界。”
    秘书工作同样如此。好的秘书,首先能够站在领导的角度考虑问题。举例来说,收发公文是秘书重要的日常工作,在处理过程中,会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二传手”,一种是“存储器”。前者是签收登记,一送了之;后者是细致分类,准确掌握。
    记得自己刚走上秘书岗位时,就是一个地道的“二传手”,给领导送文件通常是放下就走。有一次,我去送一个会议通知,正准备转身离开时,领导叫住了我:“我还有事来不及看了,你说一下这是什么通知。”这么简单的一个问题,我竟愣在那里,脑子一片空白。领导见我如此,只得摆手让我出去。从领导办公室出来后,我脸上火辣辣的,心想自己太不用心了,连这种问题居然都回答不上来。
    事情虽小,反映的却是我“不走心”的工作态度。从此以后,凡是交给领导的不涉密的文件,我拿到后都会浏览一遍,牢牢记下其中的重点内容再呈送上去。后来我逐渐养成了习惯,遇事总想如果我是领导会怎么办、怎么说,从而提醒自己考虑到每一处细节,努力做到遇事不乱、处事不慌。做好秘书工作,还要站在同事的角度处理问题。比如,当领导就某一事项作出批示时,我会把自己设想成当事的同事,从对方的视角去理解领导意图,不清楚的问题及时请示领导。这样一方面能把领导的指示原原本本地传达下去,杜绝偏差;一方面也能帮助同事准确地领会要求,更好地开展工作。
    三、责任心是做精秘书工作的保证
    高度负责是干事创业的起码态度。秘书工作无小事,出了事都是大事。当工作遇到疑惑时要避免“浅尝辄止”“懵懵懂懂”,坚持“打破砂锅问到底”;起草和校对文稿时要“一步三回头”,杜绝细节纰漏和低级错误;随同领导调研时切忌走马观花,而要跟上领导思路,抓住重要细节,随时记录整理。
    好学才能上进。作为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应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把学习中央精神、掌握党的政策、关注时政信息作为“规定动作”。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及时掌握中央和上级部门的工作动态,了解最新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
    秘书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本着对单位负责的态度管好言行,加强自我约束,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保持健康的生活情趣,自觉净化朋友圈,抵制不正之风,以自身的良好品行维护好单位的形象和权威。
    

电话通知有学问

    筹备会议时,电话通知各部门参会是办公室人员的一项常规工作。初当秘书时,我认为这个任务比较简单,只需原原本本传达会议通知,讲清时间、地点即可。但随着工作的开展,一个又一个问题接踵而至,我发现要做好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还真不容易。这里通过几个例子,跟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事前:了解清楚很重要
    某次召开重大活动筹备会议,涉及卫生、安全、宣传等部门。当电话联系到某部门时,对方工作人员为准确通知到位,询问我本次活动需要其部门参与的具体事项有哪些。我愣了一下,因为本次活动方案由某单位牵头制定,我手头并没有准备,只好让对方再与牵头单位联系。
    这件事虽然顺利解决了,但给我敲了一个警钟:办公室工作不能有半点疏忽,会前通知更不能模棱两可、稀里糊涂,否则就会影响会议效果。从这以后,每次电话通知前,我都要认真阅读会议方案和会议材料,特别是重点任务、重点对象、注意事项等,了解清楚会议的每一个环节,在头脑中像放电影一样预演会议流程。正式电话通知前,我会在本子上罗列出会议关键词,比如“时间、地点、注意事项”等,确保了然于胸。
    二、事中:一个部门也不能少
    某次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按要求设了分会场,与会部门达三十多个。会议按时开始后,有一个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却还没有签到。我赶紧联系其办公室人员,对方答复之前并没有收到会议通知。我这才回忆起来,昨天给他们打过电话,但没人接听,后来我外出办事,一忙就忘了再次打电话过去。
    这次失误让我懊悔万分。我认真总结了教训,思考怎样才能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并寻求一个稳妥的解决办法。于是,现在每次电话通知前,我都会在电脑上列出所有与会部门,然后按顺序一一通知,凡通知到位的部门都改成红色字体显示,凡未能接通的部门则仍用黑色字体,并在后面添加上电话号码,这样做一是方便回头看,对哪些部门还没通知到位一目了然;二是方便再次电话联系。这样把工作做细做实,才能确保不出差错。
    三、事外:不能仅仅是机械传达
    某次电话通知会议,接通电话后,对方热情地和我打招呼,准确地说出我的姓和职务。我愣了一下,因为我并不认识他,他解释看到这个座机号码就知道是我办公室的。我这才想起来,有几次打电话到这个部门,都是他接的,但我从没问过他是谁,往往是电话一通,就开始程序化地传达会议要求。
    这次尴尬引起我的反思:电话通知不仅仅是单向机械传达,也是办公室和部门之间的一次沟通与合作。于是,我开始留心每一次通话。针对接触部门较多的情况,我用一张表格详细记录下每个部门办公室接听电话人员的姓和性别,并努力记住他(她)的声音。这样,每当电话中传来对方的声音,我都能及时准确地与对方打招呼,电话通知变得不再冷冰冰,沟通更加和谐愉快。办公室工作无小事,哪怕是一件再简单的事,只要肯琢磨、爱动脑,总能发现新天地,开辟工作的新境界。就拿电话通知会议来说,虽然简单,但其中也有学问,只有认真对待、处处留心,才能确保工作到位。
    

牢记乡谚做秘书

    在农村长大的我,得到不少乡风民俗的滋养,有些甚至对我的人生产生过重要影响。记得儿时,每当我们言行“出格”时,母亲总是用一句“对症下药”的谚语来教育我们。尽管当时似懂非懂,但母亲的良苦用心我们竟也心领神会。这些经乡民口耳相传积淀而成的谚语,大多质朴晓畅、明白如话。现在,虽然儿时生活的乡村早已难寻旧时踪迹,但那些乡谚,却被我当作精神财富带到了城市,时时引导我努力做一名德才兼备的秘书。
    一、“学习如走路,一步不能住。”
    母亲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我们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可是儿时的我太过贪玩,上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当此时,母亲总是用这句话来激励我。后来我终于在逆境中奋起,成了一名让不少村里人羡慕的读书人。学习就像人生的发动机,一旦停下,人生就要落后。做秘书工作也是如此。现在我虽然已经实现了母亲的心愿,但学习于我却是一辈子的事情。向书本学,向同事学,向实践学。只有不间断地学,才能增长才干,走向成功。
    二、“人在人面晃,刀在石头荡。”
    小时候的我有点腼腆怕羞,就是去邻家借点酱油,我也要磨叽半天,母亲就常用这句话来教育我。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在别人面前“晃”的机会多了,就会更老练,刀在石头上荡的频次高了,就会更锋利。说白了,人要老练,刀要锋利,就离不开“磨练”二字。这是母亲教育我要勇敢地迎接挑战、接受锻炼。这对秘书的成长也尤为重要。比如在会议上发言,对于怕在公众面前抛头露面的秘书而言是一种挑战。然而与其畏葸不前,不如放开一搏,有了精心准备的第一次,第二次就会沉稳许多,再往后就能气定神闲了。因此,秘书遇事不能老躲在后面,一定要勇于战胜自我,主动经受锻炼。
    三、“早起三光,迟起三慌。”
    母亲总对我们说,早起一点可以多出很多时间去干农活。母亲经常用她的言行教育我们要勤劳。毋庸讳言,秘书工作是十分辛苦的。可以说,领导有多忙,秘书就有多累,只是工作性质不同。秘书工作的性质,要求秘书一要脑勤,要事事想在领导前头,只有勤于思考,工作才不会被动。二要手勤,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写多记,一方面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把事情办得更周密、妥帖。三要口勤,要见人多尊称,遇事常请教。四要腿勤,秘书只有沉到一线去,下到基层去,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五要眼勤,秘书要多观察,多阅读,以此来增长人生阅历,提高工作水平。
    四、“饭碗里的芋头,不拨不动。”
    母亲常说,做人老实是本分,但也不能呆板、生硬,如果是“饭碗里的芋头,不拨不动”,那就不可救药了。母亲要求我们做“未拨先动”甚至“不拨也动”的人。要做好秘书工作,首先要积极主动。领导交代过的事要做好,领导没交代的事也要做好;领导想到的要常提醒,领导没想到的,秘书要考虑到。其次要善于应变。一旦情况发生变化需要调整决策时,秘书要做到在第一时间做出恰当应对,以减少负面影响。
    五、“高山灯有人点,没人来添油。”
    那时候的农村家家户户都用煤油灯照明,这种灯点一两个晚上就要加长灯芯,往里添油。我们姐弟几个由于懵懂无知,加灯芯添灯油的活一般都是母亲包干了。每当此时,母亲总是叹口气说:“高山灯有人点,没人来添油。”现在细细剖析这句话,其中包含了非常深刻的道理。首先,一“灯”之光照亮一屋,有人点却没人续,说明没有人考虑“公”事,这是母亲批评我们自私。其次,“灯”悬“高山”,点灯难而续油更难,这是母亲批评我们怕苦畏难。再次,给灯续油不仅是一桩苦差事,容易弄脏手和衣服,弄不好还有摔坏灯盏洒尽油的风险,这是母亲批评我们不敢担责。这句乡谚对指导我们做好秘书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一是要一心为“公”。在领导身边工作,处事待人都要从大局出发,从领导的立场考虑问题。一个“私”字当头的秘书,既不能得民心,也难以合“官意”。二是要善于破“难”。秘书必须“逢难不怕难,知苦不叫苦”,如果遇难就退缩、见苦就抱怨,是不能胜任繁杂辛苦的秘书工作的。三是要勇于担“责”。对于该担的责任,秘书一定要勇敢面对,理由一箩筐的秘书,只会令领导敬而远之。
    六、“身正不怕影子斜。”
    这句话在母亲口中出现的频率最高。之所以能做到“不怕”,就在于“身正”。秘书是上下协调、左右沟通的“中转站”,由于接近权力中心,即使不掌握实权,也有各种便利,难免会有一些流言蜚语。但是,只要始终保持高洁的人格,坚持不法之事不为、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言不发,始终恪守做人的底线,就能够“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
    

文字秘书服务领导调研不能忽视的小细节

    文字秘书经常要随同领导外出调研,记录领导调研中的指示和要求。在服务领导调研过程中,常规性工作文字秘书一般都做得很好,但有时容易在细节上犯糊涂。我的体会是,细节见高下、细节定成败,服务领导调研千万莫忽视小细节。
    细节一:记录工具得备好
    有一次,办公室领导安排我随同市委领导去Y县调研。那天领导调研的内容很多,沿途对各调研单位提出的工作要求也比较多,结果调研行程刚过半,我随身携带的录音笔就录满了,无法录入新的内容,当时,我急出了一身冷汗,幸好随行的报社记者多带了一支录音笔,才救了我的急。事后想想,如果那天没有那位记者帮忙,就只能靠脑子、靠笔记领导讲话了,但这样难免会记录不全,相关录音资料也不完整,督促相关部门抓落实可能就会缺少一些依据。
    录音笔是文字秘书使用频率很高的小工具,但有时容易被忽视。建议大家在每次领导调研活动结束后,不管录音笔空间是否存储满,都应及时将里面录音导出来,以腾出空间;此外,文字秘书包中还应常年备足录音笔电池、数据线和优盘等,以备不时之需。
    细节二:穿着不是小事情
    最近,与一位报道政务活动的电视台记者朋友交流时,他讲的一个故事对我触动很大。有一次,省领导一行在J市调研,当地办公室派了一名女同志全程记录领导同志调研情况。那天这位女同志穿着时髦鲜艳,在调研队伍中显得极为抢眼,当时省里随行人员曾非常委婉地提醒她衣服太艳丽,但由于中途无法更换,下午她只能继续着靓装记录。结果晚上记者回去剪辑当天的片子时,发现这朵“鲜花”太抢眼,与整个调研画面极不协调,剪片子难度很大,最后记者花了好大气力才把这次调研活动的新闻片剪完。
    文字秘书随同领导外出调研,千万不能把穿衣打扮当成小事情,要慎重考虑服装搭配,妆容要端庄得体、成熟稳重,衣服格调尽可能与调研大部队相协调,颜色不宜过于鲜艳,款式也不要太过时尚。
    细节三:站的位置有讲究
    大家经常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领导身边的工作
    人员基本很少出现在电视镜头里。正所谓,见事不见人,随行人员都在幕后忙碌。
    我理解,文字秘书在现场服务领导调研时,不宜面对镜头记录,也不要离领导太近,这个尺度需要自己现场灵活掌握。必要时,不妨站在记者旁边,既能听清领导谈话内容,也不至于影响记者拍摄。另外,文字秘书在随同领导现场调研时,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应尽量避免双手叉腰、交叉胸前、插入衣裤兜内,挠头、抓痒、抠鼻孔、面对人咳嗽、打喷嚏等不良举止,举手投足都要与自己身份、所处场所相协调。
    细节四:通讯随时要畅通
    笔者在实习期间,有一次随领导到S市调研社区建设,领导原计划看3个社区,但是在听完基层汇报后,临时决定再增加一个考察点,当时我正在津津有味地欣赏调研点附近的宣传栏,完全没有注意到行程的变化,不巧的是手机没电了,结果调研大部队走了几分钟后,随行人员才发现我不在车上,赶紧打我电话,却怎么也联系不上我。可以想象那次归队后我有多尴尬和羞愧,虽然领导觉得我是实习生没有批评我,但是那种宽容反而鞭策我一定谨记教训、注重细节。
    我体会,文字秘书在随同领导外出调研时,一定要保持通讯工具畅通,随手备上充电宝,手机最好开启震动模式;若要有单独行动,哪怕是短时间的单独行动也要及时向领导或同行人员汇报,以防调研行程发生变化时自己掉队,影响整个调研工作。
    细节五:确保记录全面
    文字秘书一般都能完整记录领导在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但是往往容易忽视领导在车内或者考察点的即兴发言。对于这一点,我是有深刻教训的。有一次,省里L领导到我市W县调研,单位领导交代我服务调研并做好全程录音。一路上,无论是在车内还是考察点,我都注意力高度集中,生怕漏掉一丁点记录,结果到了W县会议室门口时,L领导停在展板前观看,我以为他会马上进会议室,就放松心情和旁边同志闲聊起来,没有听到L领导具体讲些什么。调研回来后,单位领导让我整理L领导来我市调研的全部录音,包括在W县会议室门口展板前作的指示,我傻眼了,幸亏W县的一位工作人员刚好对L领导在展板前的工作要求做了录音,让我补上了这个“窟窿”。
    文字秘书在服务领导调研时,一定要随时绷紧弦,不到调研最后一刻千万不能松懈,除了做好调研座谈会的记录外,千万不要漏掉领导在行车及视察途中随机讲的内容,确保整个调研记录完整齐备。
    

争当领导和群众认可的秘书科长

自担任乡镇党委秘书起,到在县直单位、县政府办公室、地级市政府研究中心工作,再到担任地级市政府办公室综合科科长、第一秘书科科长,我在基层从事秘书工作已14年有余,饱尝了其中的酸甜苦辣。最近,我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和工作实际,对如何当好领导和群众都认可的秘书科长这个课题进行了科学审视、认真梳理和深入思考。我认为,当好秘书科长关键要把握好“三个最”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59731.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12小时前
下一篇 12小时前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