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生态环境监测监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XX市生态环境监测监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监控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监控工作会议的精神,系统总结近年来的工作成效,深刻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对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的监测监控工作进行全面的安排部署。刚才,省XX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XX同志对生态环境部《国控站点人为干扰等行为认定处理办法》进行了专业解读,内容非常重要,希望大家深刻领会,严格执行。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回顾过去,成效卓著,监测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上下同心、锐意进取,紧紧围绕改善环境质量这一核心目标,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体系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们的工作为精准治污、科学决策、有效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为守护XX的蓝天、碧水、净土作出了不可或不可缺的贡献。
    (一)监测网络立体覆盖,筑牢生态环境感知基石
    我们坚持系统性思维,着力构建“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经过不懈努力,一个覆盖全面、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监测网络已在XX市初步建成。
    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我们不仅在城市建成区拥有高密度的监测站点,更将监测网络延伸至基层,建成了覆盖全市所有XX个乡镇(街道)的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网络实现了从城市到乡村的无缝隙覆盖。这使得我们对区域空气质量的动态变化有了更为精细的掌握。全省范围内,监测站点总数达到1992个,率先实现了省、市、县、乡四级数据的互联互通,监测能力也从常规指标的平面观测,提升至对复合型污染物的立体观测。
    在水环境监测方面,我们对XX个主要河流断面实施了水质自动监测,实时掌握着主要河流水质的“健康状况”。水文监测网络也日益完善,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包括33处水文站、80处雨量站、42处地下水监测站、7处省级河长制水质站在内的共计200处站点的综合监测网络全市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水文监测控制率达到了86%为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防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在海洋、土壤与地下水等领域,监测能力同样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省XX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独立承担了近岸海域77个点位的监测任务,任务量占全省总量的57.9%,为海洋生态保护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持。我们还布设了1655个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实现了对所有县(市、区)的全覆盖为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奠定了基础。可以说,一个涵盖大气、地表水、地下水、海洋、土壤等全要素的现代化监测网络已经形成,成为我们感知生态环境状况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二)数字技术深度赋能,监管效能实现智慧跃升
    在建成“一张网”的基础上,我们积极拥抱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以AI技术、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科技为驱动,推动生态环境监管模式从传统的“人防”向现代的“技防”“智防”深刻转型,实现了从“治理”到“智理”的跨越。
    我们创新打造的生态环境一体化监管指挥体系,是这一转变的集中体现。该体系通过深度应用AI技术,构建了“自动识别-分级预警-任务派发”的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全市共计1237路重点监控视频信号被接入系统AI分析场景已经投入实战应用。智能识别系统能够7×24小时不间断地对企业排污口、厂区环境等进行监控,自动发现烟气颜色异常、跑冒滴漏、固废未覆盖等环境问题,一旦发现异常,系统会立即锁定证据、自动分级预警,并将任务精准派发至相应的执法人员,极大地提升了问题发现和处置的效率。
    我们还建立了覆盖全市2814家涉污企业的“一源一档”数据库,汇聚了超过4.1亿条环境监管数据构建起覆盖“天空地一体化”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建立了环境数据预报、快报、日报等全链条、全周期、全时段的数据报告制度,实现了对环境质量状况的实时展示、统计分析、预警预报和问题溯源。海量的数据经过智能分析,转化为精准的监管指令,为我们的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深度洞察力。
    二、正视当前,直面短板,坚决捍卫监测数据生命线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生态环境监测监控工作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监测数据的质量是生态环境工作的基石,是评估环境状况、评价治理成效、实施环境管理的根本依据。如果源头的数据出了问题,那么后续的一切分析、决策和管理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必须将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作为监测工作的生命线,坚决守住,不容动摇。
    (一)数据质量是监测工作的最高准则
    每一组从监测站点上传的数据,都必须是真实可靠、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这是我们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根本要求。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和松懈。要始终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完善全流程的质量控制体系,从站点运维、仪器校准、样品采集、数据审核到信息发布,每一个环节都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确保责任到人、全程可溯。
    在这里,我要再次重申一个原则:宁可环境质量改善的考核数据差一点,也绝不要任何“掺了水分”的数据。追求优异的成绩无可厚非,但这种追求必须建立在真实客观的基础之上。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都是对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背叛,是对党和人民的欺骗。这种行为一旦发现,我们将以最严厉的态度进行查处,绝不姑息。
    (二)对人为干扰行为保持高压态势
    近年来,国家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行为的打击力度空前。生态环境部出台的《国控站点人为干扰等行为认定处理办法》,为我们划定了清晰的“红线”和“底线”。必须认识到,任何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干扰监测设备正常运行、篡改或伪造监测数据的行为,都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这些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故意堵塞或遮挡监测仪器的采样口;向监测仪器喷淋、喷吹,以“稀释”的方式改变采样环境;人为操纵、修改监测仪器的参数设置;更换或稀释监测样品;以及其他任何可能影响监测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的行为。对于这些行为,我们的态度非常明确,那就是“零容忍”。
全市生态环境系统要立即行动起来,组织开展全面的自查自纠,对辖区内所有国控、省控、市控站点进行拉网式排查。要加强与公安、检察等部门的联动,建立常态化的联合执法和巡查机制。一旦发现人为干扰的线索,必须一查到底,绝不手软。根据《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针对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实施的严重破坏行为,将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定罪处罚。我们必须让所有心存侥幸者明白,数据造假不仅会受到行政处罚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52645.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12小时前
下一篇 12小时前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