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全面把握“第一议题”制度的来龙去脉与实践要求(4358字)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围绕一项对于强化党的政治建设、深化理论武装具有根本性、全局性意义的制度安排,进行一次专题学习和深入交流。这项制度,就是近年来在全党上下得到普遍推行和严格落实的“第一议题”制度。
这项制度看似程序性安排,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内涵与实践要求。为何要建立这项制度?它的源头在哪里?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在具体工作中又该如何抓实抓细,避免“走过场”?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我们每一次会议的质量,更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因此,今天我将以“全面把握‘第一议题’制度的来龙去脉与实践要求”为题,与同志们一道,系统梳理、深入探究,力求将这一重要制度讲清、讲透、讲实。
一、“第一议题”制度的提出与演进
要深刻理解一项制度,必先追溯其源头,明晰其发展脉络。“第一议题”制度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我们党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并确立的重要成果。其发展历程,清晰地体现了党中央对理论武装工作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
(一)制度的萌芽与初步实践
“第一议题”制度的理念和实践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2019年下半年。当时,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这次主题教育中,一个明确的要求被提了出来:各级党组织在召开会议时,要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重要讲话、最新文章和最近指示要求。这种将会前学习、首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精神的做法,实质上就是“第一议题”制度的早期探索和生动实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它作为一项在特定主题教育中的具体举措被全面推行,目的是确保全党能够第一时间学习领会党中央的最新精神,实现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虽然此时尚未以“制度”的形式进行顶层固化,但其核心要义——即把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置于一切议事日程之首的政治自觉,已经在全党范围内开始形成并推广开来。
(二)制度的正式确立与深化要求
如果说2019年的实践是“第一议题”制度的萌芽,那么,2024年则是其正式确立并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关键之年。
2024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的意见》。这份至关重要的中央文件,在总结主题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未来如何持续深化理论武装作出了长远规划和制度安排。其中,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第一议题’制度”的要求。
这一提法的出现,标志着“第一议题”从一项在主题教育期间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正式上升为一项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的“政治制度”。它不再仅仅是某个阶段、某项活动的临时要求,而是融入党的组织生活、嵌入各级党组织议事决策流程的刚性约束。
这份《意见》的发布,为“第一议题”制度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权威性和规范性。它要求各级党委(党组)在召开常委会会议或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时,必须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作为首要内容,以此来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深刻表明,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本质上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具体体现,是衡量一个党组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重要标尺。
从2019年的实践探索到2024年的正式确立,这条来龙去脉清晰地告诉我们,“第一议题”制度是我们党深化理论武装、强化政治忠诚的必然产物和制度结晶,必须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其极端重要性。
二、准确把握“第一议题”制度的核心要求
明确了“第一议题”制度的来龙去脉,我们还需要深入剖析其内在规定和核心要求,确保在执行过程中不偏向、不走样。顾名思义,“第一”凸显的是其政治站位和重要程度,“议题”则明确了其学习内容和基本属性。
(一)学习内容的权威性与时代性
“第一议题”学什么?这是首要问题。其学习内容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鲜明的时代性,绝非泛泛的理论学习,而是聚焦于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第一议题”学习的根本内容和贯穿主线。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系统学习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2.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第一议题”必须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其精神实质。
3.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这是“第一议题”时代性的最直接体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总书记的最新指示,是引领我们前进的方向和遵循。必须建立“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第一议题”研究部署、“第一任务”贯彻落实的工作闭环,做到闻令而动、紧抓快办。
4.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本地区、本行业、本领域的重要论述: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第一议题”的学习,必须紧密结合我们XX地区和XX单位的实际,重点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相关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从中找方向、找思路、找方法,为我们做好本职工作提供“公开讲话”和“定盘星”。
(二)学习主体的示范性与层级性
“第一议题”制度的落实,关键在人,尤其在“关键少数”。制度要求覆盖各级党组织,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1.领导班子的核心带动作用:党委(党组)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是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的核心阵地。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要切实发挥“头雁”作用。党组织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不仅要带头学、带头讲,更要对学习的主题确定、内容安排、过程组织和最终效果负总责。书记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做好领学、导学、促学,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2.基层党组织的全面覆盖:这项制度不仅限于党委层面,更要延伸至每一个基层党组织。支部委员会、支部党员大会、党小组会等,都应将“第一议题”作为会议的首要环节。通过这种方式,确保党的创新理论能够直达基层、直达每一位党员,打通理论武装“最后一公里”。
(三)学习形式的灵活性与实效性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而执行的有效性则离不开形式的创新。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必须坚决反对形式主义,根据学习内容和参会人员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追求最佳学习效果。
除了传统的“传达文件”“诵读原文”之外,还可以积极探索和运用以下形式:
研讨交流式:围绕一个主题,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深入的研讨辨析,碰撞思想火花,在交流中深化理解。
专题辅导式:邀请党校专家、理论骨干或上级领导进行专题解读,帮助大家精准把握理论的精髓要义。
案例分析式:选取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正反面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以案促学、以案明纪。
现场教学式:结合XX红色资源或重大项目现场,开展沉浸式学习,在实践感悟中升华理论认识。
平台助学式: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等线上平台,观看专题片、学习系列课程,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无论采取何种形式,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确保党员干部听得懂、学得进、用得上,真正做到入脑入心、真信笃行。
三、实践与路径:推动“第一议题”制度落地生根
制度的价值在于落实。一项好的制度如果束之高阁,就会沦为一纸空文。推动“第一议题”制度从“纸上”落到“地上”,从“要求”变为“习惯”,需要在规范化、常态化和实效化上下足功夫。
(一)健全制度机制,实现学习规范化
规范是保障。要将“第一议题”制度的要求具体化、流程化,使其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1.制定年度学习计划:各级党组织应在年初结合上级党委要求和本单位中心工作,研究制定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50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