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北斗精神起源于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过程。从1994年立项到2000年建成北斗一号系统,从2012年开始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到2020年服务全球,中国北斗人始终秉承航天报国、科技强国的使命情怀,探索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一、精神内涵
自主创新
北斗系统的建设过程中,面临国外技术封锁等诸多困境。比如在原子钟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国外不愿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北斗团队凭借自身力量进行攻关。通过不懈努力研发出高精度原子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确保了北斗系统的自主性,这体现了自主创新是北斗精神的关键要素。
开放融合
?北斗系统虽然是中国独立研发的系统,但在建设和应用推广过程中,积极与世界各国开展交流合作。一方面,北斗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互操作,提升全球卫星导航服务的性能;另一方面,在全球范围内的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等众多领域广泛应用,这展现了开放融合的理念。
万众一心
北斗系统的建设涉及众多单位和大量科研人员。从总体设计、关键技术研发,到卫星制造、射组网,再到地面应用推广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各方协同合作。比如,科研人员负责攻克技术难题,发射团队精准执行发射任务,地面应用团队完善服务体系,像一个紧密协作的机器,凝聚各方力量,这体现了万众一心的精神。
追求卓越
北斗系统的目标是为全球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在技术指标上,不断追求更高的精度,比如定位精度从最初的十几米提升到厘米级;在可靠性方面,通过卫星组网、冗余设计等多种方式,保证系统可以在复杂环境和极端情况下稳定运行,这种对高质量、高性能的不懈追求体现了追求卓越的精神内涵。
二、人物事迹
1北斗一号卫星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范本尧
1957年,范本尧从交通大学船舶制造专业毕业,后转行从事探空火箭箭体结构和储箱的设计研制工作。20世纪70年代,开始结缘卫星,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心爱的卫星研制岗位。
作为北斗一号的总设计师,范本尧可谓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时,国外技术封锁,国内部件厂家尚未成熟,北斗一号的研制只能在摸索中起步,范本尧“硬着头皮”坚持了下来。十几名“老北斗人”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铁皮屋子里开启了北斗“创业”之旅,他们用药盒和大头针制作简易卫星模型,向新员工耐心讲解。没有现在的“云端共享”先进设备,他们便用“共享笔记本”,你一句我一行地记录研制经验与心得。老一辈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在“北斗人”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经过艰苦卓绝的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故障的成功排除抢修,2000年10月,北斗导航系统的第一颗卫星正式送入轨道。
2?北斗二号卫星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 杨慧
主要学术研究方向包括飞行器设计,长期从事卫星控制系统设计、导航卫星总体设计工作,参与或主持了通信、导航卫星研制,解决了有关航天器总体设计、飞行控制、可靠性设计方面多项技术难题。曾担任北斗一号副总设计师、北斗二号总指挥兼总设计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国防专利18项,其中一项获2016年国家发明专利金奖;公开刊物发表文章/国防科技报告40余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全军武器装备一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
? ? ? 作为航天科技集团学科带头人,曾获全国妇联/国防科工委授予的“巾帼标兵”,总装备部授予的“北斗二号卫星工程建设突出贡献个人”,航天科技集团授予的“航天创新奖”“航天贡献奖”,航天五院“首飞一等功”等荣誉。
3北斗三号控制分系统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49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