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发言
同志们:
作风连着党风,作风决定干风。当前,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既是锤炼党员干部作风本色的“必修课”,也是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指出:“要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中央和各级党委部署一以贯之、持续加力。作为一名机关党员,站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历史方位上,唯有在思想上警醒、行动上自觉、责任上担当,才能在这场刀刃向内的深刻革命中走深走实、走出成效。围绕这一重大主题,我谈三方面体会,与同志们共勉。
一、站稳政治立场,在“减负”大局中把牢前行方向
形式主义之弊,久病成疾,其害不止于表象,更深藏于政治判断的偏差、政绩观念的错位、群众立场的动摇。对其进行整治,不仅是一次行政流程的简化,更是一次对政治生态的重塑。
一是根源于政绩观的扭曲与虚化。一些党员干部热衷于“留痕式”落实、“作秀式”推进,宁肯将时间花在“材料流转”上,也不愿走进群众家门。这种“拿得出汇报、经不起检验”的工作模式,本质上是用形式主义掩盖不作为,以貌似繁忙代替真抓实干,严重偏离了党的根本宗旨。
二是表现为基层承压机制的层层加码。从“文山会海”的明压,到“指尖留痕”的暗负,再到检查考核的“多头覆盖”,基层干部被困于“任务堆叠、报表泛滥、检查接踵”的沉重负荷中,原本的执行者变成了“应试者”,躬身为民的初心在日复一日的“痕迹工程”中被悄然稀释。
三是反映出部分机关作风的庸、懒、散、虚。表态快于行动、部署重于落实、喊口号多于见真章,成为形式主义滋生的“温床”。如此歪风不刹,轻则损耗基层干劲,重则削弱党群干群关系,动摇执政根基。
因此,整治形式主义,必须从政治高度认知其“破坏力”,从思想深处反思其“感染源”,从行为习惯上拔除其“老病根”,以刀刃向内的勇气、久久为功的定力,在正本清源中激荡实干清风。
二、聚焦主责主业,在破题解困中锻造实干担当
形式主义的“衍生链条”不仅存在于末梢,更常常发源于“中枢”。机关党员作为上传下达、统筹谋划的中坚力量,更应带头解难题、减虚功、扬实绩,做减负赋能的“示范者”。
一要“减冗会”,腾出抓落实的时间。推进会议统筹归口、审批制度化,推行“能合则合、能短则短、能线上则不聚集”,坚决制止“内容空泛、规模泛化”的会议叠加式传达。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反对“讲话多、调度少”“安排多、解决少”的惯性,让会议成为解决问题的工具,而非制造负担的仪式。
二要“减冗文”,释放谋创新的精力。遏制“材料出政绩”的歪风,压实发文关口,严禁层层转发、层层复制,杜绝“上下一般粗”。推广“清单式管理、模板式报送”制度,推动从“事后汇报”向“过程管理”转变,从“多报快报”向“一次报清”提效。机关文风要“短、实、深”,让“字字有用、句句管事”成为共识。
三要“减冗评”,减轻被考核的困扰。推进“多评合一”“大考统筹”,取消无实质用途的排名比、点赞评。重点考核“是否深入群众、是否解决问题、是否推动发展”,摒弃“以痕迹定优劣”的评估体系,用群众的获得感替代台账的完整度。
四要“减冗报”,精准释放数据资源价值。建立统一信息平台,推行“多项合一、一表多用”,用数字治理破解数据冗余。杜绝重复报送、交叉填报、无意义的数据采集,防止将“数字政绩”当作“治理成果”,还基层一个真实、简明、高效的工作环境。
机关党员应牢记,凡是形式主义的“制造源头”、上行“加压”链条,往往都藏身于机关之中。我们不能一边倡导“减负”,一边“制造”新负担;不能嘴上讲“务实”,行动却重“虚功”。必须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以更强担当履行职责,以更实举措推动减负,把“落实”二字写在基层、印在民心。
三、涵养使命情怀,在落细落小中砥砺政治品格
形式主义表象在基层,根源在思想。要想真正“减负”,必须根除思想深处的“虚名病”“造景瘾”“表态癖”,回归“为民服务”的价值本源,以实事求是的品格涵养初心,以担当作为的行动兑现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40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