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防范化解风险摆在突出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是平安中国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把捍卫国家政治安全摆在首位,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着力防范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风险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必须履行好的政治职责。当前,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临的风险挑战变得更加复杂严峻。做好防范化解风险工作,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把国家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科学把握风险综合体特征
预判风险是防范风险的前提,把握风险走向是谋求战略主动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防范化解的矛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当前,全球正在步入一个充满易变性(Volatile)、不确定性(Uncertain)、复杂性(Com-plex)、模糊性(Ambiguous)的“乌卡时代”(VUCA),和平与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伴随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上升,面临的安全威胁明显增多,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筑牢国家发展的安全基石。
国家的安全风险态势既包括数量方面,也包括结构方面。在看到各类风险挑战数量增多、发生频次加大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随着国内外环境变得日益复杂严峻,我国所面临的风险挑战的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类风险之间的耦合叠加、传导转化、连锁联动效应更加明显,容易相互交织形成一个风险综合体,产生难以预期的系统性后果。
从产生原因来看,随着自然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变得日益复杂,各类风险之间的边界变得更加模糊,风险的发生不再有明显的单一原爆点,而是呈现多点并发、相互激发、交织重叠的态势,产生耦合效应,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的各类风险之间相互作用,经济发展问题和社会稳定问题相互交织,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相互叠加,形成系统性风险。从演化过程来看,各类风险不再是单独线性发展变化,而是呈现彼此交叉传染的非线性扩散特征,进行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快速传播,产生“蝴蝶效应”,一起原生风险可能引发一系列次生、衍生风险,单一风险可能演化为综合风险,非公共性风险可能演变为公共性风险,境外风险可能倒灌变为境内风险,局部风险可能扩大成为全局性风险,非政治性风险可能蔓延变成政治风险,形成复杂多样的风险链。从造成的后果来看,各类风险经由连锁联动后造成的影响往往不再局限于一时一域,而是可能同时在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物理空间、心理空间、虚拟空间形成全时全域的冲击,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在造成直接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同时,还带来间接的心理伤害、社会影响、政府形象受损等持久而深远的连锁反应。特别是随着全媒体时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日益成为各类风险的策源地、传导器、放大器,“茶杯里的风暴”很容易聚变为现实社会的“龙卷风”。
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列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防范化解风险,既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具体要求。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要求我们自觉把防范化解风险放在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来系统谋划,把防范化解风险做实做细做好,努力实现“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的目标。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我们党对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之一,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大原则。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二者辩证统一、不可偏废。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求我们进一步树牢“发展是硬道理、安全也是硬道理”的理念,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全过程,坚持发展和安全两件大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22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