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认识“第二个结合”的重要意义

深入认识“第二个结合”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历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表明,‘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坚持“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实现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深入认识“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重要意义,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一、具有重大原创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第一个结合”到“第二个结合”,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基本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第二个结合”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原创性贡献,具有理论创新成果的标志性意义。“第二个结合”强调文化的主体性,实质上也是精神上的独立性。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独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独立性就会被釜底抽薪。因此,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也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待“古今中西”的态度,也是为什么我们要走“相结合”之路的缘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第二个结合”为实现民族复兴奠立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来的,也是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中走出来的。实际上,这正是对“两个结合”理论和实践逻辑的揭示,也是对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思想路径和实质的揭示。
    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扎根中国大地,守好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仰信念之正,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二、立足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正因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才能相互成就。高度契合首先是思想相通。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契合,并非是抽象意义的理论“投合”,这种契合更多是在实践中显现和发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几千年发展留传下来的概念范畴,更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价值追求的血脉。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五个特性是中华文明的根脉,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传承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这种连续是历史,也是传统。承继这份遗产,我们要敬畏历史、尊重传统。连续不是停滞,更不是僵化。中华文明之所以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交织,正在于其“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品质。如果说连续是结果,创新就是原因,而追求统一也是其追求创新的价值所在。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说:“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统一的价值观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这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缘由,也是我们自信的结果。包容性是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的精神气度。我们始终认识到,兼收并蓄才能发展自己。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不是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22368.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2小时前
下一篇 2小时前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