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障,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重大原则、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根据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国家治理进行的完善和提升,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更好相适应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客观上会促进形成新型生产关系,而主动完善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发展新型生产关系,又会反作用于生产力,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必须加快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生产要素进行更高效率的配置,使劳动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力,在地区之间、行业之间自由有序流动,使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能够合理配置到各类劳动者手中,实现诸要素便捷流动、高效配置。一要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拓展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的价值实现路径,进一步优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宏观环境,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能够向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二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提高政策引导与监管能力,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构建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核心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推动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市场应用。三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主动参与世界先进生产力竞争与重构,支持我国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与国外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善于利用国外的技术、资金、人才,积极布局合作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推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更好相适应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经济基础是指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方式三个方面的总和。上层建筑是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范畴,它指的是社会的政治、法律、文艺、道德、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这些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与变化发展,上层建筑服务于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对生产力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是实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推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更好相适应,就是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和最大实际,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把巩固好、发展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二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市场循环卡点和政策堵点,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22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