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
文化主体性是指特定国家和民族在文化发展进程中的自觉意识、自主立场和独立创造,是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有机统一。文化主体性既是一种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也是一种实践力量和发展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源泉,为文化自信提供思想、精神和实践依托。结合文化主体性,才能科学理解和把握文化自信的生成机制。
由文化主体性生成的自觉意识,为文化自信提供思想依托
文化自信与文化认知密切相关,基于文化认知才能生成文化自信。文化主体性是文化发展的自觉意识,意味着清醒认识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文化自信的作用和底气,为文化自信的生成提供思想上、认识上的依托。
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灵魂,文化的引领力、塑造力和辐射力一定意义上决定国家竞争力、民族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文化兴则国家兴、民族兴,文化强则国家强、民族强。发展什么样的文化、建设什么样的文明,直接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同时,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具有重要地位,涵盖和辐射各领域、各方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文化资源和文化支撑。认清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明晰文化发展在国家发展、民族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文化发展自觉意识的体现,也是文化自信生成的逻辑起点。
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自身创造或拥有的文化所具有的信心和信念,是一种积极、稳定的心理状态,对于国家、民族的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是对文化自信特点和作用的诠释,阐明了文化自信的独特地位。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深刻影响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其提供强有力支撑。认清文化自信的特点和作用,既是文化发展自觉意识的表达,也是文化自信生成的认知基础。
中华民族是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特别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西传之后,产生了文化增殖效应。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厚实的文明基础。没有中华文明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就难有中国特色可言。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中华文明为文化自信的生成提供了历史支撑。同时,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文化自信的生成提供了现实的文化支撑。认清中华文明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能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认清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能产生强烈的文化认同,坚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信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生成的底气。
基于文化主体性而生成的自觉意识,实质上是一种文化认知、文化观念,是文化自信生成的认识和思想基础。文化自信的生成要从文化发展自觉意识的培育开始,具有文化发展的自觉意识才能生成文化自信。
由文化主体性生成的独特价值,为文化自信提供精神依托
文化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主权国家来说,文化发展的主导权、主动权应该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由他者来操控或摆布,这是文化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内在需要。文化主体性就是文化发展的自主性,自主确立文化发展目标、文化发展取向,自主选择文化发展道路。文化主体具备文化发展的自主立场,才能摆脱依附状态,实现文化发展上的独立自主和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文化发展目标既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适应,又具有相对独立性,自主确立文化发展目标是文化主体性的内在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实现文化的全面繁荣和发展。我们党依据文化发展规律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确立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发展目标,彰显了文化发展的先导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里明确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涵,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成为文化强国的重要标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关系文化发展的成效,甚至决定文化发展的成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是适应文化强国建设需求的文化,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文化,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在文化发展问题上的体现。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更好满足人民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22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