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努力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努力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擘画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举措。总书记在考察江西时指示我们“找准定位、明确方向,整合资源、精准发力”,“努力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新时代江西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江西实际,发挥特色优势,坚持抢位发展、错位发展,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努力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聚焦链式集群发展路径,全面提升产业发展规模能级
    链式集群发展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显著特点,也是提升产业发展规模能级的重要抓手。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往往要经历从“点”到“链”、从“链”到“群”的突破提升。我们坚持把链式集群思维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大力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行动,有效延伸产业链条、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加快提升产业发展整体能级。截至目前,全省拥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3个,营业收入过千亿元的产业达到14个,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显著。
    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发展产业,首先要明确定位,因地制宜优化生产力布局,有效引导各类资源和生产要素实现科学高效配置。江西产业门类齐全,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中的38个,但产业布局还不优、总体实力还不强。我们对全省产业进行全面梳理研究,结合江西的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制定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即重点发展12条制造业产业链、打造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实现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年均9%左右的增长目标。传统产业领域,聚焦基础较好的有色金属、建材、钢铁、现代家具等产业,加快改造升级步伐,持续巩固提升传统产业优势,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航空、生物医药,实施新兴产业倍增发展工程,分行业制定发展壮大行动计划,不断提升产业整体实力;未来产业领域,明确“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生物、未来健康、未来显示、未来航空”六大重点发展领域,加大政策支持,选准细分赛道,力争在优势领域实现率先突破,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优化完善产业链条。产业链条越完善,上下游融合度越高、协同性越强,产业集聚效应就越明显、发展效益就越好。我们创新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全面推行“链长+”、“链主+”工作模式,紧盯产业链的薄弱环节,“一产一策”精准铸链强链延链补链,抓好链主企业、关键环节企业培育,构建空间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供应链集约高效的协作配套体系,把重点产业打造成为集研发、设计、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比如,电子信息产业瞄准产业细分领域,着力补齐研发设计、新型显示、关键配套等产业链短板,加快布局人工智能、汽车电子等新领域,促进“芯光屏板链智网”融合发展,2024年营业收入达到1.16万亿元。有色金属产业以江铜集团等“链主”为引领,将高端应用、终端产品作为重点方向,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推动有色金属与电子信息、化工、建材等行业耦合发展,积极培育高端铜基、硬质合金等新材料,推动产业发展量质双升,2024年营业收入达到9200亿元。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形成产业链纵向延伸和企业间横向协同的生态体系,对产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我们加快发展工业软件、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法务咨询、知识产权等高端服务业,引进培育生产设备、工业机床、工业机器人等装备制造企业,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助推制造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生产效率。
    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增强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是稳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的迫切需要。江西稀土、钨、锂等战略性矿产资源丰富,这是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基础。我们围绕国家所需、发挥江西所长,加大重要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力度,切实规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聚焦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等,着力在细分领域攻克一批“卡脖子”难题,打造更多“杀手锏”装备,为实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贡献江西力量。把稀土产业作为国之重器、战略产业来抓,有序推动稀土集约开发利用,引育了中国稀土集团等一批链主企业,全力做大做强稀土永磁电机和稀土永磁材料产业,加快形成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全面提升江西稀土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激活科技创新动力引擎,持续增强产业发展新兴动能
    科技创新是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核心引擎,能够有效突破生产要素供给的约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能。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实施科技兴赣“六大行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让“科创之花”结出更多的产业硕果。2024年,江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64.52%。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主力军,也是最活跃的创新力量。我们全面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鼓励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合力开展科研攻关,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围绕12条重点产业链打造企业技术中心1018家、制造业创新中心9家,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让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质工程,优化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政策,加强科技型企业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持续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矩阵。
    提升科创平台质效。江西国家级大院大所偏少,部属高校缺乏,国家级创新平台也不多,明显制约了创新发展水平。我们积极策应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调整布局,对外大力争取、对内系统布局,成功落户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全国重点实验室总数达8家,首个省实验室——南昌实验室启动运行,筹建先进金属材料省实验室,着力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的战略科技力量。主动对接优质科技资源,强化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协同,加快融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网络,探索“科创飞地”模式,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借势借力打造更多高水平创新平台。依托重大创新平台,启动实施省级重大专项“2030先锋工程”,加强有组织的技术攻关,推动形成一批处于市场领先位置的标志性成果。近年来,江西相关产业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催生了“V形PN结半导体发光器件”、“AC313大型民用直升机”等一批“江西造”、“江西研”重大创新成果。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是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我们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充分发挥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作用,加快概念验证平台、中试平台建设,强化技术需求挖掘、发布和对接,推动科技成果“有组织的转化”。培育壮大科技成果转化市场,打造专业化的高级技术经纪人队伍,积极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供商业策划、市场调查、中试对接、创业孵化、技术投融资等配套服务,提高技术交易活跃度。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金融是源头活水。加快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20632.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1天前
下一篇 1天前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