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外卖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外卖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XX省、XX市关于加强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的系列决策部署,总结前期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对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刚才,市市场监管局的同志通报了当前工作的进展情况,解读了《XX市无堂食外卖餐饮食品安全工作指引(试行)》,几家网络餐饮单位代表与网约配送平台现场签订了《食品安全共治合作协议》,这为我们构建“网络经营户+平台+骑手”三位一体的食品安全共同体开了一个好头。
网络餐饮作为一种新兴业态,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深刻改变了市民的消费习惯,也为餐饮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伴随其高速发展而来的,是日益凸显的食品安全风险和监管难题。外卖食品安全,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身体健康,一头连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稳定,是重大的民生问题,也是重要的经济问题。抓好这项工作,是我们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也是我们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清醒认识外卖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长期性与艰巨性
自外卖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市场监管系统会同相关部门,主动作为、重拳出击,广大平台企业和入网商户积极响应、主动整改,我市网络餐饮环境得到初步净化,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一是监管体系初步构建。我们参照XX省出台的《XX省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我市实际,迅速制定并出台了《XX市无堂食外卖餐饮食品安全工作指引(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和操作指南。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联动,成立了外卖食品整治工作专班,形成了上下贯通、协同作战的工作格局。
二是源头治理初见成效。我们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幽灵外卖”、无证经营等突出问题,开展了多轮集中排查。根据《XX省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入网商户必须具备实体经营门店的要求我们联合平台对入网商户资质进行了全面复核,累计下线了一批无证、冒用或使用虚假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外卖商户,有效遏制了违法经营的源头。
三是智慧监管初步探索。我们积极推动全市外卖经营户“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建设,鼓励餐饮单位通过视频监控、人工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后厨操作可视化、透明化。目前,我市已有部分示范店接入了智慧监管平台,消费者可以通过外卖平台实时查看后厨直播,监管部门也能够进行远程、非现场的监管,监管效能得到提升。
四是社会共治初显雏形。今天会议上签订的《食品安全共治合作协议》,正是我们推动构建多元共治格局的重要一步。通过明确平台、商户、骑手各方责任,鼓励外卖骑手变身“流动探头”和“前哨监督员”利用其走街串巷、深入后厨的职业优势,随手发现并上报食品安全问题线索,形成“上报—处置—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初步构建了企业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良性互动局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外卖食品安全领域依然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短板。一些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回潮。主要表现在:
第一,平台主体责任仍有虚化弱化现象。个别外卖平台对入网商户的资质审核依然存在“重线上、轻线下”的问题,对商户的现场核查流于形式,甚至缺位。对《XX省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中关于平台需设置专门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并进行年度培训考核的要求,部分平台代理商落实不到位,导致管理制度悬在空中,难以落地。
第二,部分商户守法意识依然淡薄。特别是部分“无堂食”纯外卖商户,由于经营场所隐蔽,更容易成为监管的盲区。这些商户中,有的后厨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有的在原材料采购上把关不严,索证索票制度形同虚设;有的甚至存在超范围经营、使用不合格食品原料和添加剂等违法行为,给消费者健康带来巨大隐患。
第三,监管手段和能力仍需加强。当前我们的监管力量与庞大的外卖商户基数相比,仍然显得不足。传统的监管模式难以实现全覆盖、无死角。特别是“互联网+明厨亮灶”的覆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其他地区的数据,先进省市的覆盖率已超过90%而我们的建设工作才刚刚起步,智慧化、精准化监管水平亟待提高。
第四,消费者维权机制仍需畅通。虽然平台设有投诉举报渠道,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流程繁琐、响应不及时、处理结果不透明等问题,消费者的正当权益未能得到充分、及时的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社会监督的力量。
这些问题,既是挑战,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平台企业、各餐饮商户,都必须深刻认识到外卖食品安全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决不能有丝毫的麻痹思想和松懈情绪,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将专项整治工作向纵深推进。
二、明确任务,压实责任,以系统性思维打好外卖食品安全攻坚战?
做好下一阶段的工作,关键在于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推动监管责任、平台责任和商户主体责任“三责”联动、一体落实。我们要以《XX市无堂食外卖餐饮食品安全工作指引(试行)》为总抓手,全面提升我市网络餐饮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
(一)监管部门要勇于亮剑,在“严”字上再加力,全面提升监管威慑力。
作为食品安全的守护者,市场监管部门必须履行好法定职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一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要摒弃“以会代管、以罚代管”的惰性思维,将监管重心下沉到一线。要严格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操作指南》的要求,对辖区内外卖商户开展拉网式、全覆盖的监督检查。检查不能只看证照,更要深入后厨,对场所卫生、原料控制、加工过程、清洗消毒等关键环节进行细致核查。特别是对群众投诉举报多、风险等级高的商户,要进行重点检查、突击检查和“回头看”检查,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形成高压态势。
二要推动智慧监管提质增效。要将“互联网+明厨亮灶”作为提升监管效能的“牛鼻子”工程来抓。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底,全市大型餐饮单位及学校食堂的“明厨亮灶”覆盖率要达到100%,无堂食外卖餐饮单位的覆盖率要力争突破85%。监管部门要主动对接技术公司和平台企业,研究技术集成方案,确保视频信号能够稳定传输至监管平台和外卖APP客户端真正实现“后厨可直播、操作可追溯、风险可预警”的智慧化监管闭环。
三要强化信用监管和联合惩戒。要建立健全外卖商户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将日常检查结果、违法处罚信息、消费者评价等统一归集,实施分级分类监管。对信用等级高的商户,可以减少检查频次;对失信的商户,要列入重点监管名单,并依法向社会公示。要加强与公安、城管等部门的协作,探索建立联动处罚机制,对屡教不改、性质恶劣的违法行为,要依法依规采取更严厉的惩戒措施,直至吊销许可、清退出市场。
(二)平台企业要履职尽责,在“实”字上再下功,切实筑牢第一道防线。
外卖平台连接着商户和消费者,是网络餐饮业态的核心枢纽,理应承担起相应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
一要严把“准入关”。平台必须严格落实《XX省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对申请入网的餐饮服务提供者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和现场核查。不仅要线上审核其食品经营许可证或备案证的真实性、有效性,更要派员到其实体门店进行实地核验,核对经营地址、后厨环境、设备设施是否与许可信息一致,坚决杜绝无实体门店、一证多用、地址虚假等“幽灵外卖”上线经营。
二要善用“监督员”。平台要充分发挥自身技术和人员优势,将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外卖骑手队伍,打造成食品安全的“流动哨兵”。要建立并完善食品安全监督员制度,对骑手进行系统培训,明确巡查内容清单,例如后厨卫生状况、食品贮存是否规范、从业人员是否佩戴口罩和帽子、外卖包装是否使用规范的“食安封签”等。同时,要开发便捷高效的问题上报系统,对骑手监督员上报的有效线索给予奖励,激发其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三要畅通“维权渠”。平台要建立健全消费者投诉举报处理机制,设立专门的客服团队,确保投诉渠道24小时畅通。对于消费者的投诉举报,要做到“逢诉必接、接诉即办”,第一时间响应,及时调查核实。对于查证属实的问题,要依据平台规则和与商户签订的协议,对商户采取警告、限期整改、流量降权、暂停服务乃至永久下线等处置措施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消费者,形成完整的维权闭环。
(三)入网商户要自律自强,在“好”字上再用心,全力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是餐饮企业的生命线。广大入网商户,特别是无堂食外卖经营户,必须摒弃侥幸心理,将食品安全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要严控“原料关”。要严格遵守《XX市无堂食外卖餐饮食品安全工作指引(试行)》中关于原材料管控的标准。建立稳定的、资质齐全的供应商渠道,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确保所有食材来源可溯、质量合格。要规范食品原料的储存,按照生熟分开、荤素分开、水产与肉禽分开的原则,使用密闭容器或覆膜离地存放,防止交叉污染。对超过保质期、腐败变质的食材,要坚决废弃,并做好记录。
二要严把“加工关”。后厨卫生是食品安全的底线。要保持加工场所环境整洁,定期对设施设备、餐饮用具进行清洗消毒。要严格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进行加工制作,确保食物烧熟煮透。要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做到专人保管、专柜存放、专人领用、专用记录。在出餐环节,要全面推行使用“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61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