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系统青年干部座谈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青年同仁:
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有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与在座的各位青年才俊齐聚一堂,围绕年轻干部的成长与担当这一主题,交流思想、分享感悟。站在这里,看着一张张充满朝气与锐气的脸庞,我心潮澎湃,既感责任之重,更觉未来可期。今天,我想结合自己的一些经历和思考,与大家探讨新时代青年干部如何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谈三点体会,与各位共勉。
一、向下扎根,在实践的土壤中汲取“泥土芬芳”
向下扎根,就是要我们俯下身子,贴近基层,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便沉淀多少真情”。这句话,对于我们每一位立志于服务人民的青年干部而言,是方向,更是准绳。
回顾我自己的工作历程,从最初迈出校门,到如今在岗位上履职,最深刻的体悟便是,办公室里永远找不到最鲜活的答案,文件堆里也难以触及最真实的民情。真正的智慧在群众之中,真正的办法在实践之中。我曾长期在乡镇工作,那里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既有家长里短的琐碎,也有改革发展的阵痛。起初,也曾有过“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本领恐慌,有过面对复杂矛盾的“食不知味”。但正是那段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拜人民为师”的真谛。我学会了用群众的语言沟通,学会了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在一次次走村入户、一次次田间地头的交流中,我逐渐听懂了群众的“心里话”,摸清了工作的“真问题”。从化解邻里纠纷到推动产业项目落地,每一项工作的推进,每一次困难的克服,都让我对基层工作多了一份敬畏,也多了一份热爱。这是一种“别有风味”的成长体验,是任何书本知识都无法替代的宝贵财富。
因此,我深刻地认识到,向下扎根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我们青年干部成长的必修课。它要求我们摆脱“机关思维”,主动走进基层一线这个大课堂,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化解矛盾的第一线、推动发展的最火热的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只有把根扎得深,我们才能真正读懂中国基层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我们的决策才能更接地气,我们的工作才能更有底气,我们的事业之树才能根深叶茂、行稳致远。
二、向上生长,在时代的浪潮中锤炼“硬核本领”
向下扎根是汲取养分,向上生长则是为了更好地开花结果。我们身处一个最新讲话系列的伟大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特别是数字化转型浪潮正深刻重塑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作为青年干部,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名政策的“执行员”,更要争当时代的“弄潮儿”,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拥抱新变革。?
202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乡村全面振兴,并特别强调要“着力解决部分年轻干部在农村基层水土不服问题”,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所谓“水土不服”,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与基层发展的现实需求不匹配。要破解这一难题,就必须在“向上生长”上狠下功夫。一方面,我们要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学懂弄通党的大政方针,特别是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理念、乡村振兴等重要论述,确保我们的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具备驾驭新质生产力的能力。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我们不仅要懂农业,更要懂“智慧农业”。我们要思考如何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传统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推动农业生产的精准化、智能化管理,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在参与社会治理时,我们不仅要会做群众工作,更要善用“数字治理”。我们要探索如何通过数字化平台,提升政务服务效率,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各地正在积极探索的“青苗蹲苗计划”,其核心导向之一,就是将我们年轻干部放到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数字化改革等一线岗位上,通过实践来考核我们的创新能力与实干成效,这正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必须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以过硬的专业素养和“硬核本领”,回应时代的呼唤。
三、修身立德,在奋斗的熔炉中淬炼“精神底色”
根深叶茂,本固枝荣。青年干部的成长,既要有扎实的实践根基和过硬的业务本领,更离不开高尚的品格和坚定的精神追求。这是我们行稳致远的“压舱石”和“定盘星”。对此,我有四点体会,即“动、静、虚、实”四个字。
一是“动”,即主动。要永葆“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拼劲,坚决摒弃“躺平”心态。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要敢于“挑重担子”“啃硬骨头”,主动迎难而上,在攻坚克难中展现担当作为。面对机遇,要主动出击,不犹豫、不观望,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
二是“静”,即沉静。要做到“非宁静无以致远”。身处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越要保持一颗沉静之心,静下心来学习、静下心来思考、静下心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59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