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县人才与科技创新工作报告

某某县人才与科技创新工作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此隆重集会,召开全县人才与科技创新工作大会。这次会议的核心任务,在于深入贯彻国家关于科技强国与人才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省委、市委的系列重要会议精神,系统总结我县近年来的工作成效,深刻剖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为未来五年的发展擘画蓝图,以“创新制胜、人才引领”的核心战略,为奋力谱写现代化新XX建设的壮丽篇章注入磅礴动力。
    一、认清形势,把握机遇:我县人才与科技创新工作的现状与挑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格局中,科技创新与人才集聚已成为决定一个地区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变量。我们必须胸怀全局,立足县情,清醒地认识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与时代坐标。
    (一)战略引领:新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将科技创新置于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出了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明确了“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前进方向。
    在此宏观背景下,省委、市委相继吹响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区域创新高地的号角。特别是市委明确提出的“XXXX”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与“XXX”科技创新战略布局,为我们指明了主攻方向和融入路径。作为全市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一环,我们必须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的宝贵机遇,将自身发展置于国家和区域的宏大叙事中去谋划,找准定位、主动作为,全力建设XX山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示范县。
    (二)砥砺奋进:近年来取得的显著成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首位战略,团结带领全县上下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推动我县科技创新与人才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一是创新投入实现历史性突破。?我们深刻认识到研发投入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通过全面落实《XX县支持科技创新十五条政策》等激励措施,有效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截至2024年底,全社会R&D经费投入总额达到1.2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1.05%,彻底扭转了过去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长期空白的被动局面。在全市科技创新工作考核中,我县的位次实现了跨越式提升,从曾经的后列跃升至前列。
    二是创新主体活力显著增强。?我们坚定不移地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通过建立“一企一员”精准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政策辅导与支持。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培育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达到350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增至35家,提前完成了市级下达的培育任务,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创新企业梯队。
    三是产学研用协同迈出坚实步伐。?我们积极搭建开放合作平台,先后与XX大学、XX农业大学、市畜科院等20余所省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聚焦我县绿色农业、新材料、大健康等重点产业,联合实施了市级以上科技创新项目18个,县级应用技术研究项目45个。近三年来,全县新增授权发明专利58件,技术合同成交额在2024年历史性地突破2亿元大关,达到2.18亿元,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得以攻克,一批先进科技成果在XX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四是人才集聚效应初步显现。?我们坚持“引育用留”并举,大力实施“XX英才”计划。聚焦乡村振兴、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等关键领域,近三年累计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超过300名,其中不乏来自国内“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优秀硕博士研究生。全县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至1.9万余人,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为我县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
    (三)正视差距:发展中面临的瓶颈制约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清醒地看到我县人才与科技创新工作存在的短板与不足。这些问题既是挑战,也是我们未来需要集中力量攻克的重点。
    第一,创新基础仍然薄弱,投入强度亟待提升。?尽管我们的研发投入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横向比较来看,差距依然明显。2024年我县1.05%的研发投入强度,不仅远低于全国2.64%的平均水平,也与市里2.1%的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创新产出的核心指标——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我县目前仅为1.5件,与全市11.21件的水平相比,反映出我县原始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的不足。
    第二,高层次人才极度匮乏,人才结构失衡问题突出。?我县的人才队伍呈现出“金字塔”基座宽大但塔尖不高的结构性矛盾。目前,经市级认定的A卡、B卡等高层次领军人才仅有25人,能够在行业内起到领军作用、带动产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更是凤毛麟角。重点产业领域,如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和复合型管理人才缺口较大。
    第三,创新平台能级不高,支撑能力有待加强。?目前,我县的创新平台主要以市级星创天地、专家大院等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类平台为主,共计5个。虽然在服务基层、推广技术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缺少能够承担重大科研任务、攻克产业核心技术、引领行业发展的省级乃至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或企业技术中心。这种平台体系的“偏科”,制约了我们向产业链、创新链上游攀升的步伐。
    第四,创新生态尚不完善,创新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在部分单位和干部中,对科技创新“慢变量”和“长周期”的规律认识不足,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对人才工作的重视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服务人才的“最后一公里”尚未完全打通。“敢于创新、勇于试错、包容失败”的社会文化氛围还未真正形成,全社会对科学精神、工匠精神的尊崇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创新制胜,人才引领:擘画未来五年发展新蓝图
    同志们,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推动我县人才与科技创新工作实现整体性、系统性的重塑和跃升。
    (一)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未来五年,我县人才与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锚定“创新制胜、人才引领”首位战略不动摇,以全面融入数字XX建设为牵引,以服务和支撑XX山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示范县建设为总目标,着力构建一流创新生态,着力集聚一流人才队伍,着力提升产业技术能级,为现代化新XX建设提供最持久、最强劲的核心动力。
    基于此,我们提出到2030年的发展目标:
    ·创新投入实现新跨越:?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力争突破2.5%。
    ·创新主体实现新倍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2024年基础上实现翻番,总量突破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突破700家。
    ·创新产出实现新增长:?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5.0件以上。
    ·成果转化实现新突破:?技术合同年成交额突破8亿元。
    ·人才集聚实现新高度:?力争引进和培育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超过100名,全县人才资源总量突破2.5万人。
    (二)聚焦关键,精准发力:全面实施四大提升行动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系统化推进四大提升行动。
    第一,实施创新主体强基行动,构筑企业“顶天立地”发展格局。
    企业是创新的细胞。要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必须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者、投入者、组织者和受益者。一要?强化政策的“引导力”。迭代升级《XX县支持科技创新十五条政策》,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投入后补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等政策的普惠性和精准性。推广使用科技创新券,降低中小企业获取外部创新资源的成本。二要?构建梯次培育的“生命线”。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对标上市要求,筛选一批成长性好、创新能力强的“种子选手”,实行“一企一策”定制化辅导,支持其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争创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研究中心。三要?激发企业家的“原动力”。大力弘扬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定期举办科技创新专题培训班、企业家沙龙,组织优秀企业家赴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引导他们树立“不抓创新就是等死,抓不好创新就是慢死”的危机意识和发展远见。
    第二,实施产业能级跃升行动,打造区域特色科技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不能是“空对空”,必须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服务于实体经济。我们要围绕我县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有所为、有所不为。一要聚焦绿色农业提质增效。围绕我县道地药材、生态畜牧、特色果蔬等优势产业,加大与XX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重点在良种繁育、病虫害绿色防控、农产品精深加工与保鲜技术等领域,实施一批应用型科技攻关项目,打造一批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提升“XX山”品牌的科技含量和市场价值。二要推动工业制造向“智”转型。瞄准新材料、节能环保、智能装备等领域,支持骨干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鼓励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化生产流程,开发高附加值产品,逐步从“XX制造”迈向“XX智造”。三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紧跟大健康、文旅康养产业发展趋势,探索“科技+文旅”、“科技+康养”的新模式,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开发沉浸式旅游体验项目,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康养功能性产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三,实施人才雁阵集聚行动,建设高水平人才“蓄水池”。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要实现创新驱动,归根结底要靠人才驱动。我们要拿出最大诚意、最优政策、最好服务,让XX成为各类人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59113.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33秒前
下一篇 2023年11月5日 上午7:04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