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在家长学校成立大会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来宾、专家:
欢迎您们的到来!今天要特别为大家介绍的,是这个会场的主体和主角——来自XX六个校区XXX个教学班每班推选出来的一位家长代表。他们代表着XX近六千学生、六千个家庭、XXXXX名家长,参加此次家长学校成立大会。之前,家长来到学校多数是为孩子们的学习;今天,是为我们自己而来,我们将围绕如何做更好的家长,来到学校共同学习交流。我们希望和孩子们同在一址学习,希望能伴随着孩子共同成长,不做推卸责任的家长,不做孩子坏情绪的导火索,希望成为懂得孩子教育的行家里手。我们都如此爱孩子,也一定会为了他们的成长而学着完善我们自己。再次感谢并欢迎您们的到来,并祝贺属于您们的家长学校正式挂牌、正式开学!
今天,市区领导和专家、X各校区的领导和老师代表也来到我们大会的现场,很高兴能在这里与诸位共同见证XX家长学校正式开学、升级挂牌,这对X人来说也是又一个意义非凡的历史时刻。这不仅是X教育发展历程中重要的一步,更是X在国家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中积极响应教联体号召、深化家校合作、提升家庭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
校家社联动的育人传统由来已久,但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其协同效应与育人效能面临诸多挑战,且依然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这些挑战和需求更是对现有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保障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XXXX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顺利出台已成功将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到“国事”层面,并强调了多方力量协同育人的重要性。XXXX年XX月份,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更是为推动各地全面建立校家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实践指南。
人才培养,协同育人,“凝聚共识”是关键。每个家庭都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父母身为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终生责任人,直接承担着中小学生抚育与教养的职责,其养育态度和行为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直接且深刻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俞国良教授团队进行了一项针对家庭系统近十年的研究,从全国百万家庭研究的数字来看:学生幸福感XX%来自与和谐父母婚姻关系,而焦虑、抑郁产生相关性最大的来自于不良亲子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父母为孩子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持并进行有效的家庭沟通,可以最大程度上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遗憾的是,依然有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责任,并普遍存在“低头现象”(沉迷手机),孩子感受到被忽视、敷衍甚至不被尊重,这间接催生了孩子问题性的手机使用(如长时间打游戏、看短视频等),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温暖与支持的孩子,只能从网络聊天或游戏中寻求慰藉和认同。更为重要的是,良好的亲子关系和积极的教养方式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护因素。研究结果发现,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心理控制水平更高,倾向于命令式的互动并限制孩子提问和自主决策,要求子女以特定的方式进行思考、感受和反应,甚至部分家长无视孩子的感受和意愿。这种过度控制和干预的模式,不仅会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致使亲子关系处于冲突化和疏离化的状态,更会抑制孩子自我价值感和生命意义感的全面发展。
面对新时期教育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科学赋能家庭教育势在必行。X校党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在马景林校长的提议和大力推动下,我们再度厘清“为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这一工作目标,将传统的X家长学校整合、重构、升级,并以系统化管理为运行机制正式挂牌,用全新的面貌再次“开学”。我们将汇聚校家社三方智慧与力量,将教育的常识转化为全社会的共识,最大程度释放协同育人的内在活力和巨大潜力。因此,我们希望达成以下共识和目标:
一是提升家长科学的养育意识和养育水平。通过家长学校,我们寄望家长洞察新时代孩子的养育需求和科学教养知识,深刻理解孩子成长成才的关键要素,掌握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技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各位家长的教育焦虑和压力,帮助大家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二是要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样示范。身教大于言传,可能一些父母会把看手机作为缓解工作压力和疲惫感的一种方式,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作为父母,我们的行为举止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孩子面前,我们应当自觉抵制这种诱惑,转为以更加积极的方式与孩子互动,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58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