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答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必答题”

党课: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答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必答题”

同志们:
    今天这堂党课,我想和大家共同思考一个问题:在新征程上,我们XX市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课题,也是全市人民对我们的殷切期盼。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总抓手,奋力答好这份时代的“必答题”。
    一、答好“思想引领”的必答题,在深学细悟中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推动高质量发展,首要的是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如果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不深不透,行动上就容易跑偏走样。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高质量发展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的。
    首先,要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的“新”在何处。过去,我们习惯于看GDP增速、看投资规模、看工业产值,这些指标固然重要,但已经不能完全反映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这个“新”,新就新在它是一场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它意味着我们要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铺摊子”转向“上台阶”,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对我市而言,就是要彻底摆脱对传统路径的依赖,不能再满足于量的扩张,而是要追求质的跃升;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而是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不能再搞同质化竞争,而是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其次,要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魂”在何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内在统一的整体,共同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创新是第一动力,解决了发展动力问题;协调是内在要求,解决了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是普遍形态,解决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开放是必由之路,解决了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是根本目的,解决了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这五大理念,缺一不可,必须一体坚持、一体落实。我们不能搞单打一,不能用协调否定创新,也不能用绿色否定发展。比如,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中,既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又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有中生新”;在推进城乡建设中,既要建好现代化新城,又要保留好城市文脉和乡村风貌,实现协调共生;在招商引资中,既要敞开大门,又要守住环保和安全的底线,实现高质量“引进来”。
    最后,要全面贯彻高质量发展的“根”在何处。发展的根基在于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谋划的每一项改革、推出的每一项政策、建设的每一个项目,都要问一问群众需不需要、满不满意、高不高兴。检验我们发展成效的最终标准,不是报表上的数字有多亮眼,而是老百姓的腰包是不是更鼓了,孩子的教育是不是更好了,看病就医是不是更方便了,生态环境是不是更优美了。忘记了“为了谁”,发展就会迷失方向。全市党员干部必须站稳人民立场,把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变成造福人民的过程。
    二、答好“实践路径”的必答题,在精准发力中破解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制约
    推动高质量发展,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必须找准主攻方向和关键抓手,破解长期制约我市发展的瓶颈问题。
    第一,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破解“动力不足”的瓶颈。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市产业结构偏传统,创新能力不强,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一要建强创新平台。要集中资源支持XX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加快XX实验室、XX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二要壮大创新主体。要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梯度培育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角。今年上半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2.1%,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差距,必须奋起直追。三要优化创新生态。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条条框框,让科研人员有更多自主权。要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领域,形成“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
    第二,以产业升级为抓手,破解“结构不优”的瓶颈。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市必须坚持“产业立市、制造强市”不动摇,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要做强优势产业。要聚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深入实施产业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链主”企业和产业集群。二要培育新兴产业。要抢抓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前瞻布局未来网络、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特别是要加快“智改数转网联”,推动制造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力争到2027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三要提升服务业质效。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要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有文化底蕴的旅游精品,把流量变成“留量”。
第三,以城乡融合为纽带,破解“发展不均”的瓶颈。我市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依然突出,农业农村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薄弱环节。必须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一体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一要提升城市能级品质。要高标准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中心城区“瘦身健体”,引导产业和人口向重点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58169.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14小时前
下一篇 14小时前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