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健全风腐同查同治工作机制的发言材料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结合党风政风监督工作实际,就健全风腐同查同治工作机制,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必须三者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问题同根同源、互为表里,“四风”问题是腐败滋生的温床。因此,坚持风腐同查同治,既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正风肃纪反腐、提升治理效能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市纪检监察机关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系统思维,强化贯通协同,在风腐一体纠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探索了一些有效做法。
一、立足实践探索,当前我市风腐同查同治工作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在具体实践中,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与各级党组织同向发力,逐步形成了一套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压实责任、精准监督、系统治理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推动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一)坚持高位统筹,在“同责”上压紧压实。风腐问题的根源在于管党治党责任的虚化弱化。我们始终坚持将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作为首要任务。一是明晰责任主体。从党组织集体、主要负责人、班子成员三个层面,细化责任清单,督促各级党组织和“一把手”坚决扛起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人责任,将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二是强化履责担当。党委(党组)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通过定期与班子成员和下级“一把手”开展谈心谈话、廉政提醒,及时掌握思想动态,传导责任压力。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在抓好分管领域业务工作的同时,加强对分管部门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监督,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三是注重同级监督。督促各级领导班子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加强班子内部监督,让“红脸出汗”成为常态,防止“好人主义”思想侵蚀,增强班子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能力。
(二)坚持精准施治,在“同查”上深挖彻查。我们深刻认识到,不正之风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腐败问题,而腐败案件中也必然交织着作风问题。为此,我们坚持从风看腐、由腐查风,打通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的界限。一是紧盯重点领域。聚焦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如工程建设、政府采购、授信审批、人事任免等,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深挖细查是否存在利益输送、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去年以来,我们推动相关职能部门系统梳理重点岗位的责任清单、权力清单和风险清单,精准定位廉政风险点超过300个,并督促建立健全防控措施。二是紧盯权力运行。强化对权力配置、运行和制约的全流程监督,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推动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消除权力监督的真空地带。在审查调查中,我们不仅查清腐败事实,更注重倒查决策过程、审批流程中的作风问题和制度漏洞。三是紧盯新型变异“四风”。密切关注“四风”问题的新动向、新表现,对不收手、不收敛的顶风违纪行为从严查处。在查处“风”问题的同时,敏锐捕捉可能存在的“腐”线索,如违规接受宴请背后的请托事项、违规收受礼品礼金背后的利益交换等,实现由风及腐的精准打击。
(三)坚持系统观念,在“同治”上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三不腐”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我们注重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做好审查调查“后半篇文章”,努力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一是强化警示教育,做实“不想腐”。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选取近年来我市查处的XX、XX等典型案件,通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拍摄警示教育片、编印忏悔录等方式,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如在某系统开展专题警示教育月活动,组织观看专题片《正风反腐就在身边》,撰写心得体会,实现了机构和人员100%覆盖。二是强化制度建设,扎紧“不能腐”。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案件暴露出的普遍性、深层次问题,向涉案单位及系统发出纪检监察建议,督促其深入剖析根源,完善制度机制,堵塞监管漏洞。近年来,共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百余份,推动相关单位完善制度80余项。三是强化文化涵养,培育清廉生态。持续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开展“清廉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家庭”等活动,向全市党员干部家属发放《家属助廉倡议书》,引导干部修身律己、廉洁齐家,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深刻剖析反思,当前风腐同查同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根源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对照党中央和人民群众的期望,我市的风腐同查同治工作机制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监督深度不够,“风”“腐”关联发现能力有待提升。当前,日常监督的手段还不够丰富,有时仍停留在听汇报、查台账等传统方式,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存在“熟人社会”的掣肘,导致监督辣味不足,发现的问题多为表面化、程序性的问题。在监督检查中,对作风问题与腐败问题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缺乏足够敏感性,满足于就“风”论“风”,深挖彻查、由表及里的意识和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机制协同不畅,“查”“治”贯通融合效能有待增强。一方面,“查”的环节协同不足。纪委监委内部,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案件审理、党风政风等部门间的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成果运用机制还不够顺畅,存在一定的壁垒。另一方面,“治”的环节联动不够。纪检监察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如人大监督、民主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等,尚未完全形成“一盘棋”格局。信息通报往往只涉及常规问题,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深度共享和会商研判不足,监督合力未能最大化发挥,影响了系统治理的整体效果。
(三)治理韧性不足,“标”“本”兼治长效机制有待健全。在做实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上,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的单位对纪检监察建议的整改落实不够到位,满足于建章立制,但在执行层面打了折扣,导致问题屡改屡犯。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落实管党治党责任的考核评价体系还不够科学,量化指标多,对思想认识、作风形象等“软指标”的评价权重不够,导致一些单位宁可在看得见的“硬件”上投入,而忽视了对党员干部思想根子上的教育和改造,治本效果有待巩固提升。
究其根源,主要在于:一是思想认识仍有偏差。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对风腐一体的认识不够深刻,错误地认为只要不贪污不受贿就是好干部,对作风上的小问题不以为然,缺乏“堤溃蚁穴”的警觉。二是斗争精神尚有不足。有的纪检监察干部在监督执纪中存在“老好人”思想,不愿、不敢动真碰硬,尤其是在对同级和上级监督时,顾虑较多,导致监督的锋芒和威力减弱。三是能力本领存在短板。面对“四风”问题由明转暗、改头换面的新形势,一些干部的专业素养和斗争本领跟不上,发现深层次问题的能力不足,影响了风腐同查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三、聚焦常治长效,关于进一步健全风腐同查同治机制的意见建议
风腐同查同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施治、久久为功。下一步,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在“同查”上再深化,着力提升一体发现问题的穿透力。一是健全线索联合研判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建立由党风政风监督室牵头,监督检查、审查调查、信访、案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线索定期会商研判机制。对收到的问题线索,特别是涉及“一把手”和重点岗位人员的,既要审查其违纪违法问题,也要审视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56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