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应急管理局党组书记关于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筑牢XX江生态安全屏障的研讨发言

经开区应急管理局党组书记关于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筑牢XX江生态安全屏障的研讨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参加本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集中学习,我的感触很深。通过再次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XX省重要讲话精神,我对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的时代价值和实践伟力有了更为系统和深刻的把握,对于作为一名身处XX江畔的应急管理人所肩负的生态安全使命,有了更为清醒和坚定的认识。
  作为应急管理部门的干部,职责使命就是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在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国家根本大计的今天,最大的风险之一,就是生态环境风险;最重要的安全,就是生态安全。下面,结合我的本职工作,围绕如何将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应急管理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体会和打算。
  一、深化思想认识,从政治高度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内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在思想认识上达到新高度,才能在实践中展现新作为。对应急管理工作而言,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是必须站稳的政治立场。
  第一,深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应有之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过去,我们谈应急,更多想到的是生产安全事故、自然灾害。现在看来,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一场突发的环境污染事件,其危害烈度、影响范围、处置难度丝毫不亚于任何传统安全事故。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就是从根源上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作为应急管理者,必须将生态安全纳入“大安全”的范畴,把防范遏制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
  第二,深刻认识到守护XX江安澜是应急管理部门的重大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将修复XX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这不仅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更是对应急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我们XX经济开发区地处XX江畔,沿江企业众多,化工、仓储物流等产业集聚,这些都是潜在的重大风险源。《XX保护法》明确要求建立健全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对沿江矿山、化工厂、尾矿库等突发生态环境事件的应急管理。这意味着,我们的风险防范雷达必须覆盖到每一寸岸线,应急预案的“作战图”必须精确到每一个风险点,确保一旦有事,能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坚决防止“一滴污水入江”,当好守护XX江肌体健康的“前哨”和“卫士”。
  第三,深刻认识到绿色发展是化解风险最根本的路径。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应急管理的核心理念是“预防为主”,而绿色发展恰恰是源头预防的治本之策。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淘汰高污染、高风险的落后产能,发展清洁能源和绿色制造,本身就是在拆除环境风险的“引信”。例如,推动能源消费从高碳走向低碳,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也能大幅降低传统能源在开采、运输、使用环节的事故风险。我们看到,XX市乃至我们开发区都在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并获批省级碳达峰试点园区。作为应急管理部门,必须主动顺应并服务于这一趋势,用最严格的安全环保标准倒逼产业升级,以高水平安全服务保障高质量绿色发展。
  二、聚焦主责主业,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应急管理全过程
  学习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工作的实践中。对应急管理部门而言,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就是要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像盐溶于水一般,全面融入风险防控、应急准备和救援处置的每一个环节。
  第一,在“防”字上下功夫,构建从源头到末梢的生态风险防控体系。风险看得见、管得住,安全才有保障。必须坚持关口前移,把生态环保要求作为企业安全生产许可、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估、风险分级管控的前置条件。在日常的监督检查中,不仅要看消防通道是否畅通、操作规程是否遵守,更要检查企业的环境应急预案是否完善、应急物资是否齐备、环保设施是否与安全设施同步运行、同步维护。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比如无人机巡查、在线监测等手段,结合智能化应急指挥平台,对沿江高风险企业、环境敏感区域进行全天候、立体化的风险监测预警,努力实现从“被动响应”向“主动保障”的转变。
  第二,在“备”字上做文章,打造快速响应的“绿色应急”能力。应急准备是应急管理的基石。面对潜在的突发环境事件,必须做到有备无患。这需要我们对标先进,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要从“部门预案”向“流域预案”“区域预案”升级,加强与生态环境、水利、海事等部门的横向联动,以及与上下游地区的纵向协同,确保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行动一致。要定期组织贴近实战的应急演练,特别是针对危险化学品泄漏、有毒有害物质扩散等典型环境事件场景检验队伍、磨合机制、优化流程。同时,要加强专业应急救援力量和装备建设,储备必要的围油栏、吸附棉、中和剂等专业环境应急物资,确保关键时刻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第三,在“救”字上求实效,最大限度降低事件的生态环境影响。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目标绝不仅仅是扑灭火灾、堵住泄漏点,更要同步展开一场“生态保卫战”。在指挥决策时,必须将环境影响评估作为重要考量,科学施救,避免因处置不当引发次生环境污染。例如,在处置化学品火灾时,要统筹考虑灭火与防止消防废水污染周边水体的关系,采取筑堤、导流、收集等措施,严防死守进入雨水管网、污染外环境的最后一道防线。救援结束后,要立即配合生态环境部门开展环境监测、损害评估和生态修复工作,督促涉事企业承担起生态修复的主体责任,尽最大努力让受损的生态环境“休养生息”、恢复原貌。
三、强化履职担当,以过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56648.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10小时前
下一篇 10小时前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