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典型问题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相互批评意见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典型问题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相互批评意见
  一、政治站位与思想认识方面
  对生态文明思想的学习存在“温差”。个别同志在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时,满足于会议传达、文件学习,但在系统性、深层次的学思践悟上还有欠缺,未能完全将其内化为指导分管领域工作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导致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两张皮”现象偶有发生。
  对生态问题的政治性认识不够深刻。部分同志在看待某些环境问题时,习惯于将其作为单纯的业务问题、发展问题,对其背后可能蕴含的政治风险、民生关切认识不足,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未能从“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来审视和推动生态环保工作。
  处理发展与保护关系的定力有所摇摆。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重大项目落地时,有时会不自觉地产生“先发展、后治理”的惯性思维,对一些可能存在环境风险的项目把关不严、开口子,未能始终如一地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思想防线还需进一步筑牢。
  思想自觉向行动自觉的转化不够彻底。虽然口头上强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但在具体决策和工作部署中,有时未能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前置条件和刚性约束,存在重经济指标、轻生态效益的倾向,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的链条尚有薄弱环节。
  二、责任担当与履职作风方面
  存在畏难发愁情绪,攻坚克难的锐气不足。面对一些历史遗留的、成因复杂的环境“硬骨头”,如黑臭水体治理、老旧管网改造等,有时存在等一等、看一看的想法,主动出击、一抓到底的劲头不足,缺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斗争精神。
  工作部署多、跟踪问效少。对于分管领域的环保整改任务,习惯于开会部署、文件批示,但在“最后一公里”的跟踪问效、督导检查上投入精力不够,对整改进度、整改质量的掌握不够精准,导致一些问题整改浮于表面,甚至出现反弹。
  部门协同的“粘合剂”作用发挥不充分。在牵头负责一些跨部门、跨领域的复杂环境问题整改时,满足于常规性的沟通协调,但在打破部门壁垒、整合资源力量、形成攻坚合力方面,创新办法不多、力度不大,“九龙治水”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
  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倾向。在应对上级督察检查时,有时过于注重台账、材料的完善,而对现场的实际问题、群众的真实感受关注不够。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整改工作有时不够扎实、不够接地气。
  深入一线的调查研究存在短板。对分管领域内的突出环境问题,坐镇指挥多,深入现场“解剖麻雀”少,对问题的根源、症结所在把握不够透彻,导致出台的一些整改措施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
  三、顶层设计与长效机制方面
  工作的系统性、前瞻性有待提高。在处理环境问题时,有时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从全流域、全周期、全要素的角度进行系统谋划。对于城市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结构性环境问题,预见性不强,导致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滞后于城市发展需求。
  “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不够紧密。在推动问题整改时,过于聚焦于完成眼前的销号任务,而在举一反三、建章立制方面思考不深、行动不快。部分领域“屡督屡犯”的问题背后,反映出我们常态长效监管机制的缺失和薄弱。
  政策执行存在“一刀切”现象。在推动某些环保政策,如“散乱污”企业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工作时,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况考虑不够周全,有时采取简单化的处理方式,影响了政策效果和群众满意度。
  源头治理的力度需要加大。在工作中,更多精力投入在末端治理和污染修复上,但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等源头性、根本性问题上,下的功夫还不够深,未能真正将生态环保压力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四、具体问题整改与执行落地方面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缓慢。对分管领域内的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配套管网建设、垃圾焚烧发电等重大环保基础设施项目,亲自协调、亲自督办的力度不够,导致部分项目进度滞后于序时要求,成为制约我市环境质量改善的突出瓶颈。
  工业园区污染监管存在漏洞。对分管的工业园区,对其环境风险防范、污染物集中处理、企业达标排放等情况的日常监管有所松懈,对存在的偷排漏排、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震慑力不足。
  生态修复治理标准不高。在推动废弃矿山、受损林地湿地等生态修复项目时,有时只满足于完成治理面积、恢复植被等表面性指标,但在生态功能的系统性恢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方面,标准不高、效果不彰。
  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解决不力。对市民反映强烈的扬尘、噪声、油烟、异味等“老大难”问题,虽然多次部署,但整治效果时有反复,未能形成根治的长效机制,反映出抓民生实事的韧劲和恒心有待加强。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明显短板。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垃圾收运处置、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与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工作推进不平衡,部分乡镇的“脏乱差”现象依然突出。
  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处置监管不严。对建筑垃圾的规范处置、医疗废物的闭环管理等方面,监管链条存在薄弱环节,非法倾倒、随意堆放等问题时有发生,环境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红线管控不力。对分管领域涉及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项目审批和监管,存在把关不严的问题,对一些违规建设、违法侵占的行为制止不坚决、查处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56171.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4小时前
下一篇 4小时前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