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科协地市科协主席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

在XX科协地市科协主席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是来自XX市科协的XX。非常荣幸能有这次宝贵的机会,在XX科协举办的培训班上,与各位同仁一起学习交流。下面我围绕“健全科协组织体系”这一时代课题,谈几点不成熟的体会。
    科协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其组织体系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党对科技界领导的贯彻落实,关系到科技创新活力的激发,关系到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下面,我将结合XX市科协组织建设的实际情况,围绕健全科协组织体系的必要性、面临的难点以及对策建议,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思考,恳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一、XX市科协组织建设的实践与现状
    近年来,在XX科协和XX省科协的有力指导下,在XX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XX市科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密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在组织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夯实了未来发展的基础。
    一是市级科协的组织架构与职能得到初步强化。XX市科协内部设有办公室(组宣部)、普及部、学会工作部等职能部门,并管理下属的科技馆等事业单位,形成了一个基本的指挥和执行中枢。我们严格按照章程开展工作,定期换届,确保了领导机构的活力和工作的连续性。通过党纪学习教育和常态化的理论学习,机关干部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不断提升,为服务全市科技工作者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政治保障和思想基础。
    二是向下延伸的组织网络覆盖面逐步拓宽。目前,XX市下辖的各县区级科协组织已实现全覆盖,并在所有镇街一级配备了分管科协工作的领导和1-2名(专)兼职工作人员,这与一些先进地区的做法相似,基本构建了“市-县区-镇街”三级组织联系框架。这一框架在承接上级任务、推动基层科普活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例如,在2025年的全国科普日活动中,正是依托这一体系,全市得以组织起2300余场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吸引线上线下近400万人次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其中,我市有9家单位和12项活动入选了2025年全国科普日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活动名单,这既是荣誉,也是对我们组织动员能力的一次检验。
    三是横向拓展的组织形态日趋多样。除了传统的行政区划组织体系,XX市科协还积极推动在高校、企业、园区建立科协组织,并大力发展所属学会、协会、研究会。通过项目资助、评优激励等方式,引导这些“横向”组织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学术交流、技术攻关和科学普及,有效弥补了科协机关人手不足、专业性不强的短板。例如,通过设立XX科普研学项目我们撬动了大量社会资源参与到青少年科技教育中来。
    尽管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对标新时代赋予科协组织的新使命、新任务,我们清醒地认识到,XX市的科协组织体系还存在诸多不足。组织的“神经末梢”还不够发达,“毛细血管”还不够通畅,组织覆盖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突出,服务效能与科技工作者的期望、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之间仍有差距。
    二、新形势下健全科协组织体系的极端重要性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正处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健全科协组织体系,绝非一项常规性的内部建设工作,而是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的紧迫任务。
    第一,健全组织体系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巩固党在科技界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科协组织是党的群众团体,其根本属性是政治性。一个上下贯通、指挥顺畅、覆盖广泛、联系紧密的组织体系,是确保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能够直达基层、直达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高速公路”。只有组织健全,才能有效团结引领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将他们的智慧和力量汇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来。
    第二,健全组织体系是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现代科技创新已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系统性、网络化的协同创新。科协组织体系正是构建这种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一个健全的体系,能够上联国家级学会的顶尖专家资源,下接基层一线的技术创新需求;横向能够打通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壁垒,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这对于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健全组织体系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夯实科技强国社会根基的关键举措。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在2024年底已达到15.37%,提前完成了“十四五”规划中15%的目标。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遍布城乡的科普组织网络。然而,科普工作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要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人群之间的科学素质差距,就必须依靠一个更加深入、更加细密的基层组织体系,将科普资源精准、高效地输送到每一个社区、乡村、学校和家庭。
    第四,健全组织体系是履行“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天职、建设有温度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根本保障。科技工作者是科协的服务主体。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在哪里,科协组织就应该建在哪里。从实验室里的科学家,到田间地头的“土专家”,再到新经济组织中的青年创客,他们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只有建立起覆盖广泛、反应灵敏的组织体系,才能及时了解他们的诉求,维护他们的权益,帮助他们成长,真正把科协建设成为一个值得信赖、可以依靠的“家”。
    三、当前科协组织体系建设面临的共性难题
    在推进组织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深感“行路难”。结合XX市的实践,并观察其他地区的普遍情况,我认为当前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共性难题。
    一是基层组织覆盖的“广度”与“深度”不足。目前,科协组织在行政体系内的覆盖相对完善,但在“体制外”的覆盖则显得力不从心。特别是在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型研发机构等科技工作者高度聚集的地方,科协组织的建立率普遍不高。即便一些地方建立了组织,也常常存在“空壳化”“挂牌化”现象,缺乏实质性活动和有效服务,组织的功能难以发挥。这种覆盖上的“盲区”和功能上的“弱区”,使得科协难以触达和凝聚大量新兴领域的科技力量。
    二是专兼职工作队伍的“力度”与“精度”不够。“人少事多”是各级科协普遍面临的窘境。随着科协“四服务”职责的拓展,工作任务日益繁重,但人员编制却相对固定,甚至有所减少。基层科协,特别是镇街一级,往往只有一两名兼职人员,他们身兼数职,难以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同时,队伍的专业能力也亟待提升。面对数字化浪潮和科技创新的最新讲话系列,许多干部在运用新媒体开展科普、组织高水平学术交流、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能力存在明显短板,服务的“精度”和专业性大打折扣。
    三是运行保障机制的“硬度”与“温度”缺失。“硬度”指的是经费和政策保障。许多基层科协组织运行经费严重不足,主要依靠上级项目拨款,缺乏稳定、持续的财政支持。这导致许多好的想法难以落地,活动规模和深度受到极大限制。在政策层面,科协组织建设尚未被普遍纳入地方党政的绩效考核体系,导致一些地方领导对此重视不够,支持不力。“温度”指的是对基层科协工作者的激励和关怀。基层科协工作者,特别是兼职人员,普遍存在身份认同感不强、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工作价值感不高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性。
    四是工作模式与服务效能的“新度”与“效度”不高。在服务手段上,一些基层科协仍停留在“发几张传单、办几场讲座、拉几条横幅”的传统模式,活动形式单一,内容陈旧,对年轻一代缺乏吸引力。在服务理念上,存在从“我有什么”出发而非从“你需要什么”出发的倾向,供需错配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服务效能不高。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虽然“科普中国”等平台提供了很好的资源,但基层组织的利用能力、转化能力和再创造能力普遍较弱,线上线下融合不够,难以实现对服务对象的精准触达和有效互动。
    四、关于健全科协组织体系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面对上述难题,破解之道在于系统性思维和创新性举措。结合《中国科协组织建设“十四五”规划》的精神和基层实践,我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第一,聚焦“强基固本”,织密纵横贯通的组织网络。
    一要推动“重心下移、关口前置”。积极争取地方党委组织部门的支持,将科协组织建设纳入基层党建工作总体布局。大力推广“三长”进入乡镇科协领导机构的模式,并探索向村(社区)延伸,吸纳更多有影响力的乡土人才。
二要突破“体制壁垒、行业分割”。将园区、企业、新社会组织作为组织建设的主攻方向。可以借鉴湖南省科协加强科技园区科协建设的实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55703.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14小时前
下一篇 14小时前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