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2025年度上半年意识形态工作总结报告
2025年上半年,我镇党委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我们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其成效直接关系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稳定与前进方向。为此,我镇党委紧密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守正创新,主动担当作为,推动意识形态工作与全镇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为XX镇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有利的舆论环境。
一、强化组织领导与责任落实,筑牢思想防线根基
筑牢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关键在于压实责任。镇党委始终将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构建了权责明晰、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首先,我们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镇党委全面履行主体责任,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班子成员则严格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将意识形态工作融入分管业务领域,做到了业务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同频共振.2025年上半年,镇党委会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2次,并组织召开了上半年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分析研判会1次,对全镇范围内的潜在风险点进行系统梳理和科学研判,确保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其次,我们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的落实情况作为检验干部政治能力的重要标尺。根据当前基层意识形态工作考核权重不断提升的趋势,我镇在年度综合考核体系中,已将意识形态工作的考核权重由过去的5%提升至15%,并将其纳入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干部述职述廉报告的核心内容,形成了“三个必查”的刚性约束机制。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将“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有效传导了压力,激发了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内在动力。
二、深化理论武装与学习教育,凝聚思想行动共识
思想上的统一是政治上、行动上统一的基础。我镇坚持把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作为根本任务,不断创新学习方式,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入脑入心。
我们创新并深化了“集中学+自主学”的学习模式。在集中学习层面,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发挥了“头雁效应”,上半年围绕新修订的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等关键议题,开展了7次高质量的专题学习研讨。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带头深入村居、企业、学校等基层一线,累计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及相关政策宣讲12场次,直接覆盖党员群众超过1500人次。
在拓宽学习渠道方面,我们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这一重要阵地,打破传统宣讲模式的局限性。正如部分研究指出的,当前基层意识形态工作正朝着艺术化、移动化、项目化的方向创新。我镇组建了一支由理论骨干、先进模范、退休教师组成的“百姓理论宣讲团”,他们利用“赶大集”等群众聚集的时机,将宏大的政策理论转化为群众听得懂、记得住、能共鸣的“家常话”和“实在理”,上半年累计开展了10余场别开生面的“板凳课堂”和“田间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这种重心下沉、贴近群众的创新实践,有效提升了理论宣传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三、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提升正面引导能力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舆论阵地特别是网络阵地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我镇坚持党管媒体、党管阵地的原则,通过线上线下协同发力,牢牢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一)线上线下协同,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
我们深知,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我镇将官方政务微信公众号作为线上宣传的主阵地,由专人负责运营,建立了严格的内容“三审三校”制度。上半年,我们围绕镇中心工作、重点项目进展、民生政策解读、先进典型事迹等内容,共发布图文及视频信息200余篇,累计阅读量突破10万人次,有效扩大了正面声音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我们积极挖掘基层素材,选树并宣传了“和美家庭”、“最美婆媳”、“优秀网格员”等一批可亲可敬的先进模范,在全社会营造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线下,我们通过宣传栏、文化墙、村村通广播等传统载体,与线上宣传形成同频共振,构建起一个立体化、全方位的宣传矩阵。
(二)健全监测机制,筑牢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护城河”
网络空间的清朗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大局的稳定。为有效防范和化解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我们建立了一套系统、高效的网络舆情监测与处置机制。
在组织架构上,我们成立了由宣传、政法、信访、公安等多部门组成的网络舆情工作小组,并组建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的网评员队伍,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和舆情“零报告”制度。
在技术支撑上,我们引入了网络舆情监测系统,该系统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及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对社交媒体、新闻网站、论坛等多个信息源进行全天候数据采集与分析。我们根据当前社会热点和本镇实际情况,科学设定了包括“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安全生产”、“干部作风”等在内的多组预警关键词。
在预警与处置流程上,我们参照了分级预警的先进做法,设定了蓝、黄、橙、红四级预警阈值。该阈值的设定综合考虑了信息发布者影响力、内容敏感度、传播速度、负面情绪指数等多个量化指标,并结合历史数据进行动态调整。一旦监测系统发现某项指标超过预警阈值,便会自动触发预警,并按照“即时发现、同步研判、快速处置、有效引导”的原则启动应急响应。工作小组会在第一时间对舆情进行分析研判,确定事件性质和影响范围,并迅速制定应对策略。对于一般性舆情,由网评员队伍进行正面引导和评论对冲;对于重要或紧急舆情,则立即上报镇党委,启动跨部门联动处置机制,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回应公众关切,坚决防止事态发酵升级,确保网络空间始终风清气正。
四、培育时代新风与文明风尚,厚植社会精神沃土
意识形态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做人的工作,必须深入社会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培育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我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核心载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日常、化为经常。
我们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目前已成功组建起包括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巾帼服务队在内的12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上半年,这些队伍围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关爱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农业技术推广、法律政策宣传等主题,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服务群众超过3000人次,以实际行动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同时,我们深挖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精心组织开展了“我们的节日·春节”、“我们的节日·端午”等系列主题文化活动。通过举办文艺汇演、趣味运动会、经典诵读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增强了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在推进移风易俗方面,我们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一方面,指导各村(居)结合自身实际,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反对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的内容明确写入其中,并成立红白理事会进行监督。另一方面,我们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广泛宣传教育等方式,积极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的新风尚,有力地促进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形成。
五、健全长效机制与考核体系,确保工作常态长效
为确保意识形态工作抓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50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