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市科技服务综合体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在此召开全市科技服务综合体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总结今年以来的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压实责任,推动科技服务综合体建设迈向更高水平,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科技动能。
刚才,相关负责同志通报了有关情况,讲得都很好,点出了成绩,也指出了问题,后续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在把握大局中坚定创新信心
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市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的关键之年。上半年,全市科技战线上的同志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科技服务综合体建设为总抓手,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进展、新成效。
一是服务体系的效能显著增强。科技服务综合体作为链接创新资源、服务创新主体的“总枢纽”,其功能定位愈发清晰,运行机制愈发顺畅。2025年上半年,全市科技服务综合体共审核各类创新需求264项,办结率超过54%,成功推动了1项重大科技专项和12项重点研发专项纳入省级项目指南库,为我市争取上级科技资源抢占了有利位置。这充分证明,综合体在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满足企业创新“第一需求”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二是创新产出的量质齐头并进。科技成果转化是检验科技创新成色的“经验交流”。今年上半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历史性跨越,截至6月底,成交额已突破25.9亿元,同比增长62.9%,提前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尤其是在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我市的优势产业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额占比超过了60%,其中仅新材料及其应用领域成交额就达到9.4亿元,占比高达36%。这些沉甸甸的数据背后,是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是科技实力向经济效益的加速转化。
三是创新生态的活力持续迸发。通过综合体的精准服务和政策引导,全市创新主体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加速成长,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布局。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各类市级以上创新平台689个,其中省级及以上平台达到162家。这些平台如同扎根在XX创新沃土上的“灯塔”,吸引和集聚着高端人才与前沿技术,为城市未来的产业发展积蓄了宝贵能量。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凝结着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一线服务人员的智慧与汗水。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标XX省内先进地区,对标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市的科技服务工作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比如,服务的主动性、前瞻性有待加强,从“接单式响应”向“赋能式引领”转变尚需时日;服务的专业化、精细化水平有待提升,对企业深层次、复合型需求的“穿透式”解决能力仍显薄弱;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联动机制有待健全,创新资源的整合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些问题,是前进中的挑战,更是下一步工作中必须着力攻克的重点。
二、聚焦关键,深化改革,以精准服务赋能产业创新升级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科技服务综合体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个“中介”或“窗口”,而必须进化为驱动区域创新发展的“中央处理器”和“赋能中心”。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环节,推动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
第一,全面深化“明白人”机制,锻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服务铁军。
科技服务,人是核心要素。前期提出的“明白人”机制,是一个很好的抓手,必须抓实、抓深、抓出成效。这支队伍不能只是联络员,更要成为懂产业、懂政策、懂技术、懂管理的“全科医生”。
一要精准选拔,优化队伍结构。“明白人”的选拔,不能论资排辈,要坚持“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要优先从具有产业背景、技术知识、管理经验的复合型干部中选拔,鼓励拥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志投身一线。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能力互补的“明白人”团队,确保能够应对不同产业、不同企业的多元化需求。
二要明确职责,强化服务功能。“明白人”的职责,要从被动服务转向主动赋能。要赋予其“四员”角色定位:一是当好“政策宣讲员”,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将各类惠企政策精准推送到位、解读到位。二是当好“需求发掘员”,要带着“放大镜”和“探照灯”深入企业,不能停留在填表报数,要通过深度访谈、现场诊断,挖掘企业在技术、人才、资金、平台等方面的真实痛点和潜在需求。三是当好“资源链接员”,要熟悉全市乃至全省、全国的创新资源图谱,高效链接高校院所、金融机构、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四是当好“项目辅导员”,对企业谋划的重大项目,要提供从立项、申报到实施、验收的全周期、保姆式跟踪服务。
三要严格管理,激发队伍活力。要建立对“明白人”的动态管理和科学考评体系。考核指标不能大而化之,要具体量化,例如,可以将“企业需求解决率”“高能级平台引育成效”“技术合同促成额”“服务对象满意度”等作为核心考核指标。对考核优秀的,要予以表彰奖励,并在干部使用上优先考虑;对不适应、不作为的,要及时调整,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
第二,聚焦产业主攻方向,提升科技服务的战略引领能力。
科技服务不能“撒胡椒面”,必须紧扣全市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实现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提升。
一要瞄准重点产业精准发力。要围绕我市正在着力打造的XX新材料、XX装备制造、XX大健康等重点产业链,编制产业技术创新图谱和需求清单。科技服务综合体的工作重心要向这些主导产业倾斜,“明白人”队伍要分组深耕各产业链,做到对产业发展态势、龙头企业状况、关键核心技术了然于胸,提供更加专业、更具前瞻性的战略咨询和技术路径规划服务。
二要狠抓关键环节攻坚克难。科技服务的价值,最终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要聚焦企业创新活动中的“堵点”和“痛点”,实施“滴灌式”精准服务。在成果转化上,要大力推动产学研用深度捆绑。XX关键金属实验室就是一个极佳的范例。其实验室主导的“XX冶金新技术”项目,不仅攻克了困扰行业多年的环保难题,实现了绿色生产,其成果更是以6000万元的高价成功转让给本地的XX钼业有限公司,即将形成巨大的经济效益。要复制和推广这种“实验室—中试基地—产业化”的成功模式,推动更多高价值科技成果在本地“落地生金”。在平台建设上,要引导和支持企业从“借船出海”转向“造船出海”,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高能级研发平台,提升企业内生的创新能力。在科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49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