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延安电子数据审计现状及实践提升探索

延安电子数据审计现状及实践提升探索
延安电子数据审计现状及实践提升探索
吴耀东 李院利
引言:在数字经济迅猛发展时代背景下,所有行业领域的业务和管理数据都呈爆发式增长,审计作为保障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监督机构,其传统的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正在面临严峻的挑战。审计如果只是躺在“经验簿”上吃老本,不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不跟上数字时代发展的步伐,必然陷于被动,迟早失去资格。
一、调研目的和意义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强审的要求,扎实开展研究型审计,以切实解决问题、促进延安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根本目的,按照“扎实调查、摸清现状、深入研究、形成措施、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总体思路,通过对延安市县审计机关“问诊”“把脉”,摸清延安市审计系统电子数据审计现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难等,为解决问题打下扎实基础。以延安市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五年规划为纲,从延安市电子数据审计现状出发,借鉴参考我国现阶段电子数据审计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突出电子数据审计组织方式和技术方法创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运用电子数据审计推进审计工作的路径、方法和保障措施,助推延安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决策、匹配审计地位。
二、调查概况
为切实摸清全市审计机关电子数据审计现状,打牢推进延安市电子数据审计追赶超越工作基础,在了解全市审计机关电子数据审计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基础上,聚焦延安市电子数据审计机构设立、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困难等,通过电话沟通、发送电子调研表等方式,对13个县(市、区)审计机关做了调查。
根据审计署、省审计厅关于电子数据审计发展要求和延安市审计机关实际情况,设计了“县(市、区)审计机关电子数据审计相关情况调查表”“县(市、区)审计机关‘金审三期’配套建设进展情况调查表”和“延安市电子数据审计调查问卷”(以下简称“调查问卷”)等文档表格。调研期间,13个县(市、区)审计机关完整填写了“县(市、区)审计机关电子数据审计相关情况调查表”“县(市、区)审计机关‘金审三期’配套建设进展情况调查表”。全市审计系统干部填写了“延安市电子数据审计调查电子问卷”,收到436份问卷,重复或者作废35份,有效问卷401份,占全市审计干部人数的69.14%。401份有效问卷中县(市、区)审计干部填写376份,占县(市、区)干部总数的75.5%。
三、延安电子数据审计现状
(一)电子数据审计机构设置及相关人才配备情况
根据填报的“审计机关电子数据审计机构设立情况表”,延安市本级及13个县(市、区)审计机关共设置电子数据审计机构1个,其中仅市本级设立大数据审计事务科,县(市、区)审计机关均未设置电子数据审计机构。(见表1)

表1 审计机关电子数据审计机构设立情况 在401份调查问卷中,计算机相关专业占比12%、非计算机相关专业占88%。(见图1)

图1 计算机相关专业干部占比 全市审计机关中具有一定电子数据审计实战能力人员仅有14人,占全市审计机关干部人数的2.4%。其中市本级7人、13个县(市、区)审计机关7人,县级审计机关平均不到1人。(见表2)

表2 审计机关电子数据审计相关情况调查表 在401份调查问卷中,审计干部未通过任何计算机类考试占58.59%、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占20.2%、通过省厅计算机中级占7.07%、通过国家计算机专业职称考试占5.05%、通过审计署计算机中级占2.02%、其他7.07%。(见图2)

图2 通过计算机审计水平考试 (二)电子数据审计制度建设情况
全市审计机关均未建立电子数据审计相关制度。(见表2)
(三)电子数据审计软硬件建设现状
延安市审计系统电子数据审计硬件基础设施较好,省、市、县审计专网可互联互通,大部分县(市、区)审计机关已完成“金审三期”审计专网网络线路改造,已基本实现互联网和审计专网的物理隔离。
目前,全市审计系统未建立本地特色的电子数据审计平台。(见表2)
(四)审计电子数据采集、存储、处理等遇到困难情况
全市审计机关均未建立电子数据采集、管理等制度。(见表2)
在401份调查问卷中,审计干部认为电子数据采集方面遇到的困难:缺乏专业人才占52%、数据涉密等无法采到占20%、缺乏制度支持占16%、被审单位不配合占9%、其他占3%。(见图3)
图3 电子数据采集遇到的困难

电子数据存储方面遇到的困难:缺乏专业人才占41%、无法保障数据安全占18%、缺少设备占17%、缺乏制度支持占14%、数据存储成本高占7%、其他3%。(见图4)

图4电子数据存储遇到的困难
电子数据处理方面遇到的困难:缺乏专业人才占56%、缺少标准占21、缺少处理工具占20%、其他3%。(见图5)

图5电子数据处理遇到的困难 电子数据分析方面遇到的困难:缺少专业人才占55%、缺少数据分析工具占26%、缺少设备占17%、无法保障数据安全占16%、其他3%。(见图6)

图6电子数据分析遇到的困难 (五)审计电子数据规划情况
全市审计机关均未制定行业审计电子数据规划。(见表2)
(六)电子数据审计开展情况
1. 处于的水平。在401份调查问卷中,审计干部认为本单位电子数据审计水平处于较低水平占63%,中等水平占27%,未开展占6%,较高水平占4%。(见图7)

图7本单位电子数据审计处于的水平
2.主要组织方式。在401份调查问卷中,审计组独立实施占50%、主要依靠外聘专家占22%、审计组实施为主外聘专家为辅占18%、完全依靠外聘专家占7%、其他占3%。(见图8)

图8 电子数据审计组织方式
3. 使用的主要工具。在401份调查问卷中,审计干部使用Excel占50.5%、SQL Server占24.75%、AO 2011占12.87%、Oracle占1.98%、ArcGIS占1.98%、其他占6.93%。(见图9)

图9 数据分析时使用的工具 4. 参加培训情况。在401份调查问卷中,参加过电子数据审计相关培训占58%,未参加占42%。(见图10)

图10 电子数据审计相关培训情况
5. 应用的主要业务领域。在401份调查问卷中,审计干部参与过的电子数据审计项目涉及的审计领域:经济责任审计占16%、社保审计占16%、财政审计占14%、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占14%、未参与占14%,其他类型占26%。未在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利用电子数据进行审计。(见图11)

图11 电子数据审计涉及的业务领域
6.开展数据审计遇到的主要困难。在401份调查问卷中,认为缺乏专业人才占29%、数据采集困难占19%、数据分析困难占11%、缺乏平台占9%、数据整理和存储困难占8%、缺乏相应的设备占8%、不清楚占8%、其他占8%。(见图12)

图12 开展数据审计遇到的困难
7.取得主要成果。近些年全市审计机关未在电子数据审计方面出理论研究成果。(见表1)
四、延安电子数据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难点
从调研结果看,延安市电子数据审计整体提升空间较大,在体制机制、电子数据资源管理、数据管理分析平台建设等诸多方面尚处于初级阶段。全市大部分审计机关思想上均能认识到电子数据审计的重要性,但部分审计机关改革的决心不坚定、改变的魄力不坚决、改观的措施欠有效,布局尚不够长远全面,思维还不够开放,有些不愿或不敢尝试探索,欠缺专注、耐心和方法,东一竿、西一竿,有注重短期效果、追求立竿见影的现象,基础打得不牢、人员配的不强、未构建起数据审计体系和生态环境,无法深入享受数据审计体系在审计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带来的“红利”。延安市审计系统在电子数据审计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平台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难点亟待解决。
(一)电子数据审计相关制度未建立。一是电子数据采集报送归集制度未建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掌握数据就无法进行电子数据审计。数据采集是电子数据审计的第一步,当下延安市县审计机关均存在数据采集无规划、采集不统一不集中不规范,多头重复采集、采集不完全不标准,数据横向不全面、纵向累积不够等一系列问题,根本原因是未建立数据采集报送归集制度。二是审计行业电子数据规划尚未起步。审计数据规划是审计正规化、标准化、信息化的必由之路,是数据利用的顶层设计。延安市审计行业领域特别是财政、社保、自然资源等审计重点监督的行业领域数据规划尚处于“空白”状态,不进行数据规划,必然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审计全覆盖和跨行业、跨领域、跨年度数据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三是审计电子数据资源库和配套管理制度未建立出台。如果说电子数据资源库是存放数据的“仓库”,那么电子数据管理制度就是管理数据的“库管员”。当下,延安市县审计机关尚未建立审计电子数据资源库和配套管理制度,无法实现数据的分类储存和管理,历年采集的审计数据分散在各审计组或业务科室干部手中,造成了资源浪费,给集中利用带来不便,同时也存在数据安全隐患和风险。
(二)电子数据审计专业人才匮乏。一是计算机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特别是实战人才匮乏,是制约延安市电子数据审计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当下延安市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占比约12%,而实际具备一定数据分析能力的干部占比仅2.4%,精通人数更少,严重满足不了现实审计需要。二是电子数据审计人才培养规划和常态化培训体系尚未建立。从调研情况看,有近35%的干部通过了计算机不同层面的考试,但转化为数据审计实战人员比例却骤减,面对规模较大的审计项目,全市范围内组建一支数据分析队伍十分困难,严重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究其根本就是未建立起一套管长远的审计人才培养规划和常态化培训体系,导致学了不实践、实践了不激励,陷入积极性不高、专业人才越来越少的困境。
(三)电子数据审计平台未搭建。2021年初,为适应电子数据审计新形势和新要求,解决专业人才不足、数据审计作用发挥不够等现实问题,实现延安市审计局电子数据审计的追赶超越,更好服务延安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延安市审计局开始谋划搭建延安市电子数据审计平台。2021年4月,我省“金审三期”项目启动,省审计厅要求基层审计机关原则上不允许新建与省厅“金审三期”功能重复的审计信息系统。鉴于当时我省“金审三期”建设具体内容尚不明晰,为了避免重复建设,延安市审计局从当年即叫停了电子数据审计平台的规划设计。陕西省“金审三期”从顶层设计上搭建了专网网络和基础应用等平台和环境,但由于各地市审计信息化实际情况不同等因素,不可能全部满足地市审计机关的实际需求,需要地市审计机关在省“金审三期”框架下建设个性化的应用系统。无论在全国还是全省审计机关范围,从优秀项目、审计成果等数据看,延安市审计局在电子数据审计应用方面的成效均不突出;从审计实践来看,延安市审计机关在面对社保、财政等项目中,电子数据审计发挥的发挥作用远远不足,其中重要原因是体系尚未形成和平台尚未搭建。综上现实和困境,在陕西省“金审三期”基础上,构建延安特色的电子数据审计体系和平台十分必要且迫在眉睫。搭建的电子数据审计体系及平台主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电子数据审计制度体系不健全问题;二是数据分散采集、存储问题;三是的数据标准化和数据治理不统一集中问题;四是依托平台提供的模型和开放的分析环境,解决审计干部不会分析、专业人员不足问题;五是数据分析经验方法分散、不共享问题;六是数据存储、传输和管理的不安全问题;七是数据管理和使用责任不明确问题;八是部分行业数据审计不能全覆盖问题;九是电子数据审计服务审计高质量发展无抓手问题。
(四)联网审计尚不具备条件。2021年,新修订的《审计法》第三十五条指出:国家政务信息系统和数据共享平台应当按照规定向审计机关开放。法律层面赋予了审计机关获取被审计单位业务或者管理电子数据的权利,但在具体联网审计实践层面,却面临许多现实困难:一是由于体制原因或行业壁垒等,基层审计机关并不能联网接入所有的信息系统,比如公安、税务;二是联网数据审计的数据安全不好保证;三是几乎所有行业领域的信息系统资源都逐步向省一级机关集中,如果高层面接口未建立或数据安全不能保障,联网审计就无法实现。
五、延安电子数据审计实践提升路径和方法
坚持科技强审理念,推进审计思维转型升级,确定“制度是保障、人才是根本、平台是基础、数据是核心、技术是关键”的数字化审计发展思路。以延安“金审三期”项目建设为契机,从延安的实际审计业务需求和数字环境现状出发,聚焦数字化程度高、规划较成熟且审计重点监督的财政、社保等重点行业领域,依托省审计厅“金审三期”项目平台,建成部署在审计专网上的本地化行业审计数据分析管理系统,作为省审计厅“金审三期”分支或补充,一体推动延安电子数据审计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体系建设等,稳扎稳打、累积经验,以点带线、以线带面,逐步向各个行业领域推开,最终构建起延安电子数据审计发展体系和发展格局,为延安审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数据审计支撑。构建延安电子数据审计体系(平台),主要须完成以下三部分内容:
(一)制定行业数据规划
审计数据规划是利用信息化手段高效开展审计业务的首要,也是数据审计的顶层设计。建设具有通用性的审计数据规划可统一数据采集、存储、转换、分析、核实、交换等环节的标准,实现审计数据的系统性和同一性。
当前延安市各行业领域数据涉及的部门多、系统多、类型多,数据规划不统一,无法直接综合利用。为更好服务审计业务,必须要以科学的数据规划方法、严谨的工作程序,对各行业领域的数据进行统一规范设计,建立符合当前审计需求的数据分类体系,确定数据分类的原则、标准、责任及共享机制,理清不同行业领域之间数据勾稽关系,确保数据的标准化、系统化、可交互化;根据数据规划明确管理数据的系统和归口部门,由牵头科室组织进行数据集中存储、集中管理,改变目前数据分散在相关科室、项目或个别审计人员手中现状,避免出现分散、毁损、缺失、泄密等情况,保障审计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连续性,才能充分运用好“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模式,为拓展审计监督职能广度和深度奠定坚实的审计数据基础。
(二)制定数据采集标准
制定数据采集标准的最大价值是解决数据格式和内容不统一、数据利用效率低的问题。现实中,财政、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等各行各业都在生产数据,具有规模大、数据量大、多来源、多形式等特征,数据之间可能有交集、有关联,情况相对复杂,加之可能每个审计项目的关注重点不同,对数据的诉求和理解可能也不一样,因无可供参考的统一标准,导致采集数据杂乱、多头采集、重复采集等问题,数据无法高效集中利用,极大影响数据效能的释放。
要根据延安各行业领域业务制定行业调研方案,对各主管部门开展数据调研,摸清各部门信息化现状、业务系统应用软件和数据库软件使用情况,以及所涉及的业务领域、产生的数据类型、有哪些关键字段等,为下一步出台制度和制定规划打好基础。
要制定重点行业领域电子数据采集报送制度,在采集内容上要明确采集范围和相关字段,制定有针对性的、能全覆盖行业所有业务的数据采集标准,包括数据内容标准、数据格式标准、数据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49925.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46秒前
下一篇 2024年1月26日 上午5:22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