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时期发展规划(乡镇)
“十五五”时期,是XX乡在全面收官“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乘势而上、接续奋斗的关键五年。立足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本规划系统回顾“十四五”成就与经验,审慎研判机遇与挑战,科学擘画未来蓝图,旨在以更高质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以更高标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美丽XX乡。方向要稳,步伐要实;发展要有速度,更要有“质度”。
一、“回望与校准”十四五发展评估
(一)发展成就
坚持新发展理念牵引,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XX乡在复杂局势与繁重任务中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发展基础更坚、动能结构更优、民生底色更暖。
一是经济实力稳步提升,综合支撑更加坚实。
经初步核算,至2025年底,全乡地区生产总值预计突破4.5亿元,五年年均增长约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16500元,年均增速超过9%,收入增速持续快于经济增速。三次产业结构由“十四五”初期的45:15:40,预计优化为38:20:42,二三产业比重稳步提升,内生动力与抗风险能力同步增强。
二是基础设施持续提档,城乡面貌焕然更新。
S204XX至XX公路改造工程全面竣工,乡域对外通道更畅。乡、村、组三级公路网络加密升级,产业路、旅游路有序铺开。农田灌溉与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并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基本完成,供电可靠性显著提高。5G网络稳步推进,数字乡村“底座”夯实。生态环保设施扩面提效,XX村等启动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试点,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全乡,人居环境持续净美。
三是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增收路径持续拓展。
立足资源禀赋、聚焦比较优势,“一主一特”基本成形。茶叶支柱产业集聚效应凸显,XX园等移民产业园带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建成多个茶叶加工“强村富民”工坊,稳定就业、带动增收。XX中药材依托地理气候优势扩面提质,成为重要增收补充;烤烟等传统产业巩固提效,产业“基本盘”更稳。
四是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教育优先导向更加鲜明,乡中心校与村级小学办学条件改善,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较高水平。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乡卫生院与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推进,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稳定。社会保障更健全,文化体育设施增量提质,群众获得感更实、幸福感更足。
(二)瓶颈与挑战
成绩实而不虚、问题见骨见筋。对标更高坐标系,制约发展的深层矛盾仍需攻坚。
一是产业层次偏低,价值链条亟待延伸。
茶叶仍以初级加工为主,精深加工能力不足,高附加值产品供给偏少,区域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影响力不强;农文旅康融合度不高,“一产多值”释放不够,产品议价能力与抗风险能力仍显不足。
二是要素制约突出,发展后劲面临考验。
高素质人才短缺成为核心瓶颈,现代农业带头人、电商人才、文旅策划人才偏少,青壮劳动力外流导致农业主力军老龄化。建设用地指标趋紧,项目用地与耕地保护、生态红线矛盾凸显;财政自给能力弱,资金争取竞争加剧,社会资本参与渠道与模式待拓。
三是基础设施仍有短板,承载能力有待提升。
部分通组路、产业路等级偏低,难适配现代物流需求;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尚存,部分区域季节性缺水。污水治理仍在试点阶段,生活污水直排待系统性破解;垃圾终端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影响产业效率与人居品质的进一步跃升。
四是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乡差距依然明显。
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乡镇医疗设备与人才不足,重病就医外转成本较高。养老服务体系滞后,对农村失能半失能老人专业照护近乎空白,既影响民生温度,也制约人才引育留用。
二、“锚定与进发”十五五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及后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本地的重要指示。坚持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目的,统筹发展与安全,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厚植优势、补齐短板,加快建设产业强乡、生态美乡、文旅新乡、幸福XX乡。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过程各领域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确保发展之舟行稳致远。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
三是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创新引领、以协调增效、以绿色夯基、以开放赋能、以共享提质,在发展中破解难题、在竞争中形成优势。
四是坚持系统观念。前瞻思考、全局谋划、战略布局、整体推进,统筹好发展与安全、保护与开发、当前与长远。
五是坚持因地制宜。立足禀赋、尊重规律,走差异化、特色化道路,避免同质化竞争与“一刀切”。
(三)发展目标
综合基础与趋势,力争到2030年把XX乡建设为县域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与西南部农文旅融合发展核心节点,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稳步进发。
近期目标(至2030年前后)
一是经济增长跨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保持在8%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0000元。
二是产业升级取得实效。茶叶、XX中药材等主导产业精深加工率提升10个百分点,培育1—2个具有市场影响力的乡土品牌。
三是基础设施补齐短板。乡域骨干路网提质升级完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50%以上行政村。
中期目标(“十五五”期末)
一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6.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000元以上,增速持续领跑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30:25:45。
二是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以茶叶全产业链为主轴,特色中药材、生态种养、乡村旅游、电商物流协同发力。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打造1个省级知名区域公共品牌。
三是乡村建设美丽宜居。道路、供水、供电、通信全面提档,达到县域先进水平;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生活污水治理率达80%以上,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以上,建成一批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四是公共服务更加均衡。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以上,基本医疗保障覆盖率稳定在97%以上,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五是生态环境优质稳定。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8%以上,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或优于Ⅲ类;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绿色有机认证面积显著增加。
远景展望(至2035年)
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与科技实力跃升、城乡差距显著缩小,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全面建成,成为区域知名的绿色农产品供给基地与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显著实质性进展。
三、“跃升与重塑”重点任务与战略举措
(一)实施产业跃升行动,构筑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坚持以产业振兴为“牛鼻子”,在链上做文章、在端上提价值、在融合中增效益。
一是做强做优茶叶首位产业
1、品质提升工程。优化品种结构,引进培育高香型、高产优质新品种,推行绿色防控与有机肥替代,完善质量追溯体系,守住“从田到杯”的品质底线。
2、精深加工突破工程。招引培育龙头企业,既做强名优绿茶、红茶等传统赛道,又拓展茶粉、茶多酚、茶饮料、茶食品、茶日化等高附加值产品,改变“卖原料”的薄利业态。
3、品牌塑造工程。整合资源,设计注册“XX山·XX茶”等区域公共品牌,制定统一标准与管理办法,通过茶博会、采茶节与新媒体传播,提升知名度与美誉度。
4、茶旅融合示范工程。依托万亩生态茶园,布局采摘体验、工艺展示、文化品鉴、康养步道、精品民宿等复合业态,形成“品XX茶、游XX山、享慢生活”的体验场景。
二是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1、XX中药材规范化发展。联合科研院校建设良种繁育与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完善产地初加工与仓储,探索与大型药企订单化对接。
2、生态种养循环发展。做强林下经济,推广“猪—沼—茶(果)”等循环模式,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增值”。
三是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1、乡村旅游全域化。以茶旅示范区为核心,串联古村落、自然景观与农业园区,推出2—3条精品线路,完善游客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与标识系统,鼓励农家乐与精品民宿。
2、农村电商提速升级。建设乡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与物流分拣中心,完善村级站点,培育直播电商人才,以“短视频+直播”拓宽茶叶、XX中药材与特色农品销售渠道,支持电商与合作社深度协同,发展C2B定制农业。
(二)实施设施提档行动夯实乡村振兴硬件支撑
坚持适度超前与系统完备,补短板、强功能、提品质。
一是构建内畅外联的交通网络。
推进“四好农村路”2.0,重点对接产业基地与景区通道,加宽提级、完善安防,打通与周边乡镇“断头路”,畅通区域微循环;积极争取XX高速在本乡设置出入口或连接线,显著改善外联条件。
二是建设现代化的水利保障体系。
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延伸县城管网至条件成熟的中心村,提高普及率、水质达标率与供水保证率;系统修复与现代化改造灌溉设施,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打通农业用水“最后一公里”。
三是打造绿色智能的能源通信网络。
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重点保障产业园区与新型社区用电可靠;加快5G深度覆盖,在产业园区、景区与交通沿线实现连续信号,为数字乡村与智慧旅游提供“高速公路”。
四是推进环保设施的全域覆盖。
1、生活污水治理攻坚。因地制宜推行“集中+分散”模式,中心村建设小型集中处理站,分散村推广三格式化粪池等经济适用设施,力争2030年前行政村全覆盖。
2、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完善“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体系,探索积分兑换激励,支持小型分布式资源化技术,就地就近堆肥还田,提升末端处理效能。
(三)实施民生普惠行动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把账算在群众心上,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49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