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县重点蚊媒传染病防控暨爱国卫生运动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重点蚊媒传染病防控和“清积水灭蚊虫”爱国卫生运动工作推进会,核心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重要批示及省驻点指导组要求,深刻研判当前我县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的严峻态势,对防控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压实。监测数据显示,部分区域布雷图指数已突破警戒线,个别点位甚至超过20,达到区域流行的极高风险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警示我们,蚊媒虽小,危害极大,一旦失控,将严重威胁群众生命安全,冲击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大局。我们必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立即行动,坚决守住公共卫生安全底线。
一、扛牢政治责任,深刻把握蚊媒防控的战略意义
做好蚊媒防控是践行党的宗旨、维护发展大局、检验执政能力的重大政治任务。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人员流动频繁,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持续攀升。我县监测数据亮起的红灯,绝非危言耸听,而是迫在眉睫的公共卫生危机。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认清其极端重要性与紧迫性,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一)践行人民至上理念的根本要求
保障人民健康是党的初心使命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面对蚊媒密度居高不下的严峻态势,全县各级党组织必须将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民生大事。蚊媒传染病直接威胁群众生命权、健康权这一最基本人权,一旦暴发流行,将造成不可逆的健康损害与社会恐慌。这要求我们以“刻不容缓”的紧迫感,采取最坚决、最果断措施清除病媒孳生环境,将风险遏制于萌芽。必须深刻认识到,环境卫生是健康的基础支撑,病媒防控是公共卫生的核心环节,任何麻痹松懈都是对人民生命安全的失职。唯有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健康指数,方能在守护健康中国建设中体现政治担当。
(二)护航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
我县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稳定健康的公共环境是营商吸引力、旅游竞争力与社会凝聚力的基石。蚊媒疫情一旦失控,将直接导致社会秩序紊乱、商业活动停滞、投资信心受挫,使前期发展成果付诸东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是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的“隐形护栏”。我们必须算清政治账、经济账、长远账,将蚊媒防控视为捍卫发展成果的保卫战。尤其要警惕其对重大战略项目推进的干扰风险,对乡村振兴、旅游消费等关键领域的连锁冲击。只有筑牢“公共卫生防火墙”,才能为县域经济行稳致远创造健康稳定的环境支撑,确保高质量发展进程不受阻断。
(三)淬炼干部队伍能力的实战考场
蚊媒防控成效直接检验基层治理体系的响应速度与执行效能。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有担当,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我们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当前的高风险态势,正是检验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经验交流。能否快速降低蚊媒密度,考验组织动员能力;能否精准落实科学防控,考验专业治理水平;能否发动群众群防群控,考验群众工作本领。任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都可能使防控流于形式,导致风险积聚。必须以结果为导向,以数据为标尺,在实战中锤炼干部队伍“严真细实快”的过硬作风,确保各项指令一竿子插到底,以实际成效赢得群众信任。
二、聚焦靶向攻坚,全面落实科学防控的核心举措
打赢防控攻坚战,关键在于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7日内全县布雷图指数≤5”为硬指标,实施系统化、精准化、专业化防控策略。当前,环境治理是治本之策,化学消杀是应急之需,全民动员是力量之源,必须多措并举、协同发力。
(一)实施全域孳生地清理攻坚行动
蚊虫孳生依赖积水环境,彻底清除孳生地是成本最低、效果最持久的防控手段。必须发动全民参与,开展“搬家式”“地毯式”环境整治,从源头阻断传播链条。一要强化重点区域精细治理。聚焦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建筑工地、农贸市场、老旧小区、公园绿地、学校医院、废品收购站等八大高风险场所,实施“九大清源”行动:一是彻底清理房前屋后闲置瓶罐、泡沫箱等积水容器;二是全面清除乱堆乱放杂物及废旧轮胎;三是疏通市政管网、明渠暗沟及沙井雨篦;四是翻盆倒罐消除户内外器皿积水;五是规范管理水生植物并定期换水;六是清除花盆托盘滞留积水;七是清洁禽畜饮水容器;八是排干地下车库集水井;九是清理屋顶天台淤堵凹陷。各行业主管部门须落实监管责任,确保无遗漏、无死角。二要构建动态清零长效机制。对无法彻底清除的积水点实施分类管控:建筑基坑回填沙石或投放灭幼剂;景观水体引入食蚊鱼生物防制;市政管井加装防蚊网。推行“网格化+责任制”管理模式,明确社区(村)网格员每日巡查、即时清理、动态报告职责,将孳生地清理纳入城乡环境综合考评体系,实现从应急整治向常态治理的转变。三要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内涵。将环境整治与文明城市创建、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通过“门前三包”制度压实商户责任,组织机关干部下沉参与义务劳动,形成“周清扫、月督查、季考评”工作机制,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从根本上压缩蚊虫生存空间。
(二)强化科学消杀技术支撑体系
在紧急风险期,精准化学消杀是快速压低成蚊密度的必要手段。必须遵循技术规范,避免盲目喷洒,确保消杀效果与生态安全。一要优化药剂器械精准配置。依据疾控部门抗药性监测结果,选用高效低毒拟除虫菊酯类药剂,严格按标准浓度配比。根据场景需求差异化配置装备:社区绿化带使用车载超低容量喷雾机;下水道及密闭空间采用热烟雾技术;室内环境实施滞留喷洒形成长效药膜。建立药剂使用台账,杜绝滥用误用。二要精准锁定时空作业窗口。抓住成蚊活动高峰的清晨(5:00-7:00)与黄昏(17:00-19:00)时段集中消杀。空间上聚焦绿化带底层、灌木丛叶背、垃圾站周边、地下车库角落等成蚊栖息地,避免沿街路面无效喷洒。建立气象响应机制,避开降雨大风天气,确保药效最大化。三要严格专业队伍操作规范。委托具备资质的专业消杀公司实施作业,开展岗前技术培训并考核认证。操作人员全程穿戴防护装备,提前发布消杀公告引导居民配合。卫健部门组建技术督导组现场检查喷洒覆盖率与操作合规性,确保安全性与有效性双达标。
(三)构建全民参与群防群控格局
群众是防控工作的主体力量。必须提升健康素养,激发参与自觉,构筑坚实社会防线。一要开展立体化科普宣教。宣传部门统筹融媒体资源,制作短视频、图解、广播音频等通俗产品,高频次传播“清积水、防叮咬、识症状”核心知识。利用村居大喇叭、电子屏、宣传栏强化覆盖,组织社区工作者入户发放“防蚊指南”,确保信息直达每户每人。二要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教育群众掌握“翻盆倒罐”实操技能,引导家庭安装纱门纱窗、使用驱蚊用品。普及登革热发热、皮疹、关节痛等典型症状识别要点,强调发病后及时就医并主动申报旅居史的重要性。三要创新社会动员载体。教育系统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主题班会、致家长信等形式让学生带动家庭清理积水。工会、妇联组织社区防蚊志愿队,设立“卫生积分制”奖励先进户。建立群众监督举报渠道,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防控网络。
(四)完善监测预警应急响应机制
精准的风险感知与快速处置能力是防控成败的关键。必须构建覆盖全域、反应灵敏的监测预警体系。一要加密蚊媒密度动态监测。疾控部门按风险等级划分监测网格,每周2次布雷图指数监测,重点区域增设诱蚊诱卵器。运用大数据平台实时分析密度变化趋势,绘制风险热力图,为精准投放资源提供决策依据。二要强化医疗机构哨点功能。落实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49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