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耕地保护有关工作专题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省耕地保护工作专题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省耕地保护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全面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保护耕地,事关国家粮食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一项必须抓好、不容有失的重大政治任务。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措施,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做好耕地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全省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耕地保护的决策部署,采取了一系列硬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了耕地净流入,2023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初步数据显示,全省耕地面积达到了5122.82万亩,守住了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一些重点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省各级各部门,尤其是自然资源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辛勤付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奋战在耕地保护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我省耕地保护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工作中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这既有历史遗留的矛盾,也有新发展阶段出现的新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年度考核任务艰巨,压力前所未有。国家对耕地保护实行“党政同责、一票否决、终身追责”,考核一年比一年严、标准一年比一年高。今年,国家下达给我省的耕地保有量目标是不少于5028.0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目标是不少于3613.97万亩。这两条红线,是必须坚决守住的底线,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虽然我们有一定基础,但“家底”并不丰厚,一些地区的数据还存在不实不细的问题,违法占用、补充不及时等现象时有发生,要确保年底高质量通过国家考核,我们面临的将是一场硬仗、一场大考。我们必须全面摸清底数,找准差距短板,与兄弟省份对标对表,有的省份不仅超额完成任务,甚至还实现了耕地面积净增加,我们绝不能有丝毫松懈和麻痹大意。
第二,林耕空间置换进展不快,瓶颈亟待突破。在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的前提下,科学有序推进林耕空间置换,是我省结合实际、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解决“山上”耕种难、“山下”非粮化等问题的重要举措。这项工作的核心,是要将25度以上陡坡旱地、河道湖泊范围内等不稳定耕地,置换到生态条件好、适宜耕种的区域,实现“山上”的林地果园上山,“山下”的良田归位。我们规划了推动60万亩园地林地上山、耕地下山的目标,并在XX县、XX区等地开展了前期试点,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从全省层面看,这项工作总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部分地区思想认识不到位,畏难情绪严重;有的地方工作方法简单,未能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导致推进受阻;相关部门间政策协同、技术标准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磨合。如何依法依规、科学合理地加快推进,确保在关键时间节点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是我们必须着力解决的难题。
第三,征地拆迁领域问题突出,整改刻不容缓。征地拆迁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是矛盾最集中、问题最易发的领域,也是耕地保护监管的薄弱环节。近期,从各方面反映和查处的情况看,问题依然不少,甚至触目惊心。一是腐败问题易发高发。少数干部利用职务便利,在土地收储、补偿款拨付、项目审批中大搞权力寻租,与不法商人、村干部等相互勾结,通过虚报征地面积、伪造补偿协议、违规“种房”等手段,疯狂套取、侵占、挪用国家征地补偿款。省纪委监委的数据显示,仅2023年一年,全省就在该领域查处了233起腐败问题,涉案金额高达9827.83万元。像XX区某干部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提供帮助,非法收受巨额财物;XX地某工作人员将数十万元补偿款存入个人账户长期挪用等案件,性质极其恶劣,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啃食了群众的获得感。二是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一些地方和项目存在未批先建、违规占用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的情况;有的地方在拆迁过程中,程序不合法,补偿不到位,甚至采取断水断电等暴力手段强迫搬迁,引发了大量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给社会稳定埋下了隐患。三是监管责任虚化弱化。部分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对征地拆迁工作监管不力,审核把关不严,对违法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姑息纵容,导致问题积重难返。这些问题,严重破坏了土地管理秩序,侵害了国家和群众的利益,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下猛药、出重拳,坚决予以整治。
第四,政策沟通汇报不够主动,工作存在温差。耕地保护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标准要求更新快。工作中遇到的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都需要我们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汇报,争取指导和支持。但一些部门和同志在这方面主动性不强,习惯于埋头干活,不善于抬头看路,对国家最新政策精神学习不深、理解不透,导致工作部署与上级要求存在偏差,走了弯路,甚至造成了被动局面。
以上这些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拦路虎”和“硬骨头”。全省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警醒,深刻反思,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采取果断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明确任务,全力攻坚,确保耕地保护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靶向施策、综合治理、标本兼治。下一阶段,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全力以赴,坚决打赢年度考核攻坚战。这是一项硬任务,没有任何退路。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一要精准算好“明白账”。各市(州)、县(市、区)政府要对本地区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有量、后备资源状况、违法占用情况进行一次拉网式排查,做到一地一策、一户一档,把家底彻底摸清,把数据核准核实,确保每一亩地都清清楚楚。二要严格对标“国家线”。必须严格对照国家考核规则,逐项逐条进行检视,决不允许在数据上搞变通、打折扣。凡是发现与国家要求不符的,要立行立改;凡是存在数据质量问题的,要抓紧核实修正。要确保我们上报的每一笔数据都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三要靶向施策“补短板”。对排查出的问题和缺口,要建立台账,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要加大补充耕地项目实施和入库力度,像今年上半年全省入库的2.14万亩补充耕地指标,就是一个好的开端,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力。要坚决整治乱占耕地行为,依法依规处置存量问题,坚决遏制新增问题,确保完成年度耕地净流入目标。
第二,科学有序,加快推进林耕空间置换工作。这项工作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必须稳妥审慎,积极推进。一要把握关键节点。时间不等人,各地要不等不靠,迅速行动。参照试点地区的经验,各县(市、区)必须在8月底前完成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报市(州)审查备案。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等部门要加强指导,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要突出质量核心。林耕置换,绝不是简单的图斑位移、数量增减,核心是实现耕地质量的提升和空间布局的优化。要坚持“宜耕则耕、宜林则林”的原则,将置换出的耕地优先布局在地形平缓、水源便利、土壤肥沃的区域,并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努力实现“换一块、成一方、优一片”,真正打造集中连片、高产稳产的“吨粮田”。三要尊重群众意愿。这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确定置换范围、选择地块、制定补偿标准等各个环节,都必须充分征求村集体、农户和实际经营者的意见,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坚决防止“一刀切”、搞强迫命令、下硬性指标,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合法权益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47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