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住建系统专题学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研讨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结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最新精神,分享几点学习体会和工作思考,以供大家参考。
一、深悟会议精神,筑牢城市发展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指明方向。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会议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核心要求,统一思想明确责任,确保会议精神融入实际工作。通过学习,我们必须把城市发展置于国家现代化全局中谋划,自觉增强政治敏锐性和行动自觉性。
(一)把握历史方位,增强城市工作使命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发展要主动适应新形势,转变理念方式。”这句话深刻揭示会议的重大意义。它科学分析城市工作所处阶段,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市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部署了新形势下总体要求和原则任务;为推进城市现代化提供行动纲领。作为住建部门,我们必须认清城市发展正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的关键期,因此要坚守人民立场,将会议精神转化为具体政策。具体而言,会议系统梳理了我国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的事实,要求深刻理解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的内涵;我们必须将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会议强调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这要求住建系统提升政治站位,确保城市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城市发展不再是单纯规模扩张,而是高质量发展转型。转变发展理念是核心,我们要更加注重集约高效和特色发展;转变工作重心需强化治理投入,统筹安全与发展关系。这一系列部署彰显党中央高瞻远瞩,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城市工作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二)坚持根本遵循,落实核心要求导向。“做好城市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讲话精神是会议核心要求的总纲。我们必须深入贯彻党的XX大精神,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因地制宜,围绕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目标。作为住建部门,核心要求具体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始终,强化党组织在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各环节的作用;二是践行人民至上原则,把群众需求作为工作出发点,兜牢民生底线;三是突出内涵式发展主线,以城市更新为抓手推动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和品质提升。城市工作要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必须转变发展动力,强化特色创新;转变工作方法,注重统筹协调;转变评价体系,建立科学指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安全是发展的基石。”这要求我们把安全底线放在首位,在住房建设、基础设施中强化风险防范。综上所述,核心要求是行动指南,住建工作要聚焦主题主线,避免粗放发展,走中国特色城市道路。
(三)凝聚共识合力,明确责任担当行动。“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这是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警示我们必须统一思想、压实责任。会议明确了各级干部的担当要求。深刻理解城市历史方位,开阔视野谋划工作;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增强发展动力活力;提高系统落实能力,确保任务高效推进。住建部门责任重大,我们要在三个层面统一思想。一是加强学习宣贯,组织全局干部职工专题研讨,将会议精神转化为共识;二是明确职责分工,结合XX市实际,制定住建领域具体落实方案,细化目标节点;三是强化考核督导,建立责任清单,推动政策协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正确政绩观。”这就要求我们克服形式主义,注重实效。城市工作的复杂性和系统性要求我们提升能力水平。一方面要加强队伍培训,培养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创新治理模式,用法治保障落实。责任担当不是空谈,而需体现在项目推动中,我们要在优化城市体系、建设韧性城市等重点任务上率先行动。通过以上认识,我们将筑牢基础,确保会议精神内化为政治自觉。
二、聚焦重点任务,提质城市发展能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工作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因此,作为住建部门,我们必须瞄准七项重点任务,结合XX市实际创新举措。综上所述,本版块部署优化城市体系、建设创新城市、宜居城市及韧性城市四大领域任务,通过改革赋能、智慧升级和综合治理,提升城市能级。引用省级最新城市更新政策,我们将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一)系统优化结构,强化现代化城市体系支撑。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是首要任务,我们必须提升人口和经济承载能力,发展组团式网络化城市群,推动XX市城乡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城市现代化的关键。”这要求我们把握三大分论点。一是统筹城乡融合,构建协调发展格局。坚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XX市城镇布局。核心是提高综合承载能力,我们需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发展特色小城镇,避免“摊大饼”弊端。城乡融合不是简单扩张,而是功能互补。要通过规划引导产业与人口合理分布;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释放农村活力;实施交通一体规划,缩短时空距离。我们将严格执行省级政策,确保XX市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展。城市体系优化要突出集约高效,必须转变增量思维,转向存量提质。二是完善城镇化路径,提升县城承载功能。县城是城镇化主阵地,我们要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建设行动。具体路径是强化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产业与就业匹配,吸引人才回流;探索可持续融资模式,避免债务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发展要尊重规律。”这要求我们因地制宜,在XX市丘陵地区优化生态布局。我们将引入智慧技术监测城镇化进程,确保健康有序。三是深化区域协同,释放城市群发展红利。发展都市圈和城市群是优化体系的突破口,我们要强化XX市核心引擎作用。重点是完善交通网络,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共建创新平台,共享资源红利;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绿色共赢。城市群建设不能各自为战,需要省级统筹和政策协同。我们将依托中央部署,制定XX市行动方案,力争成为区域增长极。
(二)活力城市创建,提升创新生态发展动能。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是会议部署的第二个重点,我们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动能,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培育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城市发展的第一动力。”这要求我们在三个方面发力。一是深化改革赋能,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城市更新是突破口,我们将推动XX市老旧小区改造,优化土地供应方式。核心是简化审批流程,降低企业成本;创新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建设创新创业园区,孵化高新产业。改革不是简单修补,而是深层次突破。要聚焦产权保护、数据共享等痛点;强化政策集成,放大叠加效应;应用智能技术提升效率。通过省级试点,XX市将打造改革样板。二是培育创新生态,推动技术产业升级。精心构建创新网络是关键,我们要建设科创走廊,吸引高精尖人才。举措包括扶持研发机构,搭建产学研平台;发展绿色建筑技术,降低碳排放;推广智慧应用,提升城市管理效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我们将在XX市重点园区实施创新驱动计划,确保技术转化落地。三是扩大开放枢纽,融入双循环新格局。充分发挥城市枢纽作用,我们需提升XX市对外开放度。重点是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资项目;建设国际社区,增强文化包容性;畅通物流通道,降低贸易成本。开放不是孤立推进,需与国家战略衔接。我们将结合中央要求,制定XX市开放行动计划。
(三)宜居城市建设,兜牢民生福祉底线。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是会议核心任务,我们要坚持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牢牢兜住民生底线是城市工作的根基。”这要求我们在以下方面精准发力。一是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坚持系统规划理念,我们要在XX市完善功能分区。具体措施是合理配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强化生态空间占比,提升景观品质;发展紧凑型社区,减少通勤时间。宜居城市建设要突出人性化。通过数字化建模优化城市设计;严格风貌管控,保留历史文化印记;实施综合开发,提升土地效益。我们将贯彻中央要求,确保XX市规划科学。二是保障住房供给,建设安居乐业环境。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是重点,我们要稳步推进XX市危旧房改造。路径是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增加租赁房源供给;规范市场秩序,打击投机行为;应用绿色建材,降低居住成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居才能乐业。”我们将落实省级安居工程,确保群众住有所居。三是升级服务网络,增强公共资源配置。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我们要提升医疗、教育服务可达性。行动包括建设社区综合体,集成便民服务;完善交通微循环,缓解拥堵问题;推动数字赋能,实现一网通办。服务升级不是盲目投入,要聚焦居民需求。
(四)韧性城市建设,筑牢安全运行屏障。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是重点任务之四,我们要推进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建设,统筹城市防洪和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安全是发展的前提。”这要求我们从三个维度加强保障。一是加固基础设施,提升生命线韧性。加快老旧管线改造是当务之急,我们将实施XX市地下管网升级工程。核心是应用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风险;采用新材料延长使用寿命;规划冗余系统,提升抗灾能力。基础设施不能孤立看待。通过省级协作库共享数据;强化日常巡检,建立预警机制;试点海绵城市技术,缓解内涝。我们将严格执行中央标准。二是严格建筑管控,防范安全风险。限制超高层建筑是关键举措,我们要提升XX市房屋安全标准。路径是完善法规体系,强化设计审查;推广抗震技术,减少倒塌风险;加强老旧建筑评估,及时加固改造。安全监管不是事后处理,需全程闭环。三是健全防灾体系,应对突发事件。强化自然灾害防治是重中之重,我们要完善XX市应急响应网络。重点是整合部门资源,建设智慧指挥中心;开展常态化演练,提高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41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