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研讨会上的发言

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研讨会上的发言
    同志们: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指导性的重要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城市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在新起点上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刻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全市上下务必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切实把会议精神转化为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磅礴力量和生动实践,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xx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借此机会,我谈几点体会,以供同志们参考。
    一、筑牢人民至上的思想根基,锚定新时代城市发展航向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内涵极其丰富,必须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一)深刻把握城市发展规律演进的内在逻辑。城市发展是一个历史演进过程,其规律性认识随着实践深化而不断丰富。会议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市发展的历史性成就与宝贵经验,科学分析了当前城市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城市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和重点任务。这要求我们必须从历史纵深和时代高度,深刻认识城市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稳定发展、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的阶段性特征,把握城市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的内在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这意味着我们要摒弃片面追求速度和规模扩张的旧思维,牢牢把握内涵式发展这条主线,将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综合承载力摆在核心位置。因此,我们必须深化对城市发展规律的科学认知,增强工作前瞻性和系统性,使城市工作更加符合新时代要求,更加契合现代化建设目标。
    (二)始终恪守人民城市理念的核心要义。“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是贯穿会议全程的灵魂和主线。会议强调,无论城市规划、建设还是管理,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这深刻回答了城市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城市的核心是人。”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我市而言,这要求我们在制定各项城市政策、推进具体项目时,都要时刻追问是否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聚焦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如住房改善、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服务优质、安全韧性等,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头等大事”和“关键小事”。必须始终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激发全体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主人翁精神,将蕴藏在人民中的智慧和力量转化为推动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站稳人民立场,城市工作才能赢得最广泛的支持,获得最深厚的根基。
    (三)精准识变应变把握城市工作的历史方位。会议对我国城市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进行了深邃的战略擘画,指出我国城镇化正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已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与结构调整优化并重的新阶段。这为我们精准定位当前城市工作的坐标点、找准发力点提供了科学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顺势而为、主动作为。”这意味着我们必须增强战略定力,彻底摆脱“大拆大建”的路径依赖,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发力。要深刻认识到,我市面临的城市能级提升空间、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公共服务保障短板、生态环境治理挑战等诸多方面,都需要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寻找破题之策。需要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改革开放、科技赋能,以内涵式发展为战略取向,以城市更新为主抓手,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增动能、提品质、保安全。唯有科学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把握主动、赢得未来。
    二、擘画高质量发展实践蓝图,聚力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
    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关键在于结合我市实际,找准着力点、打好组合拳,将宏伟蓝图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
    (一)塑格局强载体,构筑协调发展新动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与结构是提升综合承载能力的基础。会议将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放在首要位置,强调要发展城市群都市圈、分类推进城镇化、促进协调发展与城乡融合。这对我市完善空间格局具有直接指导意义。一是提升核心引擎辐射力。必须坚持把做强做优中心城区核心功能作为主攻方向,强化其在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策源、现代服务引领方面的核心引擎作用。要优化用地结构,盘活存量资源,推进有机更新,着力疏解非核心功能,为高端产业发展和人才集聚留出空间。同时,增强其区域辐射带动能力,通过便捷高效的交通联系和完善的服务共享机制,引领周边区域协同发展,形成“强核带动、多点支撑”的发展态势。二是激发县域发展新活力。把县城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和乡村振兴的支撑点。依据县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精准实施分类指导。做强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品质品位。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覆盖,让新市民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促进县城与中心城区功能互补、有机链接。三是打造城乡融合示范带。坚决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在规划编制、产业布局、生态保护、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强化城乡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管理。着力打通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通道,促进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下乡,激活乡村资源要素。围绕城乡结合部、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打造一批产城融合、产村融合的示范亮点,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城乡融合赋能发展新路径。
    (二)促创新育动能,点燃内涵发展新引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会议将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作为重点任务,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改革动能、发挥枢纽作用。一是建强高能级创新策源平台。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前沿科技领域,高水平规划建设若干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高新区。强化原始创新能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化创新资源配置。聚焦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方向,构建全链条孵化体系,营造更具吸引力、竞争力的创新创业生态。大力引进和培育顶尖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人才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使创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二是深挖改革开放动力潜力。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在要素市场化配置、营商环境优化、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持续深化改革攻坚,破除束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深度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全球创新网络,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上争取更大突破,提升城市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位置和影响力。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国际国内创新资源。三是激活城市更新驱动效能。把城市更新作为推动内涵发展的重要引擎。坚持规划引领、尊重历史、盘活存量、提升品质,避免大拆大建。重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产业空间提质、低效用地再开发、历史风貌保护活化,通过功能置换、环境提升、智慧赋能、业态创新,激发城市空间的经济活力和文化魅力。推动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社区营造、文化传承有机融合,实现从“空间改造”向“功能重构”和“场景营造”跃升。
    (三)优服务强保障,打造宜居城市新样板。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是贯彻“人民城市”理念的直接体现,也是衡量城市工作成效的标尺。一是完善韧性智慧基础网络。统筹发展与安全,大力实施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加快地下管网特别是老旧管线的智能化改造和更新,提升水、电、气、热、通信、排水防涝等基础设施的韧性和保障能力。系统推进“新城建”,建设统一高效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提升城市感知、预警和快速响应能力。牢牢守住城市生命线安全底线。二是健全普惠共享服务体系。聚焦民生“七有”目标和“急难愁盼”问题,优化公共教育、医疗、养老、托育、文化、体育等资源配置和空间布局,提升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特别关注“一老一小”群体服务需求,完善社区嵌入式普惠型服务设施。稳步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着力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问题,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和供给。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提升居住品质。三是提升精细长效治理效能。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完善“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体系,深化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充分发挥“民呼我应”等机制作用,办好群众家门口的事。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推进社区便民生活圈建设。推动政府管理、市场服务与社会参与良性互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四)筑底线优环境,彰显城市文明新魅力。安全、绿色、文明是现代化城市的鲜明底色,是实现永续发展的保障。一是巩固生态美丽鲜明底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采取更有力措施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新污染物治理,提高城市污水和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系统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加强公园、绿道系统建设,构建蓝绿交织的生态网络。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二是筑牢安全韧可靠屏障。健全城市安全风险全过程防控机制。强化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治能力建设,完善防洪排涝体系,科学治理城市内涝。持续开展自建房和危旧房专项整治,严格管控超高层建筑。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监管,织密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重大活动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提升人文魅力核心竞争力。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传承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和自然景观,留住城市特有的“基因”和“味道”。完善城市设计和风貌管控机制,塑造协调统一、特色鲜明的整体形象。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新提供高品质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涵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41841.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8小时前
下一篇 8小时前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