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委书记中心组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研讨发言交流材料
同志们:
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文选》的部署要求,结合近期学习体会和县域经济发展实际,我围绕“深学细悟习近平经济思想,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这一主题,从以下四个方面汇报学习心得。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大意义,筑牢政治忠诚
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首要的是深刻把握这一思想的理论高度和实践深度,从政治立场、发展成就和使命担当三个维度筑牢信仰根基。
第一,习近平经济思想是彰显党的宗旨的政治经济学。《文选》开篇鲜明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论断将经济工作与党的初心使命紧密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谁发展”是根本性问题,要求我们始终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经济工作的标尺。我县近年来推动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实施民生项目“三年攻坚”,正是将“发展为了人民”的理念转化为具体实践。作为县委书记,必须带头站稳政治立场,确保每一项经济决策都体现人民至上。
第二,习近平经济思想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新时代十年,我国经济总量连跨三个“十万亿”台阶,我县GDP年均增长6.2%、绿色工业占比提升至xx%,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例如,我们依托《文选》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述,关停高耗能企业xx家,培育生态旅游等新业态,实现了“含绿量”与“含金量”双提升。实践证明,只要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就能在复杂形势下赢得发展主动。
第三,筑牢政治忠诚是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核心要求。“两个确立”是新时代最大政治成果,必须将其贯穿经济工作全过程。当前,我们要把学习《文选》与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省提出的“在乡村振兴上走前列”重要指示相结合,聚焦县域经济短板,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进产业升级。去年我县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要求,建成高标准农田15万亩,这就是以行动诠释忠诚。面向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第一议题”制度,确保党中央经济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
二、精准把握核心要义,提升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水平
深入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我深刻体会到,新时代领导干部抓经济工作,必须从“知其然”向“知其所以然”深化,从“战术应对”向“战略引领”跃升。第一,以“系统思维”把握发展规律,在全局中找准县域坐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系统观念”,这要求我们跳出“一域看全局”、打破“惯性守正创新”。当前,我县正处于“十四五”收官冲刺与“十五五”谋篇布局的交汇点,必须统筹好“破与立”“近与远”的关系。具体实践中,既要紧盯“城乡融合”抓攻坚,以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创建为抓手,推动县城基础设施向乡镇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年内完成3个中心镇“特色产业+人居环境”提质工程;又要聚焦“产业转型”促升级,围绕“新材料+装备制造”主导产业,实施“链主企业倍增计划”,推动传统纺织业向功能性面料研发转型,确保年内规上工业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通过打好政策协同、要素整合、空间优化的“组合拳”,真正把系统观念转化为“强县富民”的实景图。
第二,以“问题导向”破解发展瓶颈,在变革中激活内生动力。《文选》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等论述,为我们破解县域经济“成长的烦恼”提供了方法论。面对产业链条短、创新动能不足等短板,必须坚持“靶向治疗”,一方面,在招商引资上突出“精准滴灌”,建立“亩均税收+能耗强度+科技含量”项目评价体系,对投资5亿元以上的12个在谈项目实行“全生命周期服务”,重点攻坚新能源电池负极材料产业园落地;另一方面,在营商环境上推动“刀刃向内”,开展“审批时限再压缩30%”专项行动,推行“扫码吐槽”企业诉求直通机制,6月底前实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全覆盖。同时,依托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实施“数字乡村”三年行动,年内打造5个智慧农业示范基地,让乡村振兴既有“方法论”更有“实践论”。
第三,以“底线意识”筑牢发展根基,在变局中驾驭复杂局面。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论述,警醒我们既要会“冲刺跑”更要懂“安全跑”。针对地方政府债务化解,我们将严格执行“项目收益自平衡”机制,对专项债项目开展“成本效益审计”,确保债务率控制在绿色区间;针对生态环保风险,以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开展“矿山修复+产业导入”综合治理,9月底前完成3处历史遗留矿坑生态修复,同步导入光伏发电等绿色产业。特别是在安全生产领域,创新建立“风险隐患数字化图谱”,对xx家重点危化企业实行“AI监控+专家巡检”双保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三、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践行经济工作的初心使命
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我深刻体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贯穿始终的灵魂主线,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立场和初心使命。作为县域发展的“一线总指挥”,我们必须将这一思想转化为造福群众的生动实践,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一,把民生“关键小事”作为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夯实共同富裕的根基。《文选》强调“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坚持把80%以上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正是对这一理念的践行。今年重点推进的教育医疗提质、老旧小区改造等实事,既是群众“家门口的急难愁盼”,更是检验执政初心的“经验交流”。比如在老旧小区改造中,我们不仅要完成外墙保温、管网更新等“硬件升级”,更要通过“居民议事会”机制让群众全程参与设计监督,把“政府想干”和“群众想要”精准对接。这种“需求由群众提出、过程由群众监督、成效由群众评价”的工作逻辑,正是《文选》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方法论的具体体现。
第二,把产业富民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激活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浙江“千万工程”的成功实践启示我们,共同富裕不是“撒胡椒面”,而要依托特色产业培育“造血功能”。我们深化“一村一品”帮扶机制,就是要让脱贫群众搭上产业发展的快车——比如依托东部乡镇的富硒土壤发展特色种植,借助电商物流园打通产销链条,确保脱贫户收入增速持续领跑全县。这要求我们既要算清“经济账”,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方式拓宽增收渠道;更要算好“政治账”,严防返贫底线,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个群体。正如《文选》所指出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必须以“一个都不能少”的担当,把产业振兴的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第三,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实践考场,厚植共同富裕的土壤。《文选》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论述,为我们服务市场主体提供了根本遵循。近期开展的“企业走访月”活动中,我们发现企业反映的审批慢、用工难等问题,表面是行政效率问题,深层次却是群众立场是否牢固的问题。为此,我们建立“企业点单、政府代办”机制,组建由科级干部牵头的工作专班,对重点企业实行“问题收集—清单交办—限时销号”闭环管理。例如为xx科技企业协调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41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