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调研报告
2024年3月至5月期间,我带领州人大社会委和州人社局、州交通局、州住建局有关人员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全州13个县(市)、27个建设项目,通过召开座谈会、听取工作汇报、查阅有关资料等方式,就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法规及政策执行、建立根治欠薪协调联动工作机制、落实根治欠薪核心制度、加大欠薪案件查办等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作法
州、县(市)人民政府把根治欠薪作为重要民生工程,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扎实推进和完善根治欠薪长效机制,狠抓制度落实、责任落实和工作落实,持续推进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抓《条例》宣传,营造不敢欠、不能欠、不想欠的氛围。州、县(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宣传力度。依托法律“七进”、人社政策宣传月、劳动监察进工地等系列主题活动,深入宣传《条例》及配套政策法规。人社部门在官网、微信公众号开辟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宣传专栏,制作宣传动漫、视频、宣传画和政策问答等,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开展建设项目劳资专管员培训班50余期,培训1880人次。通过宣传普及,增强了各行业监管部门、业主单位、施工单位的责任意识,履行根治欠薪工作职责,不敢欠、不能欠、不愿欠的氛围日趋浓厚。
(二)抓责任压实,逐步形成齐抓共管的根治欠薪工作格局。一是压实政府主体责任。州县(市)政府将根治欠薪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通过政府常务会、领导小组会、专题工作会等多种形式安排部署根治欠薪工作并做好督查督办,推动根治欠薪工作落地落实。二是压实人社部门牵头抓总责任。构建人社牵头,住建、交通、水务、自然资源四大行业部门协同配合,其他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的“1+4+N”根治欠薪工作格局,及时分析研判根治欠薪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实行根治欠薪“周调度”“月分析”“季通报”。并针对各行业、各县(市)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通过督办函、提示函等方式及时提醒和通报。三是压实行业主管部门监管责任。住建、交通、水务等行业主管部门开展日常巡查和专项整治,严厉查处违法分包、转包等行为,将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与项目进度、质量、安全等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经信部门加大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清理整治;司法部门联合人社部门积极开展在建项目普法宣传及农民工法律援助“进工地”等活动;工会积极利用自身资源,助力开展劳资专管员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宣传、网信、信访等部门与人社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其他各成员单位协作配合,形成根治欠薪整体合力。
(三)抓制度完善,推动根治欠薪各项措施的落实。一是建立目标责任制度。州、县(市)政府将根治欠薪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内容,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红黑榜”通报制度。州领导小组每月以“红黑榜”形式对各县(市)建设项目纳入平台监管率、预警消除率、案件办结率“三率”达标情况及根治欠薪有效做法和典型经验进行通报,通过对照“红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对照“黑榜”建立问题台账、限期整改完善。三是建立重点项目“挂联”制度。州人社、住建、交通等部门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分别挂联全州50个重点建设项目,挂联干部对各项目根治欠薪工作负监管指导和督促落实责任,每年到联系项目调研指导不少于2次。四是建立定期排查和督导制度。组成联合工作组,重点围绕成X、X、X、X、X项目和欠薪平台反映问题较多的项目,深入开展排查和督导,现场发现问题、列出整改清单、限期进行整改完善,将欠薪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五是建立部门联合接访制度。在两会、春节前后等重要敏感时段和欠薪问题多发频发期,州县两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轮流选派人员参加联合接访活动,共同研判、协作办案,实现欠薪问题快接、快办、快销号,确保了敏感时段的社会大局稳定。
(四)抓平台应用,不断提高根治欠薪数字化智慧化监管水平。一是用好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通过X省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对全州100余个重点建设项目进行实时动态监管,对各项目开设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农民工工资保证保险、按月足额发放等进行全过程网上监管,实现根治欠薪智慧化监管、数字化转型。二是用好欠薪线索处置平台。加大全国全省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线索处置力度,优化欠薪案件线索线下受理流程,做好办结案件线索复核、回访,案件动态办结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完善“互联网+监管”平台实施清单事项,通过“双随机、一公开”方式对辖区内用人单位和工程项目开展检查排查,集中清理整顿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三是建好保证保险服务平台。与金融机构合作共建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保函保险服务平台,实现工资保证金缴存、保函开具线上“一网通办”,指导督促金融、保险机构及时提供承保、理赔服务,实现欠薪快捷高效兑付。
(五)抓案件查办,震慑恶意欠薪等违法违规行为。近4年来,全州各县(市)劳动保障监察检查用人单位2300余户次,涉及劳动者11.97万人次,督促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14800余份;自2020年12月全国欠薪线索核处管理系统平台上线至今年5月31日,各县(市)通过平台共接受举报、投诉等欠薪线索3870件,动态办结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共为4520余人解决欠薪4626.81余万元;由公安机关立案办理和法院判决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件1件;各县(市)坚持开展企业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定期公布重大违法行为和拖欠民工工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共评出A级模范企业405户、B级企业192户、C级企业3户并向社会公布,列入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和失信联合惩戒名单9户。近4年来,全州各县(市)未发生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极端事件,未发生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重大社会舆情。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调研发现全州根治欠薪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有些问题表现得还比较突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警觉。
(一)源头治理还有较大差距。工程建设领域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源头治理不到位的问题:一是个别项目未完备规划许可、用地许可、施工许可等前置要件即开工建设,如:X尘埃落定文化旅游项目、X县国道X友谊隧道复建路项目等。二是违法转包、分包、挂靠等源头性问题仍未得到完全根治,如:X尘埃落定文化旅游项目。三是在建设资金保障方面,因工程款拨付不到位、建设单位拨付进度缓慢导致的欠薪问题仍然存在。政府性建设项目普遍存在上级补助建设资金到位不及时,造成建设资金较紧张,非政府性建设项目普遍存在解决资金方案不明确,无法全力保障建设资金。受经济下行、地方财政自身造血能力弱等因素制约,我州大部分县(市)财政欠账增大,支付能力减弱,统筹整合资金力度加大,导致项目建设经费保障困难,工程款不能按期拨付。如:州国投公司建设的旅发大会道路提升项目、X项目、X项目、X项目都不同程度存在进度款拨付不到位问题,严重影响农民工工资发放。四是人员管理不到位,施工单位对劳务分包单位的用工管理监督不到位,总包单位与分包单位未做到工人进场、离场确认,缺乏有效沟通衔接,影响农民工工资支付不能及时到位。这些问题反映出,在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源头治理上,一些部门还存在监管缺位的问题。
(二)重点建设工程欠薪隐患依然突出。我州辖区内由央企、国企建设的成X、X、XX等重点建设工程,战线长、工期久、资金量大,劳务分包单位众多,涉及农民工地域广、数量多、流动大,加之企业内控机制不够健全完善,个别项目工程款长期无法及时到位等影响,仍然是欠薪问题的高发区,“年年清、年年欠”现象突出。今年1-5月,全国根治欠薪线索核处管理平台收到涉及我州的举报投诉线索共785件,涉及央企国企项目欠薪投诉233件,占比达30%,其中:尘埃落定项目24件,X铁路28件,X铁路24件,X高速22件,X水电站27件。以上项目所涉及农民工还分别多次通过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省长信箱》、《书记信箱》、《州长信箱》、12345平台等渠道,以及通过赴劳动监察等部门现场上访投诉等方式,反映拖欠工资和工程款等事宜,对我州根治欠薪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三)部分在建项目落实核心制度还有差距。部分建设项目业主单位、施工单位对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条例》有关规定了解掌握不够全面深入,在落实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劳动合同签订、每日考勤、按月足额发放工资等核心制度上还有不少差距。存在监理日志内容不齐全、监理例会召开不及时,项目资料混乱,劳动合同、农民工考勤表及工资确认表由班组长代签字,现场维权告示牌上考勤、工资公示栏长期未更新等现象较为突出,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
(四)欠薪案件的查处力度还不够。我州欠薪案件办理主要以劳动监察协调督促为主,近4年来,全州以恶意欠薪予以刑事处罚的案件仅1件,部分县(市)多年没有立案查处欠薪案件,执法宽松软问题不同程度存在。行刑衔接机制运行不畅,人社、公安、法院等部门协调联动不够,对恶意欠薪问题的依法打击惩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在根治欠薪工作中还存在打着“讨薪”旗号讨要工程款、材料款的行为,扰乱、破坏了根治欠薪的正常秩序。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和挂靠等违法违规行为隐蔽性较强,不易及时排查。
(五)执法力量还显薄弱。全州各县(市)劳动保障监察力量薄弱,部分县仅1至2名专职工作人员。特别是新一轮行政执法机构改革后,部分人员因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撤销,人员编制、身份等调整变化,执法力量出现空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法能力建设。
三、工作建议
州县(市)人民政府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州根治欠薪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贯彻执行《条例》及相关政策,履职尽责,保障农民工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41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