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提升党性修养,践行使命担当
同志们:
党性修养,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血脉的基因;使命担当,也绝非空洞的口号,而是躬身力行的实践。今天,我想用三个关键词——“信仰”“斗争”“躬行”——与大家共同探讨新时代党员干部如何锤炼党性、扛起担当。
一、信仰:党性之根,立身之本
“行程万里,初心不变”,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密码。
有人说,信仰是“虚无缥缈”的,但我要说,信仰是具体的、滚烫的!去年,汕尾市城区科级干部进修班在中共海陆丰中心县委旧址开展“沉浸式”党性教育,学员们追忆郑重同志“对党忠诚、无私奉献”的革命人生,一位学员感慨:“站在沁园的青砖前,仿佛触摸到了信仰的温度。”是的,信仰不是写在纸上的誓言,而是“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可枝荣”的生命力。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党性修养的核心内容。提升党性修养,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
但现实中,有些干部把信仰当“装饰品”,台上高谈阔论,台下蝇营狗苟。比如某地官员,白天讲“廉洁奉公”,晚上收“好处费”。这样的干部,就像无根的浮萍,看似光鲜,实则一触即溃。2004年7月15日,在浙江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脱稿讲话,语重心长算起“三笔账”:“细细算起来,奉献与得到相比,得到的已经是很多了。如果贪赃枉法,到头来锒铛入狱,一辈子毁掉了,这值得吗?”“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管是谁,只要你犯罪,终将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有的腐败分子即便隐藏一时,没有暴露,但作贼终究心虚,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每时每刻受道德和良心的审判,这样活着有什么意义!”……
同志们,“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信仰的根基,需要用历史的养分浇灌。海丰县彭铿烈士“八子参军”的故事,为什么至今令人热泪盈眶?因为那是用生命诠释的忠诚!今天的我们,若连“四个底线”都守不住,谈何对得起先烈鲜血染红的党旗?
二、斗争:党性之刃,破局之器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道出了新时代斗争的艰巨性。
斗争不是“喊打喊杀”,而是直面矛盾、破解难题的智慧与勇气。去年,某地推进乡村振兴时,部分干部遇到阻力就“躺平”,声称“条件不成熟”。而浙江嘉兴的党员干部呢?他们用“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劲头,硬是在荒山上种出万亩茶园,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斗争精神,体现在“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法律底线不能碰、纪律底线不能踩、政策底线不能越、道德底线不能失,这“四条底线”,就是党员干部斗争的“护甲”。试问,若连“签一份责任书”都流于形式,如何做到“关键节点、紧盯不放,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同志们,“攻坚克难,唯有勇毅笃行”。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我们既要有“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的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41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