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智慧城市与循环产业发展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智慧城市与循环产业发展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论述,全面总结我市前期在智慧城市建设与循环产业发展方面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效,精准分析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形势与挑战,精心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任务,进而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广泛共识、真抓实干,全力以赴推动我市智慧城市与循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委、市政府的相关领导同志,市直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区)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及分管负责同志,以及相关企业的代表等。刚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区政府、市经建投集团分别作了汇报发言,讲得都非常好,既全面总结了各自领域的工作成效,也清晰明确地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我都表示赞同,大家一定要紧密结合实际,切实抓好落实。下面,结合我市的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深刻认识推进智慧城市与循环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智慧城市与循环产业的发展,将其作为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重要抓手。为此,我们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有力推动相关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效。
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我们成功完成了市级政务云平台的升级改造工作。目前,该平台已接入政务部门*个,上线政务应用多达*个,数据共享交换总量更是突破了*亿条。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已达到*%,群众办事的平均时限大幅缩短*%,企业开办时间也压缩至*个工作日以内,政务服务效能得到了极为显著的提升。例如,*区的智慧交通系统自建成运行以来,主干道的通行效率提升了*%,交通事故率显著下降*%;*县的智慧农业平台覆盖农田面积达到*万亩,通过精准灌溉、智能施肥等先进技术的应用,粮食亩均增产*公斤,节水率高达*%。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全市已建成5G基站*个,顺利实现市区、县城核心区域的全覆盖,乡镇驻地覆盖率也达到了*%;建成智能充电桩*个,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
在循环产业发展方面,我们充分依托*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等重要平台,培育出了一批极具示范效应的循环经济示范企业。*集团建成了年处理*万吨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生产线,生产新型建材*万吨,实现产值*亿元,减少固废堆存*万立方米;*公司建成的工业废水再生利用系统,年回收利用废水*万吨,节约新鲜水用量*%,减少COD排放*吨。全市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废旧金属、塑料、纸张等主要品种的回收利用率分别达到*%、*%、*%,年回收利用各类再生资源*万吨,相当于节约标准煤*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万吨。特别是市经建投集团与山西汾飞发展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在循环产业领域已积极开展合作项目*个,总投资*亿元,预计年可实现利税*亿元。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智慧城市与循环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短板。一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突出,县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较大,部分县区的智慧城市建设仍处于起步的初级阶段,循环产业规模小、层次低;二是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缺乏高端人才和核心技术,产业链条不够完善,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偏低;三是资金投入相对不足,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市场化运作机制尚未完全健全;四是部门协同联动不够紧密,数据壁垒尚未彻底打破,资源共享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趋势愈发明显,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广泛共识,智慧城市与循环产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优化营商环境、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发展循环产业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各级各部门务必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紧紧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推动我市智慧城市与循环产业发展迈上新的更高台阶。
二、明确目标,聚焦重点,全力推动智慧城市与循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未来三年,是我市智慧城市与循环产业发展的关键攻坚时期。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线,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全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循环产业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一)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需求导向、应用牵引,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全面提升城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1.加快基础设施升级,筑牢智慧城市发展根基。要统筹推进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到2027年底,全市5G基站总数要达到*个,实现乡镇、行政村的全面覆盖,重点区域网络速率达到*Gbps以上;建成市级一体化数据中心,算力规模达到*PFlops,数据存储能力达到*PB,为各类智慧应用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撑。要大力推进城市市政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对*条主干道、*座桥梁、*公里地下管网进行智能化升级,安装智能感知设备*万个,实现对交通流量、桥梁状态、管网运行等的实时监测,显著提高城市运维效率。*区要加快建设智慧停车系统,整合现有停车位*万个,新增智能停车位*万个,通过APP实现车位查询、预约、缴费一体化,有效缓解“停车难”这一困扰市民的突出问题。
2.深化应用场景拓展,释放智慧城市惠民效能。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积极推动智慧应用向民生领域深度延伸。在智慧医疗方面,建设全市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实现医疗机构信息的全面共享、检查结果的互认,*家市级医院全部上线远程诊疗系统,与*个县区医院、*个乡镇卫生院建立紧密协作关系,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在智慧教育方面,建成智慧校园*所,开发在线课程*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城乡共享,有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在智慧社区方面,选取*个社区开展试点,整合社区安防、物业、服务等功能,打造“一站式”智慧社区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家政、养老、购物等便捷服务,切实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3.强化数据资源管理,提升城市治理精准度。要建立健全数据采集、存储、共享、安全等管理制度,坚决打破部门数据壁垒,促进数据的顺畅流通利用。建设全市统一的城市运行管理平台,整合应急管理、城市管理、交通管理等*个领域的数据,实现城市运行态势“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在应急管理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等风险的提前精准预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力争将灾害事故响应时间缩短*%。在城市管理方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市容环境、违章建筑等进行智能识别和处置,大幅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二)大力发展循环产业,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
循环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我们要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推动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增强循环产业发展活力。要大力支持市经建投集团、*集团等本地企业与汾飞集团等外地优势企业深化合作,在煤矸石综合利用、工业固废处理、再生资源回收等领域共建产业园区。计划建设*个循环经济产业园,总投资*亿元,引进企业*家,形成年产值*亿元的产业集群。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设立循环产业发展基金*亿元,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技术改造补贴等支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循环产业企业。*县要依托其农业优势,大力发展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产业,建设*个秸秆综合利用基地,年处理秸秆*万吨,生产有机肥*万吨、生物质燃料*万吨,带动农民增收*万元。
2.构建完善产业链条,提升循环产业综合效益。要推动循环产业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环产业链。在工业领域,重点推动煤矸石、粉煤灰、冶炼渣等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建设*条年产*万吨的新型建材生产线,利用工业固废生产新型墙体材料、装饰材料等,实现固废利用率达到*%以上。在农业领域,推广“养殖—沼气—种植”循环模式,建设*个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中心,年处理粪污*万吨,生产沼气*万立方米、有机肥*万吨,促进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在服务业领域,推动餐饮、零售等行业开展垃圾分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40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