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N”工作模式的创新探索与实践路径
摘要
本文章围绕“党建+N”工作模式展开深入探讨,阐述其内涵与重要意义,分析在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企业发展等多个领域的实施路径,并结合实际案例展示该模式取得的显著成效,探讨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为进一步深化“党建+N”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引言
党的建设是党领导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多元化的发展需求,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党建+N”工作模式应运而生,它打破了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困境,以党建为引领,将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等各项业务深度融合,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相互促进,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本文将对“党建+N”工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进行全面分析。
二、“党建+N”工作模式的内涵与重要意义
(一)内涵解析
“党建+N”工作模式中的“党建”是核心,发挥着引领方向、凝聚力量的关键作用,它通过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N”代表着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乡村振兴、企业发展、文化建设、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的融合,是党建工作在不同业务场景中的具体延伸与实践。该模式强调以党建为引领,将党建工作的理念、方法、机制贯穿到各项业务工作的全过程,实现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二)重要意义
强化党的领导:“党建+N”工作模式能够确保党对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各个领域得到有效贯彻落实。通过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党组织能够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及时把握工作方向,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工作始终符合党和人民的利益。
推动业务发展:党建工作能够为业务工作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在“党建+N”模式下,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能够有效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破解业务工作中的难题,推动业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在基层治理领域,“党建+N”模式能够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基层治理合力。党组织通过引导党员群众参与基层治理,能够及时了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提升基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和效能。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通过党建与各项工作的融合,能够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党建+N”模式下,党组织能够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党建+N”工作模式的实施路径
(一)党建+基层治理
构建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体系: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整合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物业公司、志愿者等各方力量,构建“一核多元”的基层治理格局。建立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议事协商机制,定期召开居民议事会,共同商讨社区事务,解决居民关心的问题。例如,某社区通过建立“党建+网格”管理模式,将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设立党支部或党小组,由党员担任网格长,负责收集社情民意、协调解决问题,实现了基层治理的精细化和全覆盖。
创新基层治理服务方式: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的数字化融合。通过平台,党员干部可以及时了解群众需求,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群众可以通过平台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参与社区治理。同时,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社区,为群众提供政策宣传、法律咨询、困难帮扶等服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二)党建+乡村振兴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党组织班子,注重选拔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素质,充分发挥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例如,某村通过实施“头雁工程”,选拔了一批致富能手、返乡创业青年担任村干部,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了脱贫致富。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以党建为引领,结合农村实际,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盘活农村资产资源等方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例如,某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种植合作社,组织村民种植有机蔬菜,通过统一采购、统一销售,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村集体经济收入显著增加,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开展主题宣讲、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三)党建+企业发展
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在企业中建立健全党组织,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加强企业党组织班子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将党建工作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例如,某国有企业通过建立“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党组织书记与董事长由一人担任,党委班子成员进入董事会、经理层,确保了党组织在企业决策中的领导地位。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引导党员在技术创新、安全生产、市场营销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党员技术攻关小组”活动,组织党员带头攻克技术难题,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例如,某民营企业的党员技术骨干组成攻关小组,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产品,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党组织要发挥协调劳动关系的作用,加强与企业管理层和职工的沟通协调,及时了解职工诉求,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开展“关爱职工”活动,为职工提供职业培训、健康体检、困难帮扶等服务,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四)党建+文化建设
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以党建为引领,深入挖掘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参观红色遗址、聆听红色故事、重温入党誓词等方式,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例如,某地区依托当地的革命历史遗迹,建设了红色文化博物馆,成为党员干部和群众接受红色教育的重要场所。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发挥党组织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政策,培育文化产业市场主体。鼓励党组织领办文化企业,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发展。例如,某县党组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批文化创意企业,推动了当地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书法绘画展览、体育比赛等,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在活动中,注重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五)党建+生态保护
强化党组织生态保护责任:各级党组织要将生态保护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明确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生态保护中的职责,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和监督。例如,某地区建立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各级党组织书记亲自抓、负总责,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落实。
开展生态环保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植树造林、垃圾分类宣传、河道清理等生态环保主题实践活动,发挥党员在生态保护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通过开展“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等创建活动,引导群众树立绿色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
推动绿色发展:以党建引领产业绿色转型,鼓励企业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和工艺,发展循环经济。党组织要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和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绿色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四、“党建+N”工作模式的实践案例
(一)案例一:某社区“党建+基层治理”实践
某社区积极探索“党建+基层治理”模式,以党建为引领,构建了“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实现了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全覆盖。通过建立居民议事协商机制,定期组织居民代表、党员代表、社区工作人员等召开议事会,共同商讨社区环境卫生整治、停车位规划、老旧小区改造等问题,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了社区治理信息化平台,居民可以通过手机APP在线反映问题、查询办理进度,党员干部也可以通过平台及时了解居民需求,提供精准服务。该社区通过“党建+基层治理”模式,社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二)案例二:某村“党建+乡村振兴”实践
某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党建+乡村振兴”发展路径。一方面,加强村党组织班子建设,选拔了一批有能力、有担当的党员干部担任村干部,并组织党员干部参加各类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另一方面,成立了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特色种植产业,种植有机水果和蔬菜。通过党组织的引领和党员干部的带头,村民积极参与合作社,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经营。同时,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田园风光,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了集采摘、观光、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经过几年的发展,该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加,村民人均收入显著提高,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从贫困村到美丽乡村的华丽蜕变。
(三)案例三:某企业“党建+企业发展”实践
某企业坚持党建引领企业发展,将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企业建立了完善的党组织体系,设立了党委、党支部和党小组,并将党建工作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40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