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党校关于青年工作情况的报告

市委党校关于青年工作情况的报告
    近年来,市委党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把青年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深入实施“1+5+3”工作法,探索出一条做好党校青年工作的有效路径。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抓住“1个主引擎”,健全青年干部理论学习机制。深入实施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建立健全理论学习长效机制,引导青年干部提高理论素养、全面成长进步。一是完善领学带学机制。聚焦提高理论学习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建立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带学机制,中心组成员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和表率作用,领头学带头讲,用自身学习成果带动青年教师理论学习走深走实。以主题党日、主题联学活动等形式,开展宣讲辅导、读书沙龙、优秀理论书(文)分享会,引导青年干部进一步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二是完善寓学于教机制。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选派多名青年理论学习小组骨干成员到基层一线,紧密结合对口帮扶地实际发展需求,面向县镇干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回乡就业青年等不同群体,开设做好“土特产”文章、全域空间规划、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等专题讲座,推动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基层治理实效,着力提升青年干部教师服务基层、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完善寓学于研机制。组织青年干部教师深入广州、深圳、惠州、汕尾等地,围绕海洋牧场、低空经济、全面创新等主题开展研究式教学调研活动,通过现场观摩、专题访谈、案例研讨等多种形式,深入感悟习近平经济思想。组织青年干部教师开展蹲点式调研,聚焦智慧农业发展等主题形成多篇调研报告,助力“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打造“党校青年说”品牌活动,推动青年干部教师把理论武装转化为生动实践,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智慧和力量。
    (二)打造“5种载体”,搭建青年干部锻炼实践平台。充分发挥党校学科专业优势和人才集聚优势,积极探索年轻干部成长成才新路径,有计划地搭平台、建舞台,贯通选、育、管、用全链条,实施干部全周期培养锻炼模式,引导青年干部教师墩苗历练、献智献策,在实践中磨练和提升本领。一是创新“青年志愿+”服务平台。选拔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组建志愿服务队,深入对口帮扶的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肇庆市德庆县一线,聚焦市委“1310”具体部署,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定期开展宣讲、授课、交流等志愿活动。二是构建“博士服务站”合作平台。依托乡镇人才驿站推行“智汇”服务新模式,打造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平台,通过这一平台推动党校人才资源向基层流动,同步促进人才引进与项目对接的有机融合,实现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三是打造“百千万工程”专题讲坛。与对口帮扶地合作举办“乳源讲坛”“德庆讲坛”,围绕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意识形态安全等主题,选派青年教师骨干、邀请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介绍先进经验,解答疑难困惑。四是用好“调研+服务”工作平台。依托市委党校主体班次,组织学员多次赴德庆县调研风机产业、化工产业、食品行业发展情况以及“百千万工程”典型农村文旅融合发展情况,参与县、镇两级改革创新项目的会商研讨,提炼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五是构建“学中干、干中学”实践平台。探索“专题+专班”机制,推动理论研学专题与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实战专班深度联动,组织决策咨询部课题组青年教师赴德庆县,为推进“百千万工程”提供决策咨询、政策论证、实践指导等服务,发挥决策咨询研究“热点”作用。
    (三)做好“3项服务”,大力培育乡村青年干部人才。坚守为党育才初心,不断加大人才基础性培养培训力度,全面加强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工作,着力解决对口帮扶地高层次人才短缺、产业发展根基薄弱等问题,以人才工作新成效助推对口帮扶地发展迈上新台阶。一是打造地方特色干部教育培训品牌。深化“送教下基层”活动,依托开设乳源、德庆党员干部专题培训班,联合县级党校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为青年教师提升教学质量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立足地方优势资源,深挖党建特色亮点,系统开发地方特色课程,助力基层党校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二是立足地方发展需求持续精准引才。充分发挥青年志愿服务队作用,结合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社会发展等各领域对人才的需求,推动做好人才引进服务,积极联络对接农业种植、畜牧养殖、金融服务、电商主播、乡村医生等行业领域的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做实做细人才引进的政策宣传、活动支持等内容,推动其入驻镇村,引导更多人才到基层一线就业创业。三是围绕产业振兴培育乡村青年人才队伍。建立“名家工作室”,重点围绕产业发展、乡村创业等领域,大力挖掘和培育一批“田秀才”“乡创客”,丰富乡土人才结构层次。引导乡村青年人才发挥自身优势,在传技术、帮增收、促致富上积极作表率,深挖传统产业优势特点,助力产业升级振兴,做强做优广种赤松茸、“胡须鸡”养殖、食叶草产业等“土特产”文章,带动村集体增收,促进村民就业和回乡青年创业。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青海思想引领,突出党校姓党根本原则,构建“必修课+特色课”的青年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开设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专题班,开发红色家书品读改革开放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35745.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3小时前
下一篇 3小时前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