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市2025年地震应急演练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立足防大震、抢大险、救大灾,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协同联动,快速反应、科学处置”的原则,通过贴近实战的演练,全面提升我市应对破坏性地震灾害的综合能力。
(二)工作目标:
1.检验预案,完善机制:全面检验《某某市地震应急预案》及各级、各专项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查找漏洞短板,推动预案体系迭代升级。磨合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抗震救灾指挥体系,优化信息报送、会商研判、决策部署、指挥调度、协同联动机制。
2.锻炼队伍,提升能力:检验和提升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专业救援队伍、基层应急队伍、社会应急力量等)在复杂环境下的快速响应、远程机动、现场搜救、医疗救护、工程抢险、次生灾害处置等实战能力。强化应急队伍之间的协同配合。
3.普及知识,增强意识:通过演练过程及配套宣传,面向社会公众广泛普及地震预警、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灾后防疫等防灾减灾救灾知识,提升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营造全民参与防灾减灾的良好氛围。
4.检验装备,强化保障:检验各类应急通信、指挥调度、救援装备、物资储备、交通运输、医疗救治、电力保障等关键应急资源的准备状态、调用流程和保障效能,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
5.落实责任,锤炼作风:压实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的防震减灾救灾工作责任,强化“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锤炼严谨细致、令行禁止、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工作作风。
二、演练名称与时间
(一)演练名称:2025年某某市地震应急演练
(二)演练时间:2025年6月30日(星期二)下午14:30-17:30(具体时长根据实际推演情况确定)
(三)演练方式:实战演练与桌面推演相结合。以某县发生破坏性地震为背景,在特定区域开展实战科目演练,同时在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市应急指挥中心)进行指挥部运行、指挥调度、决策会商等桌面推演。
三、组织指挥体系
成立某某市2025年地震应急演练指挥部(以下简称“市演练指挥部”),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演练各项工作。
(一)市演练指挥部组成:
总指挥长:市委副书记、市长某某
副总指挥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负责日常协调)
分管应急管理、地震工作的副市长
分管公安、卫健、交通、住建、自然资源、工信、宣传等工作的副市长
某某军分区负责同志
市防震减灾局局长
市应急管理局局长
演练承办县(区)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同志
成员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教育体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林草局、市广电局、市能源局、市气象局、市防震减灾局、市红十字会、某某供电局、某某机场、中国电信某某分公司、中国移动某某分公司、中国联通某某分公司、市消防救援支队、市森林消防支队等相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
(二)市演练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防震减灾局,负责演练的日常组织协调、方案细化、督促落实、信息汇总、总结评估等具体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市防震减灾局局长兼任,副主任由市应急管理局分管副局长、承办县(区)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担任。成员从相关成员单位抽调骨干力量组成。
(三)现场指挥部:设在模拟震中的演练现场,由承办县(区)抗震救灾指挥部为主组建,负责现场实战科目的具体组织实施、指挥协调和安全保障。市演练指挥部派出前方工作组指导协调。
(四)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应急指挥中心):作为桌面推演主会场,模拟地震发生后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运行,进行指挥决策、综合协调、信息处理、力量调度等推演。
(五)专项工作组:根据演练需要,在市演练指挥部统一领导下,设立若干专项工作组,负责相关领域演练科目的组织实施:
1.综合协调与信息报送组: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市应急管理局、市防震减灾局、市委网信办等配合。负责演练总体协调、信息汇总报送、指令传达、会务组织、评估总结。
2.监测预警与震情灾情研判组:由市防震减灾局牵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务局、市气象局等配合。负责模拟地震监测预警信息发布、震情速报、灾情快速评估、次生灾害风险研判。
3.抢险救援与工程抢险组:由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市消防救援支队、市森林消防支队、某某军分区、武警某某支队、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能源局、某某供电局等配合。负责模拟生命搜救、人员营救、危化品处置、工程抢险(道路、桥梁、电力、通信、供水、燃气抢修等)等科目。
4.群众安置与生活保障组:由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红十字会等配合。负责模拟受灾群众转移安置、救灾物资调运分发、临时安置点设置管理、基本生活必需品供应保障等。
5.医疗救治与卫生防疫组:由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市场监管局、市疾控中心、市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配合。负责模拟伤员检伤分类、紧急医疗救治、伤员转运、心理援助、灾后卫生防疫、饮用水和食品安全监督等科目。
6.交通保障与治安维稳组:由市公安局牵头,市交通运输局、某某公路局、某某机场等配合。负责模拟交通管制、应急通道开辟与维护、重要目标警戒、社会面治安管控、打击违法犯罪等科目。
7.宣传报道与舆情引导组: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广电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委网信办、市防震减灾局、市应急管理局等配合。负责演练全程的新闻报道策划、信息发布、舆论引导、科普宣传、社会动员,以及演练影像资料采集制作。
8.应急通信与科技保障组: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相关科技公司配合。负责保障演练期间指挥通信畅通(特别是公网中断条件下的应急通信),提供无人机侦察、三维建模等科技支撑手段。
9.专家咨询与技术支持组:由市防震减灾局、市应急管理局牵头,组织地震地质、结构工程、应急救援、医疗卫生、交通运输、通信保障等领域专家。负责为指挥部决策提供技术咨询和智力支持。
10.安全保障与后勤保障组:由承办县(区)政府牵头,市公安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管理局等配合。负责演练现场及周边的安全警戒、交通疏导、医疗保障、消防保障、参演人员后勤服务等。
四、演练情景设定
(一)模拟地震参数:
时间:2025年6月30日14时30分(模拟)
地点:某某市XX县XX乡(镇)附近(具体坐标保密)
震级:6.8级
震源深度:15公里
(二)模拟灾情设定:模拟地震造成XX县及邻近县(区)部分房屋倒塌损坏(含学校、医院、老旧小区、部分农村民房),人员伤亡和被困;部分道路、桥梁中断;部分区域电力、通信中断;可能引发山体滑坡、崩塌等次生地质灾害;部分水库、堤防、危化品设施等面临风险。
五、演练内容与流程(实战与桌面推演结合)
本次演练主要模拟地震发生后的紧急应对阶段(震后0-72小时),重点演练以下环节:
(一)第一阶段:震前预警与应急响应(14:30-14:45)
1.地震预警发布(模拟):市防震减灾局监测预警中心模拟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通过应急广播、电视插播、手机APP、专用终端等多种渠道向特定区域(重点为模拟震中区域)发布地震预警信息。
2.公众应急避险(实战):在选定的学校、社区、企业等场所,组织师生、居民、员工按照预案进行紧急避险(如:室内避震“伏地、遮挡、手抓牢”,室外避震选择开阔地等)。
3.信息速报与初判(桌面):市防震减灾局迅速向市委、市政府、市应急管理局报告地震三要素(时间、地点、震级)。市应急管理局、市防震减灾局会同相关部门进行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初判),提出响应级别建议。
4.启动应急响应(桌面):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根据灾情初判,宣布启动某某市地震应急I级响应。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在市应急指挥中心集中办公。
(二)第二阶段:决策部署与指挥调度(14:45-15:30)
1.指挥部运行(桌面):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召开紧急会议,听取震情灾情汇报(模拟信息滚动更新),宣布成立前方指挥部,部署抢险救援、群众安置、医疗救治、交通保障、治安维稳、信息发布等重点工作。建立指挥调度、信息汇总、会商研判等机制。
2.力量调度与驰援(桌面+实战):指挥部下达指令,调动市消防救援支队、市森林消防支队、市矿山救护队等市级专业救援队伍紧急驰援灾区(模拟队伍集结、开进画面)。协调某某军分区、武警部队做好出动准备。通知相关县(区)和部门按预案行动。
3.现场指挥部建立(实战):市派前方工作组抵达模拟震中附近安全区域,与XX县现场指挥部汇合,建立联合现场指挥部,架设应急通信系统,建立现场指挥协调机制。
(三)第三阶段:现场应急处置(实战为主,15:30-17:00)此阶段多个科目在不同预设场地同步或依次展开:
1.生命搜救与人员营救(实战):
模拟在倒塌废墟(预设场地)使用搜救犬、雷达生命探测仪、音视频探测仪等设备搜寻定位被困人员。
模拟使用破拆、顶撑、切割等器材装备营救深层埋压人员。
模拟在高位(如危楼)或复杂环境(如车辆事故)下营救被困人员。
模拟医疗队员现场实施检伤分类(红黄绿黑标)和紧急救治(止血包扎、骨折固定、心肺复苏等)。
2.应急通信保障(实战):模拟公网中断场景,启用卫星电话、便携式卫星站、Mesh自组网、短波/超短波通信、无人机空中基站等多种应急通信手段,快速恢复现场指挥部与救援队伍、后方指挥部的通信联络。
3.道路抢通与交通管制(实战):模拟主要交通干线因山体滑坡中断,交通部门组织大型机械进行抢通作业。公安交警实施交通管制,设置应急通道,引导救援车辆通行。
4.电力与基础设施抢修(实战):模拟电力设施受损导致局部停电,电力部门组织应急发电车保供和线路抢修。模拟供水中断,水务部门组织应急送水和管道抢修。
5.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实战):模拟组织危险区域群众有序疏散转移至预先设定的应急避难场所(如学校操场、广场)。民政、应急部门组织搭建救灾帐篷,设置物资发放点,保障基本生活(发放应急食品、饮用水、被褥等)。
6.医疗救护与伤员转运(实战):模拟在安置点设立临时医疗点,接收救治轻伤员。模拟将重伤员通过救护车、必要时协调直升机转运至后方医院。模拟开展灾后环境消杀和防疫工作。
7.次生灾害防范与处置(实战/桌面):模拟自然资源部门对地震引发的滑坡隐患点进行监测预警和紧急排险。模拟对受损水库、危化品设施进行风险排查和应急处置。气象部门提供灾区天气预报服务。
8.社会治安维护(实战):模拟公安部门加强灾区巡逻警戒,维护安置点秩序,处置可能出现的治安事件。
(四)第四阶段: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贯穿全程)
宣传部门组织媒体记者(模拟)在指挥部和现场进行采访报道。
指挥部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模拟),由指定发言人通报震情灾情、救援进展、政府应对措施、公众注意事项等。
网信部门监测网络舆情,及时澄清谣言,回应社会关切。
通过官方网站、政务新媒体、应急广播等平台滚动发布权威信息。
(五)第五阶段:演练总结与评估(17:00-17:30)
1.演练结束:总指挥长宣布演练结束。
2.现场点评:市委主要领导(杜建辉书记)对演练进行现场点评(模拟讲话要点:肯定运用科技手段提升效率、实战性强、协同高效、规模范围大、闭环严谨;强调提高站位、抓实抓细防震减灾工作;要求补短板强弱项,提升监测预警、完善预案、建强队伍物资;巩固成果,总结经验,升级预案,加强科普宣传,提升全市应急处置能力)。
3.市长总结要求(徐贤市长):强调树立以练促防、有备无患意识;要求以练促改,立足实用管用修订预案,强化值班值守和响应;坚持以练促治,做好地灾、房屋等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同时部署防汛减灾工作。
4.初步总结:市演练指挥部办公室进行初步小结。
5.后续评估:演练结束后一周内,各参演单位提交演练总结报告。市演练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全面评估,形成详细的演练评估报告上报市委、市政府。
六、参演单位与人员
(一)参演单位:市演练指挥部各成员单位,XX县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相关乡镇(街道)、村(社区),市、县(区)两级消防救援队伍、森林消防队伍、医疗救援队伍、专业工程抢险队伍(电力、通信、交通、供水、燃气)、民兵应急分队,部分社会应急力量,相关学校、企业、社区代表,媒体记者等。
(二)参演人员:各参演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业务骨干及一线救援人员、保障人员、群众演员等。
七、演练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参演单位主要领导负总责,明确专人负责,抽调精干力量参与。市演练指挥部办公室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
(二)方案保障:制定详细的演练总方案及各专项科目子方案、脚本,明确流程、任务、职责、技术要求和安全措施。组织方案培训和推演。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35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