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态环境分局“十四五”工作总结和“十五五”工作计划
“十四五”期间,我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总体稳定。X市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先后获得X省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安庆市环境执法大练兵“先进集体”。
一、“十四五”工作总结
(一)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十四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明显,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PM2.5年均浓度降到28微克/立方米以下,年度优良天数比率均保持93%以上。一是实施工业减排。淘汰10蒸吨以下生物质锅炉11台;完成燃气锅炉低氮改造16台;争取中央大气项目资金4000多万元,推动20多家工业企业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提标改造;推动X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X集团完成玻璃行业省地标改造以及3家砖瓦窑企业完成行业省地标及在线监测改造。二是实施管理减排。实施46家企业“一企一策”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将900余家涉气工业企业纳入重污染天气期间应急减排清单。三是实施“四整治一保障”专项治理行动,加强扬尘污染等面源治理,推进全市30多家在建建筑工地落实“六个百分百”防尘措施。推动城区400余家餐饮饭店实施油烟净化改造,落实城区烟花爆竹禁限放管理,全年常态化开展秸秆禁烧。
水污染防治方面。“十四五”期间,结合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取消了水质难以稳定达标的4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以优质水源予以替代。2022年利用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4000万元用于小龙河、三八河治理修复工程。其中小龙河全长约3KM、三八河全长7.2KM,通过河道清表清淤、污水治理、生态活水、水生植物种植等工程措施,项目于2023年12月竣工验收。通过项目实施,三八河、小龙河水质分别达到地表水Ⅲ类和Ⅳ类,促进了孔城河、龙眠河水质提升。2023年利用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4000万元用于X河生态修复一期工程,实施范围包括:(1)X;(2)X;(3)X,工程内容包括河道底泥清淤、底质修复、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基础生境改善、水体生态修复等。项目于2024年9月竣工验收。通过项目实施,X河主河道水质达到Ⅲ类水、东干渠水质达到Ⅳ类水标准,有效改善了水质,全面提升了河道及周边整体生态环境。
土壤及固废污染防治。“十四五”期间,加强3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管理,扎实完成年度自行监测与隐患排查工作。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严格重点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完成28个地块调查。X五金工具厂等7个地块根据上级指导和专家意见,移出疑似污染地块名录,移入预关注地块名录。X电镀厂和X废液处理中心等2个地块已完成地块风险评估工作。X量具有限公司地块已完成地块风险评估,该地块业主已完成风险管控方案编制工作。完成X市涉镉等重金属排查整治工作以及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扎实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X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土壤和地下水状况调查评估已完成,调查报告信息在省厅环科院完成填报,已获省厅认可。
开展“清废”行动,依法查处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行为,完善固废信息平台800余家企业数据,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弃物监管。“十四五”期间,未发生特大、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二)生态保护成果显著
“十四五”期间,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加强自然保护地日常巡查管护,对289.89平方公生态红线区域开展巡查检查,特别是对嬉子湖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内遥感监测疑似点位进行全覆盖式核查整改,严厉打击破坏生态行为,杜绝生态安全隐患,守护生态系统安全。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调查,已完成所有类群第一次外业调查,正在对第一次外业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为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打下坚实基础。
“十四五”期间,完成96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政村67个,完成9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完成X镇乡村生态振兴试点镇和X镇草原村乡村生态振兴试点村建设。
(三)环境管理成效明显
严格日常环境执法监管。“十四五”期间,认真开展“四送一服”活动,深入推进“三优两加强”工作。开展“双随机”检查500余起,对环境违法行为下发监察意见书300余件,办理环境行政处罚案件95件,罚款554万余元,移送公安刑事拘留3起,行政拘留2起,查封扣押案件3起,停产整治2起。推行“六尺巷工作法”调解各类矛盾纠纷,受理处理各类环境信访投诉1000余起。根据优化营商环境要求和生态环境部和省生态环境厅免罚清单,“十四五”以来共办理免罚案件15起,免罚金额60万余元,同步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与《信用修复告知书》,指导帮助40余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对重大项目主动介入、提前服务,共审批项目环评455份,核发排污许可证160家。
狠抓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十四五”期间,紧抓2021年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2024年省环保督察、2024年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省长江经济带警示片等反馈问题(信访件)整改。健全环委会调度机制,坚持立行立改,强化督查调度,全市未出现逾期未完成整改验收销号的问题。全市未出现被上级通报的典型案例。持续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自排查整治工作。2023年全年自排查问题92个,2024共自排查出突出问题83个,问题存量逐步减少,群众信访件均有较大幅度的缩减。工作成效经受住了去年的中央和省环保督察的考验,2024年中央、省环保督察信访件数量较上一轮督察有较大幅度下降。
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更加完善。
“十四五”期间,完成X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工作,制订并发布《X市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依据该方案有序开展区域声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对排污单位开展自行监测帮扶指导,“十四五”期间自行监测数据联网率和完成率均达到90%以上。建成X中学空气自动监测站、X水库水质自动监测站、X水库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城区空气质量和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控和及时预警。全市目前现有3座空气自动监测站点,5座水质自动监测站点,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二、存在问题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面临挑战大。“十五五”期间,臭氧作为空气质量考核指标,增加考核达标难度,工业废气、道路扬尘、露天焚烧、机动车尾气与餐饮油烟等污染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存在,环境空气质量指标改善困难。X湖受内源污染物流入和长江输水总磷指标偏高双重影响,2024年水质未达标,今年若仍不能达标将影响整个“十四五”考核。土壤质量基础数据库不全,疑似污染地块调查评估、管控修复难度大。
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压力不小。塑料印刷包装等企业集群环境治理水平低下;部分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淡薄,环境问题整改缓慢,群众投诉较多;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行业企业数量庞大,VOCs减排任务重、难度大;城乡黑臭水体、入河排污口、农村生活污水等治理任务重、投入大。
环境监管力量亟待加强。全市中小企业较多,环境监管对象基数庞大,环境监察人员数量有限,执法力量薄弱,环保力量不足,难以满足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和不断提高的工作标准,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
三、“十五五”工作谋划
一是严守生态红线,优化生态空间布局。根据《X市空间规划》(2017-2030年),统筹生态空间总体构架,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实施分区管控,加强X森林公园、X湿地、饮用水源地等生态保护,确保生态空间布局持续优化。
二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加大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力度,坚持向园区集中的主旋律;利用整治“散乱污”企业契机,推动包装印刷和塑料制品等传统行业由低端向高端、环保产品转型;实施智能制造、节能环保两大首位产业规划,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倡导低碳环保的旅游方式,打好生态旅游品牌。
三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35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