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团委书记在青年志愿者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各位同志,青年志愿者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组织召开这次青年志愿者工作座谈会,主要目的是总结过去一段时期我县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成绩与不足,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进一步凝聚全县青年志愿者的力量,推动我县青年志愿服务事业再上新台阶。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志愿者是青年群体中最具活力、最富奉献精神的力量。近年来,我县青年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服务领域持续拓展,服务水平日益提升,在乡村振兴、社区治理、大型活动保障、应急救援等诸多领域都留下了青年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共青团班子成员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各科室、各乡镇(街道)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广大青年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在此,我代表县团委,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当前,我县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项事业都在蓬勃发展,这为青年志愿者施展才华、服务社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志愿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品牌影响力不足、保障机制有待加强等挑战。希望通过今天的座谈会,大家能够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共同为我县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下面,我讲六点意见。
一、筑牢思想根基,把稳志愿服务“方向盘”
只有筑牢思想根基,才能确保志愿服务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青年志愿者作为新时代的重要力量,其思想觉悟和价值追求直接影响着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成效。我们必须从思想源头入手,引导青年志愿者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强化理论武装,补足精神之钙
只有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才能在志愿服务中保持正确的方向。一是深学细悟创新理论,组织青年志愿者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青年工作和志愿服务的重要论述。每月开展一次专题讲座,邀请党校教授、专家学者进行解读,每季度组织一次研讨交流,让志愿者们结合自身服务经历谈体会、谈感悟,深刻理解其中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二是搭建理论学习平台,充分利用线上线下资源,线上依托“青年大学习”平台、县团委微信公众号,开设志愿服务理论学习专栏,每周推送学习资料和典型案例;线下在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各乡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立志愿服务学习阵地,配备书籍、报刊和影像资料,为志愿者提供便捷的学习渠道。三是推动理论入脑入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前,组织志愿者进行简短的理论学习,明确活动的意义和目标;活动结束后,引导志愿者撰写心得体会,反思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
(二)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红色基因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红色基因能够为青年志愿者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一是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组织青年志愿者参观县内的革命烈士陵园、红色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开展祭扫英烈活动,“七一”前夕组织重温入党誓词、聆听老党员讲革命故事等活动,让志愿者在红色氛围中接受洗礼。二是学习红色经典著作,向青年志愿者推荐《红岩》《红星照耀中国》等红色经典书籍,每月开展一次读书分享会,让志愿者们讲述书中的感人故事,交流自己的阅读感悟,从红色经典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三是践行红色精神内涵,引导青年志愿者将红色精神融入志愿服务中,在服务过程中发扬不怕吃苦、勇于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三)汲取先进经验,拓宽服务视野
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志愿服务经验,能够帮助我们提升志愿服务水平,拓宽服务思路。一是组织外出考察学习,每年组织一批优秀青年志愿者代表,到志愿服务工作开展较好的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实地观摩他们的活动组织、项目管理和队伍建设等情况,与当地志愿者交流经验做法。二是邀请先进典型授课,定期邀请外地优秀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负责人来我县作报告,分享他们的服务经历、成功经验和创新理念,为我县志愿者提供借鉴和启发。三是加强交流合作机制,与先进地区的志愿服务组织建立长期交流合作关系,通过线上视频会议、项目合作等方式,持续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不断改进我县的志愿服务工作。
(四)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服务宗旨
理想信念是青年志愿者的精神支柱,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志愿服务中保持持久的热情和动力。一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结合重大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五四”青年节开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演讲比赛,国庆节开展“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志愿者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二是强化服务宗旨意识,通过开展“为民服务大讨论”活动,让青年志愿者深刻认识到志愿服务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在服务过程中要始终把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三是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教育引导青年志愿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奉献与索取的关系,在志愿服务中实现自我价值,体会奉献的快乐和意义。
二、建强骨干队伍,锻造志愿服务“主力军”
一支高素质的骨干队伍是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关键。我们要通过严格招募、系统培养、健全激励机制等方式,打造一支有活力、有能力、有担当的青年志愿者骨干队伍。
(一)严把入口关,确保队伍质量
招募是队伍建设的第一步,只有严把入口关,才能为队伍注入优质的“新鲜血液”。要明确招募标准,制定详细的青年志愿者招募标准,除了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身体健康、热心公益等基本条件外,根据不同的志愿服务项目,明确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素质要求,如医疗救护类志愿服务需要具备相关医疗知识和技能。要规范招募流程,通过县团委微信公众号、各乡镇(街道)公告等渠道发布招募信息,明确招募岗位、人数、条件和报名方式。报名结束后,组织专人进行资格审查,对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面试和笔试,考察其服务意愿、沟通能力和专业水平。要严格资格审查,对通过面试和笔试的人员,进行背景调查,了解其过往的社会表现和志愿服务经历,确保招募的志愿者品行端正、责任心强,能够胜任志愿服务工作。
(二)优化培养链,提升综合能力
对招募进来的志愿者,要进行系统的培养,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一是开展岗前培训,在志愿者正式上岗前,组织为期三天的岗前培训,内容包括志愿服务基础知识、服务礼仪、安全防护知识以及相关项目的专业技能培训。二是邀请有经验的志愿者和专业人士进行授课,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现场模拟等方式,让志愿者掌握基本的服务技能。组织岗位练兵,根据志愿服务项目的特点,定期组织岗位练兵活动,如开展应急救援演练、社区服务技能竞赛等,让志愿者在实践中熟悉业务流程,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岗位练兵活动,确保志愿者的技能水平能够满足服务需求。三是实施进阶培训,针对表现优秀的志愿者,开展进阶培训,内容包括项目管理、团队协作、活动策划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每年选拔一批骨干志愿者参加市级以上的志愿服务培训,拓宽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组织领导能力。
(三)健全激励制,激发服务热情
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有效激发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和积极性,保持队伍的稳定性。要完善评优表彰制度,每年开展“优秀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志愿服务优秀项目”等评选活动,制定详细的评选标准和流程,通过基层推荐、资格审核、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等环节,确保评选结果公平公正。对评选出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奖励,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要建立积分兑换机制,实行志愿服务积分制,志愿者每参加一小时志愿服务可获得相应的积分,积分可在指定的商家兑换商品或服务,如电影票、图书券、餐饮折扣等。同时,积分也作为评优表彰、推荐参加培训的重要依据。要提供成长发展机会,为优秀志愿者提供更多的成长发展机会,优先推荐他们加入党组织、团组织,在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聘中,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有丰富志愿服务经历的志愿者。鼓励企业在招聘时对有志愿服务经历的人员给予适当倾斜。
(四)搭建成长台,促进自我实现
为志愿者搭建成长平台,让他们在服务中成长,在成长中实现自我价值。一是设立志愿服务项目负责人,在每个志愿服务项目中设立项目负责人,由骨干志愿者担任,负责项目的策划、组织、实施和总结。通过担任项目负责人,锻炼志愿者的组织协调能力和领导能力。二是组织志愿服务交流活动,定期组织志愿者开展交流活动,如经验分享会、项目展示会等,让志愿者们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每季度举办一次全县性的志愿服务交流活动,每年组织一次与其他县市志愿者的交流活动。三是支持志愿者创新创业,对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志愿者,县团委联合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咨询、技能培训、资金扶持等方面的支持,帮助他们将志愿服务中积累的经验和资源转化为创新创业的动力,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贡献的双赢。
三、聚焦中心任务,找准志愿服务“发力点”
青年志愿服务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找准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乡村振兴是我县当前的重要工作之一,青年志愿者要积极投身其中,为农村发展添砖加瓦。一是开展技能培训,组织农业技术专家、电商从业者等志愿者,深入农村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和电商直播带货培训。每月至少开展两次培训活动,根据不同乡镇的产业特色,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内容,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技能和增收能力。二是推动产业发展,引导志愿者结合农村实际,挖掘当地的特色资源,帮助农村发展特色产业。如帮助乡村打造乡村旅游品牌,设计旅游线路、开发旅游产品;协助农村合作社开展产品包装、市场营销等工作,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三是改善人居环境,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定期清理农村道路、河道、房前屋后的垃圾,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和指导,帮助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协助村里开展绿化美化工作,种植花草树木,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
(二)参与城市治理,提升城市品质
城市治理关乎城市的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青年志愿者要积极参与城市治理,为提升城市品质贡献力量。一是开展文明劝导活动,组织志愿者在交通路口、公交站点、商场超市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文明劝导活动,引导市民遵守交通规则、爱护公共设施、保持环境卫生。二是每周安排志愿者进行常态化劝导,在重大节假日增加劝导人员和频次。参与社区服务工作,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家政服务、健康体检、法律咨询、老年陪护等服务。与社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制定服务计划,每月开展一次集中服务活动。三是助力智慧城市建设,组织具有信息技术专业知识的志愿者,协助社区和相关部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如帮助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指导居民使用政务服务APP、参与城市数据采集和分析等,提高城市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三)服务重大活动,展现青年风采
我县每年都会举办一些重大活动,青年志愿者要以良好的形象和优质的服务,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要做好活动前期准备,在重大活动举办前,组织志愿者进行专项培训,熟悉活动流程、服务规范和应急处置措施。协助活动主办方做好场地布置、物资准备、嘉宾接待等前期准备工作,确保活动如期顺利举行。要提供现场服务保障,活动期间,志愿者要在指定岗位上提供引导咨询、秩序维护、后勤保障等服务。要保持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耐心解答群众的疑问,及时处理突发情况,为活动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要做好活动后续工作,活动结束后,志愿者要协助做好场地清理、物资回收、活动总结等后续工作。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反馈,为今后举办类似活动提供经验参考。
(四)推动生态保护,守护绿水青山
生态环境保护是关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青年志愿者要积极参与生态保护行动,守护好我县的绿水青山。一是开展环保宣传教育,组织志愿者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环保讲座、开展环保知识竞赛等方式,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二是参与生态修复行动,定期组织志愿者参与植树造林、河流清淤、湿地保护等生态修复行动。每年春季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活动,组织志愿者到荒山、荒坡进行植树;每季度开展一次河流清淤活动,清理河道内的垃圾和淤泥。三是监督环境违法行为,鼓励志愿者担任环境监督员,对企业排污、乱砍滥伐、乱扔垃圾等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建立志愿者环境监督反馈机制,及时将志愿者反映的问题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并跟踪处理结果。
四、打造特色品牌,擦亮志愿服务“金名片”
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能够提高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推动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挖掘地方特色,找准品牌定位
结合我县的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找准志愿服务品牌的定位,打造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品牌项目。结合地域文化,我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如传统的手工艺、特色的民俗活动等。可以围绕这些地域文化,开展“非遗传承志愿服务”“民俗文化宣传志愿服务”等品牌项目,组织志愿者学习和传承非遗文化,向游客和市民宣传我县的民俗风情。聚焦群众需求,深入了解我县群众的实际需求,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打造特色品牌项目。如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为他们提供学业辅导、心理疏导、亲情陪伴等服务;针对空巢老人,开展“情暖空巢老人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整合优势资源,整合我县的教育、医疗、文化等优势资源,打造综合性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如整合县医院的医疗资源,开展“健康下乡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组织医护人员志愿者定期到农村为村民提供健康体检和医疗咨询服务。
(二)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品牌活力
不断创新志愿服务模式,为品牌项目注入新的活力,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要推行“菜单式”服务,根据群众的需求和志愿者的特长,制定志愿服务“菜单”,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点单”,志愿者根据“菜单”提供相应的服务。通过这种模式,实现志愿服务供需精准对接,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开展“项目化”运作,将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按照项目化的方式进行管理,明确项目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预期成果。建立项目负责人制度,负责项目的策划、组织、实施和评估,确保项目有序推进。要引入“社会化”参与,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如吸引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项目的资金支持、物资捐赠、活动策划等。通过社会化参与,整合更多的资源,提高品牌项目的影响力和可持续性。
(三)加强品牌宣传,扩大品牌影响
加大对志愿服务品牌的宣传力度,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要用好传统媒体,充分利用县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等传统媒体,开设志愿服务品牌宣传专栏,报道品牌项目的活动情况、典型事迹和社会成效。每周在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各播出一期志愿服务品牌专题节目,每月在报纸上刊登一期品牌项目宣传文章。要发挥新媒体作用,依托县团委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的活动视频、图片、文字等内容,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制作品牌项目宣传短视频,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传播,提高品牌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要开展线下宣传活动,在县内的广场、公园、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举办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宣传活动,通过设置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等方式,向市民介绍品牌项目的内容和意义,吸引市民参与。每年举办两次大型的线下宣传活动。
(四)拓展品牌效应,推动品牌发展
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品牌的示范引领作用,拓展品牌效应,推动志愿服务品牌向纵深发展。一是加强品牌推广复制,将成熟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推广复制,鼓励各乡镇(街道)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类似的品牌项目。组织品牌项目负责人到各乡镇(街道)进行经验分享和指导,帮助他们开展项目。二是开展品牌合作交流,与其他县市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开展合作交流活动,相互学习借鉴品牌建设的经验和做法。组织品牌项目负责人到外地考察学习,参加志愿服务品牌交流研讨会,拓宽品牌发展的思路。三是推动品牌升级发展,根据社会发展和群众需求的变化,及时对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进行升级和完善,不断提高品牌的质量和水平。定期对品牌项目进行评估,广泛征求群众和志愿者的意见和建议,根据评估结果和意见建议对项目进行优化调整。
五、健全保障机制,夯实志愿服务“压舱石”
健全的保障机制是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从组织、经费、后勤、安全等方面入手,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完善组织架构,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组织架构,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一要健全领导机制,成立由县团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副书记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各乡镇(街道)团委书记为成员的青年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县的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研究解决志愿服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二要明确职责分工,县团委志愿服务工作部负责全县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各科室按照职责分工,配合做好相关志愿服务工作;各乡镇(街道)团委负责本辖区内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开展。三是加强协同配合,建立健全县团委与各部门、各乡镇(街道)的协同配合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志愿服务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经费保障,确保活动开展
充足的经费是志愿服务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要多渠道筹集资金,为志愿服务工作提供经费保障。要争取财政支持,将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根据志愿服务工作的实际需要,向财政部门申请专项经费,用于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开展、志愿者培训、评优表彰等。要拓展社会筹资渠道,积极争取企业、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的捐赠和赞助,建立志愿服务爱心基金。与企业开展合作,通过企业冠名赞助志愿服务项目、举办公益活动等方式筹集资金。要规范经费管理使用,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经费管理制度,加强对经费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经费专款专用。经费使用情况要定期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提高经费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益。
(三)优化后勤服务,解除后顾之忧
为志愿者提供良好的后勤服务,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志愿服务中。要提供物资保障,为志愿者配备必要的志愿服务物资,如志愿者服装、帽子、徽章、水杯、雨伞等。在开展大型志愿服务活动时,提供餐饮、交通等保障,确保志愿者能够顺利开展服务。要做好保险保障,为所有注册志愿者购买人身意外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35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