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办主任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理论中心组研讨发言
同志们: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是党员干部立身从政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为市委办主任,我深感作风建设不仅是政治要求,更是推动工作落实、服务发展大局的“公开讲话”。下面,我围绕“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开创‘三服务’工作新局面”这一主题,从三个维度谈认识体会。
一、深刻把握作风建设的政治内涵与实践要求,以思想淬炼筑牢忠诚之魂
(一)作风建设是党的政治优势的集中体现。回望百年党史,从延安时期“三三制”政权建设到西柏坡“两个务必”的警醒,从“进京赶考”的清醒到中央****的革新,我们党始终以作风建设凝聚党心民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刮骨疗毒”的勇气推进作风建设,从“舌尖上的浪费”到“车轮上的腐败”,从“会所歪风”到“红包顽疾”,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历史和实践证明,作风建设是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传家宝”,是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基因密码”。市委办作为政治机关,必须把作风建设作为“首课”“主课”,以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当好市委的“坚强前哨”和“巩固后院”。
(二)作风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市正处于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关键期,既面临产业转型、城市更新、民生保障等“硬任务”,又面临干部能力、作风效能等“软约束”。作风问题本质上是政治问题,更是发展问题。有的干部在招商引资中“怕担责、怕出错”,导致项目落地慢;有的部门在服务企业时“推诿扯皮、敷衍应付”,让企业“寒了心”;有的干部在攻坚克难时“拈轻怕重、畏首畏尾”,错失发展机遇。这些问题警示我们,作风建设不是“虚功”,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市委办必须以“三服务”工作为抓手,当好作风建设的“风向标”和“排头兵”,以过硬作风保障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三)作风建设是锻造过硬队伍的根本保障。干部作风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的“晴雨表”。市委办干部身处“中枢”,作风好坏直接影响市委形象和公信力。近年来,我们通过“传帮带”“轮岗交流”等机制培养年轻干部,但对照“五个坚持”要求,仍存在“三个不适应”:有的同志“坐机关多、下基层少”,对群众急难愁盼缺乏切身感受;有的同志“重程序轻实效”,服务决策“参不到点子上”;有的同志“标准意识不强”,办文办会还存在“低级错误”。这些问题折射出作风建设的深层次矛盾。必须坚持“严管就是厚爱”,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打造一支“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遇事能办”的高素质队伍,为服务市委工作大局提供坚强保障。
二、清醒认识作风建设的突出问题与深层诱因,以刀刃向内推进自我革命
(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尚未根除。调研发现,有的部门在落实市委部署时“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甚至搞“材料政绩”;有的干部在服务群众时“脸好看、门好进,但事难办”,存在“中梗阻”现象;有的单位在督查考核时“重痕迹轻实效”,导致基层“表格满天飞、档案堆成山”。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政绩观错位,把“做了”当“做成了”,把“痕迹”当“政绩”。必须树牢正确政绩观,建立“督查问效+第三方评估”机制,对搞形式主义的部门“一票否优”,让“务实功、求实效”成为工作常态。
(二)担当作为精气神有待提振。面对改革发展稳定重任,有的干部存在“三种心态”:一是“守摊子”思想,认为“干得越多、错得越多”,宁可“不做事、不出事”;二是“躺平”心态,遇到矛盾“绕道走”,面对难题“打太极”;三是“功利”倾向,干工作“算小账不算大账”,对急难险重任务“挑肥拣瘦”。这些问题的症结在于宗旨意识淡化,缺乏“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必须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担当作为实绩档案”,对在招商引资、信访维稳等一线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让“吃苦者吃香、优秀者优先”。
(三)纪律规矩意识仍需强化。从巡察反馈和信访举报看,有的干部在“八小时之外”放松要求,参与“酒局圈”“牌局圈”;有的单位在执行中央****精神时“打折扣、搞变通”,存在“吃公函”“私车公养”等隐形变异问题;有的干部在服务企业时“吃拿卡要”,破坏营商环境。这些问题的实质是纪律规矩意识树得不牢,把“小节”当“小事”,若任其蔓延,将严重侵蚀党群信任基础,必须深化党纪学习教育,建立“廉政家访”制度,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以“零容忍”态度正风肃纪,让“严管就是厚爱”成为共识。三、系统构建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与实践路径,以实干担当开创工作新局
(一)坚持教育引领,筑牢作风建设思想根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作为“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26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