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份重要讲话、重要会议心得体会汇编258篇

目录
1.蓄势聚能奏响科技强国建设“激昂旋律” 13
2.循迹“81192”:于蓝天碧海间书写新诗篇 17
3.以“学查改”奋力书写学习教育新篇章 19
4.勇立潮头十年磨一剑书科技强国“烫金故事” 21
5.于“时时事事”处让学习教育往“里”走 24
6.在“学查改”中铭于心、立于身、守于行 26
7.招招给力勾勒青年科技人才“引育留”工笔画 28
8.执“一号文件”密钥擘画乡村振兴奋进图景 31
9.筑牢强国之基凝聚科技之力 34
10.党员干部共耕“碧海福田”打造蓝色粮仓 37
11.“耕土、育芽、润叶”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40
12.“清”心明志践初心“明”纪笃行扬清风 43
13.“深学、细查、实改”书写学习教育“更”字篇 46
14.“一以贯之”让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49
15.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 51
16.让“青春力量”在科技强国征程中挺膺担当 53
17.向“导”而行让党员教育创优、创新、创先 56
18.学查改让作风建设的“号角”永远嘹亮 58
19.一体推进“学查改”提升学习教育“含金量” 60
20.一体推进“学查改”擦亮****“金色名片” 63
21.“步步到位”写好作风建设“更字篇” 66
22.“时时、处处、事事”推动学习教育往“里”走 69
23.“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科技强国建设 72
24.吹响作风建设“冲锋号”争当时代“奋进者” 74
25.读懂一号文件书写“渔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 77
26.锚定一号文件执笔绘就乡村振兴美好蓝图 80
27.深学细查实改答好学习教育“高分卷” 83
28.下足“磨剑功夫”写实科技强国“大文章” 85
29.做实“深”字篇“一以贯之”推进学查改 88
30.青年人才乡村振兴邀你“一路同行” 90
31.从“行走的思政课”看新时代党员干部精神淬炼 93
32.读懂总书记“十三年植树”的此“念”不变 96
33.循总书记“植树足迹”读懂背后“不变情怀” 99
34.一体推进“学查改”让作风建设“常”抓不懈 102
35.持之以恒“学查改”答好作风建设“高分卷” 105
36.党员培训要“声声入心、渐渐入情、满满入行” 108
37.写好“土特产”兴村华章 112
38.选调生执“笔”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115
39.“植”此春光满人间青春立志谱“新篇” 118
40.深耕“基层沃野”装满乡村振兴“丰收箩筐” 121
41.一号文件“画重点”织就乡村振兴“锦绣画卷” 124
42.以“小切口”着手写好作风建设“大文章” 127
43.执“笔”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斑斓画卷” 130
44.致敬邱建军:铸一道“平安盾”护百姓岁月安 132
45.做好青年科技人才“引育用”助力强国建设 135
46.“规划”领航:奏响乡村全面振兴“春之曲” 138
47.“时刻在线”念好党员教育培训的“兼”字诀 141
48.“四库”联动绘就美丽中国“绿色画卷” 143
49.“走心、走深、走实”答好学习教育“高分卷” 146
50.过好六道“思想关”让学习教育“更进一步” 149
51.深学、细查、实改推动作风建设见实见效 151
52.循总书记“植树足迹”共赴绿美“春日之约” 154
53.扬“清正新风”淬“青春底色”绘“党员模样” 157
54.以青春运笔写下为民诗篇 160
55.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农业强国新“丰”景 163
56.扎实开展学习教育推动作风建设向“新”出发 165
57.执笔“千万工程”书写农业强国建设“高分卷” 168
58.致敬杨士莪:每声涛鸣都是对“听海人”的呼唤 171
59.聚焦“学查改”持续擦亮****“金色名片” 175
60.深学、细悟、笃行谱写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178
61.以“探月精神”为炬点燃科技自强“新引擎” 181
62.以青年人才之能助推科技创新之效 184
63.在学习教育中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187
64.“一篙不松”将学习教育向深处推进 190
65.将群众“置顶”绘就“人民至上”美好图景 193
66.解锁“人工天河”背后的“红色密码” 196
67.让作风建设成为“最动人的风景” 199
68.投身农田“竞技场”共绘藏粮于地“新图景” 202
69.学习教育常抓不懈政治自觉更高一筹 205
70.以“坚实步伐”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208
71.以中央一号文件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向“新”行 211
72.在“学查改”中“正心正身正行” 214
73.驻村干部浩荡东风今又起筑梦沃野正当时 217
74.“扩绿、兴绿、护绿”共绘绿美生态新篇章 219
75.“招招给力”让党员教育培训“精准有力” 222
76.〔漫画〕新农人PLOG之“柠檬哥”卖檬记 225
77.坚持开门教育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 226
78.全面深化改革要“听民声、聚民心、惠民生” 228
79.在“学查改”中涵养好学律己笃行之风 231
80.在乡村大地寻觅农业强国建设出彩路径 233
81.执好“学查改”三支笔答好作风建设新考卷 236
82.锚定“学查改”吹响学习教育“冲锋号” 238
83.凝心聚力写好党员教育培训“大文章” 241
84.一体推进学查改推动作风建设常态长效 244
85.持续擦亮“金色名片”长久吹起清廉之风 247
86.写实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更”字篇 250
87.用一生为民书写新时代“为民答卷” 253
88.执“学查改”之笔书写作风建设“再”字篇 255
89.“最”处下笔答好国家安全“三张卷” 258
90.点燃人才“火炬”照亮乡村振兴路 260
91.紧扣三个方面让党员教育培训更到位 263
92.聚焦关键处答好作风建设“永恒课题” 265
93.深耕“严”字诀久久为功筑牢作风建设之基 267
94.学好总体国家安全观筑牢国家安全铜墙铁壁 270
95.引才归乡共逐梦谱写乡村振兴幸福篇章 273
96.扎实开展学习教育推动作风建设常态长效 276
97.坚持“学查改”让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见行 278
98.解锁贵州“村字号”出圈密码 281
99.时时事事处处书写作风建设满意答卷 283
100.一体推进学查改写好作风建设“常”字篇 286
101.在“学、干、谋”中提升党员教育培训实效 288
102.执“绿”为笔绘就绿富同兴新画卷 291
103.执笔有道写好文化强国新篇章 294
104.致敬吴金术:妙手仁心以大爱点亮生命之光 297
105.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300
106.“全链条”发力推进作风建设 303
107.“守护、传承、创新”谱写文化强国新篇章 306
108.“学查改”贯通发力推动作风建设常态长效 309
109.“一字贯通”确保学习教育全程高质量 311
110.“引才、育才、聚才”绘就全面深化改革人才篇 314
111.多维发力释放青年科技人才磁场效应 317
112.紧盯“学查改”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 320
113.一体推进学查改锲而不舍推进党的作风建设 323
114.以“三个自觉”在学习教育中彰显“组织担当” 325
115.自信、创新、开放让文化强国“扬帆远航” 328
116.“常抓不懈”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 331
117.感悟航天精神喊响“志在九霄外”的追梦号子 334
118.紧扣“时代脉搏”续写“文化新篇” 337
119.开门教育当开门“答题”群众“阅卷” 339
120.学“千万工程”寻“多彩路径”富“万千农民” 341
121.学查改贯通发力擦亮党的作风建设金色名片 344
122.一体推进“学查改”让徙木立信久久为功 347
123.以文化之光照亮民族复兴征程 350
124.在人民“心坎”奏响文化建设“奋进强音” 353
125.招招给力让好会风蔚然成风 356
126.执《规划》妙笔绘就乡村振兴锦绣图 358
127.做好人才引育留奏响乡村人才发展最强音 361
128.“学严实”三维聚力一体推动党的作风建设 363
129.“筑巢引凤”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引擎” 365
130.感悟航天精神奔赴“基层山海” 367
131.赓续文脉担使命青春执笔绘华章 369
132.坚定文化自信擘画文化强国新图景 372
133.深耕千里沃野走出农业强国建设步步铿锵 375
134.文化强国当以文增信、以文化人、以文互鉴 378
135.扬“千万工程”风帆助推农业强国建设行稳致远 381
136.一体推进“学查改”让好作风蔚然成风 384
137.“起笔运笔落笔”让党员教育培训提质增效 386
138.打造乡村振兴人才“沃土” 388
139.让文化之花常开长盛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391
140.致敬桑南才:邮路漫漫以坚守诠释忠诚担当 393
141.学习教育要敢于“较真碰硬” 396
142.学习教育要学而真、查而深、改而优 398
143.人民“唱主角”谱写文化强国新篇章 401
144.协同发力确保学习教育“步步到位” 404
145.学用“千万工程”经验绘就乡村振兴新景 407
146.一体推进学查改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发展 410
147.以“廉”为笔绘就乡村振兴清风画卷 413
148.用心学习做新时代优秀党员干部 415
149.扎紧“制度笼子”为乡村振兴注入“廉动力” 418
150.农村基层干部从严发力筑牢廉洁防线 421
151.农村基层干部遍染泥土味滋养廉洁心 423
152.“风”吹麦浪让学习教育“下农田” 425
153.“识变应变求变”谱写文化强国建设新篇章 428
154.坚持把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廉作为第一要求 431
155.精引、优培、真留让乡村人才大有可为 434
156.让学习教育在基层生根、开花、结果 437
157.守正创新谱写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崭新篇章 439
158.一体推进学查改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 442
159.以清廉底色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444
160.以学铸魂以查破局以改增效推进作风建设 447
161.致敬人民海军:心存鸿鹄之志无惧浩瀚海疆 449
162.作风建设要“弦不松”“省不止”“行不怠” 452
163.农村基层干部筑牢廉洁履职堤坝 455
164.“三维发力”让廉洁清风吹拂乡野大地 458
165.“学查改”三向淬火锻造基层铁军 461
166.久久为功奏响双拥工作“奋进曲” 464
167.廉洁履职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常 466
168.拧紧廉洁之“弦”奏响乡村振兴最强音 469
169.农村基层干部当以廉洁自律让群众放心 472
170.让清廉之风吹拂阡陌乡野 475
171.深耕基层党建“责任田”绘就发展新画卷 478
172.拓展“文化半径”画好文化强国建设同心圆 481
173.学查改同频共振为作风建设赋能 484
174.学用“千万工程”绘就农业强国建设新篇章 487
175.一体推进学查改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 490
176.筑梦苍穹续写九天揽月的“烫金故事” 493
177.转作风才能树新风 496
178.“廉”字起笔书写乡村振兴“满分答卷” 498
179.“三个聚焦”扣紧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之弦 501
180.读懂《规划》绘业兴、村美、民富锦绣画卷 504
181.让清风拂过沃野 507
182.让文化强国“燃”起来 509
183.守护、创新、开放谱写文化强国新篇章 512
184.学习教育当学有深度、查有力度、改有效度 515
185.执双拥之笔书写军政军民团结新篇章 517
186.奏响乡村“正气歌” 520
187.农村基层干部请查收廉洁履职行动指南 523
188.把准“三度”持续擦亮作风建设“金色名片” 525
189.落好学查改“三子”推动作风建设入心见行 527
190.锚定“三维坐标”锻造党员教育“强磁场” 530
191.民声“入耳更入心”廉洁履职“入实更入行” 533
192.深耕基层责任田绘就振兴新画卷 536
193.向改革要动力向风险亮韧劲向民生问实效 538
194.以“青春奋斗”唱响“文化强国”最强音 541
195.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扎实推进作风建设 543
196.作风建设要思不惰、查不讳、改不停 545
197.五四青年节:接力“五四火炬”勇当奔涌后浪 548
198.学至深查至微改至实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 551
199.致敬躬耕“苍穹之巅”的最美劳动者 553
200.致敬每一份平凡而闪耀的劳动 555
201.“不息、不倦、不怠”推动作风建设时刻在状态 558
202.“三维聚焦”激活党员教育培训“一池春水” 561
203.多措并举推动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 563
204.解锁人工智能新密码激发数字时代新动能 566
205.紧扣学查改打好学习教育组合拳 569
206.聚焦“四个维度”激活乡村振兴人才动能 571
207.农村基层干部要严自律、常自省、勤自警 574
208.学用“千万工程”答好粮食安全必答题 576
209.以“人民”坐标校准新时代经济奋进航向 579
210.以清廉底色绘就乡村振兴正气画卷 582
211.用学查改奏响作风建设新乐章 585
212.执笔农业新质生产力绘就农业强国建设新图景 587
213.致敬五四:在风雨洗礼中成长 590
214.抓好党员教育培训立足点引领党员干部建新功 593
215.把握“三对关系”让农村党员教育“入味三分” 596
216.北京北下关:“三个充分”打造党员教育品牌 598
217.不厌、不懈、不歇书写学习教育“更”字篇 600
218.让廉洁清风润泽阡陌乡野 603
219.深学细查实改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606
220.要在学查改中知敬畏、明短板、见真功 609
221.在行走中触摸历史感悟信仰的力量 612
222.致敬五四:传承五四精神火炬走稳奋进之路 615
223.“不止、不停、不渝”争做时代“劳模” 618
224.百年工会铸辉煌凝聚亿万劳动者磅礴力量 621
225.唱响“劳动号子”干出“最美样子” 624
226.赓续百年工运荣光砥砺复兴强国之志 627
227.让人才敢留、愿留、留得下 630
228.循迹“上海之行”绽放许党报国的万丈豪情 633
229.循迹“上海之行”解锁科技创新密码 636
230.以好作风为高质量发展充电蓄能 638
231.致敬最美劳动者:甘为“泥土”为他人“铺路” 640
232.作风建设要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落在平常 643
233.青年干部奏响新时代“劳动赞歌” 646
234.“三个导向”推动学习教育见行见效 648
235.把“真”字贯穿开门教育始终 651
236.持续唱响“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时代强音 653
237.弘扬劳模精神以奋斗铸就新辉煌 656
238.深学笃行为民交出乡村履职“高分卷” 659
239.深学细查实改筑牢作风建设坚固堤坝 662
240.五一劳动节:致敬劳动者奏响奋进赞歌 665
241.循迹“上海之行”让科技航船扬帆远航 668
242.循迹“上海之行”:挺膺担当守“沪”创新发展 671
243.严守“三关”筑牢节日防腐堤坝 674
244.致青年:声声叩问寻得青春奋斗“答案” 676
245.绘制民生幸福账单答好群众满意答卷 679
246.让人才在乡村振兴火热实践中绽放光芒 682
247.牢记回信嘱托让青春之花在基层绽放光彩 684
248.学习教育要学而真、查而深、改而优 687
249.一步一个脚印接好“劳动最光荣”的接力棒 690
250.在学查改中修好作风建设终身课题 693
251.循迹上海之行画好科技强国建设“同心圆” 696
252.做好“土特产”文章写好乡村振兴新篇章 699
253.“深学、细查、实改”提升学习教育“含金量” 702
254.“扬帆启航”助推科技强国“巨轮”破浪前行 705
255.“一篙不松”学查改推动作风建设常态长效 708
256.奔赴田间“比武场”共写藏粮于地“新篇章” 711
257.躬耕党建“责任田”共话乡村振兴“丰收景” 714
258.练就精简文风开出质朴会风养成务实话风 716

蓄势聚能奏响科技强国建设“激昂旋律”
    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文章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和日益激烈的科技竞争,广大党员干部当蓄势聚能,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用心奏响科技强国建设的“激昂旋律”。
    筑牢科教发展“根基石”,厚植教育创新“沃土壤”。“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教育作为科技发展的基石,为科技创新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新鲜血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教育改革、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广大党员干部当积极投身于教育创新的浪潮之中,深刻认识到教育对于科技强国建设的基础性作用。要推动教育理念的更新,积极鼓励学校开展多样化的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为未来的科技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要大力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真正让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
    打造人才汇聚“强磁场”,磨砺人才培育“硬实力”。“功以才成,业由才广。”高水平的科技人才是科技强国建设的核心力量。从“两弹一星”元勋们冲破重重阻力回国投身科研,到如今众多科研工作者在各自领域默默耕耘、勇攀高峰,人才始终是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的关键因素。在迈向科技强国的征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求贤若渴的态度,打造人才汇聚的“强磁场”。在人才引进方面,要制定具有吸引力的政策,打破各种不合理的限制,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优厚的待遇保障和良好的生活条件,让他们能够安心工作、潜心科研;在人才培育方面,要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鼓励人才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参与重大科研项目和关键技术攻关,在攻坚克难中提升自身的硬实力;同时,要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坚持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让真正有才华、有能力的人才得到认可和激励。
    点燃创新驱动“新引擎”,勇闯科技前沿“无人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科技强国建设的征程中,创新是核心要素,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近年来,我国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但在部分领域仍面临着“卡脖子”的困境。广大党员干部当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推动科技创新,点燃创新驱动“新引擎”。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积极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资源保障,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让科技创新真正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要勇于探索未知领域,鼓励科研人员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勇闯科技前沿的“无人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不断实现科技创新的新突破。

循迹“81192”:于蓝天碧海间书写新诗篇
    24年前的4月1日,中国南海的天空上留下了一个永恒的编号“81192”,“海空卫士”王伟用他年轻的生命守护了祖国领空。时光荏苒,我国的海空力量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81192”从英雄那里接过守卫祖国碧海蓝天的光荣使命。英雄从未远去,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其背后的壮志豪情,立志在基层这片“蓝天碧海”间书写新诗篇。
    在“一心向党”的赤诚忠心里书写信仰诗篇。王伟曾在入党申请书中写到“我希望加入党组织绝不是为了捞点政治资本,也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我只想以一个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党和人民的利益贡献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衡量党员干部信仰是否坚定,关键要看是否对党忠诚。王伟用鲜血书写忠诚,用生命捍卫信仰,书写了矢志不渝的信仰诗篇。回顾记载在国家功勋簿上的英雄模范们的英勇事迹,他们身上所展现的精神品质,无不是我们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如今,我们虽然身处和平年代,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风险挑战依然严峻。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把听党指挥、对党忠诚融入灵魂、根植血脉,才能在乱云飞渡中站稳脚跟,固牢根基,才能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在“我将无我”的使命担当里书写奋斗诗篇。王伟15年的飞行生涯里,他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个个骄人的“第一”。飞行学院同期学员中,他第一个单飞;同批飞行员中,他第一个飞满1000小时成为能飞4种气象的“全天候”飞行员;同龄飞行员中,他战斗起飞次数最多,执行重大任务次数最多;飞行部队3次装备更新中,他都是第一个担负战备值班任务。他曾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驾驶战斗机从航母上起飞,如今,他想象中的画面已成现实。置身时代浪潮中,党员干部要志存高远,与时代同频共振,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要胸怀强国之志,自觉传承英雄模范赤胆忠心、矢志报国的精神品格,坚定把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大我的理想信念,铭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鞠躬尽瘁”的恪尽职守里书写为民诗篇。24年前,面对美国一架侦察机侵犯南海领空,王伟驾驶战机紧急升空跟踪拦截,却不料遭美军机恶意转向,受到猛烈撞击后不幸被迫跳伞坠海。不惧强敌、向死而生,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王伟把最美好的青春和满腔热血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广大党员干部要向王伟学习,时刻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立足本职岗位履职尽责。要站稳群众立场,厚植为民情怀,要把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要重视基层智慧和民众声音,在“以民为师”中汲取群众智慧,在“问计于民”中感悟民情冷暖,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书写让人民群众“事事放心得下”的满意答卷,令各项举措实实在在惠及群众,让改革成果真真切切造福人民。

以“学查改”奋力书写学习教育新篇章
    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精神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当以“学查改”为利刃,划破思想迷雾、清除作风积弊、筑牢信仰根基,在深学细悟中培根铸魂,在真查严改中激浊扬清,在知行合一中践行初心,奋力书写学习教育新篇章。
    以“深学”破思想之“冰”,在理论武装中筑牢信仰根基。理论学习是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更是淬炼党性的“熔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员干部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案头卷”“枕边书”,在逐字研读中把握真理力量,在系统学习中领悟核心要义。要打破“快餐式学习”“应付式学习”的桎梏,建立“学习—思考—实践”闭环机制,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基层党支部”联动学、“线上+线下”融合学、“历史+现实”对照学,真正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以“真查”除作风之“垢”,在自我革命中锤炼过硬党性。“天下之患,莫大于不知其然而然。”检视问题是自我革命的起点,更是推动整改的关键。党员干部要以“显微镜”查问题、以“放大镜”看危害,聚焦中央****精神落实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进行深入查摆。要敢于刀刃向内,对照党章党规党纪、对照群众期盼、对照先进典型,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通过“自己查+群众提+上级点+互相帮”立体式查摆,形成“问题清单”与“责任清单”。同时,要以“案中镜”为鉴,从反面典型中汲取教训,在“见不贤而内自省”中校准行为偏差,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八小时内外一个样,真正触及灵魂深处,为整改落实奠定坚实基础。
    以“实改”解民生之“忧”,在知行合一中践行初心使命。整改落实是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经验交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就是为老百姓办事的。”党员干部要把“改”字贯穿始终,以“马上改”的力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长久立”的机制巩固整改成果。对查摆出的问题,要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实行销号管理,做到即知即改、真改实改。要聚焦民生领域痛点难点,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惠民政策落地见效,以“小切口”撬动“大民生”。同时,要建立整改成效评估机制,引入群众监督、第三方评估,以群众满意度检验整改实效,确保问题不反弹、作风不回潮。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信任,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勇立潮头十年磨一剑书科技强国“烫金故事”
    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文章指出,要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变为现实。“征程万里风正劲,策马扬鞭再奋蹄。”广大党员干部当“勇立潮头”,抱持韧劲、耐心、斗志,在风雨中历练、在创新中成就,真正把人生追求融入建设科技强国的时代伟业中,在十年磨一剑中书写科技强国“烫金故事”。
    勇立“创新潮头”敢当事业闯将,把十年作为人生的“跨越”,以“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劲头书写突破故事。展开历史画卷,每一次镌刻着非凡突破和跨越的大事记,无不是在无声岁月中沉淀的成果、无不是凝聚着辛勤汗水托举的高光,从大漠上闪现的“蘑菇云”,到无垠宇宙唱响的“东方红”,从第一次问天、第一次探海、第一次奔月,到青蒿素、杂交水稻、菌草等接连问世,从翱翔蓝天的国产C919大飞机,到大国巨舰逐梦深蓝……跨步、飞跃、蝶变,见证了无数技术人员、科研人才锐意进取的日日夜夜、年年岁岁。广大党员干部当勇立“创新潮头”敢当事业闯将,始终把十年作为人生的一个“跨越”周期,在推动经济发展、加强社会治理、推进改革创新、助燃乡村振兴等各领域,不断输出新理念、新想法、新探索,把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发明创造应用到田间地头、干事创业过程中,真正以“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劲头书写突破故事。
    勇立“奋斗潮头”勇做攻关能手,把十年变为成长的“刻度”,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书写精彩故事。“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奋斗路上,我们遇见了很多闪闪发光的榜样人物,是全力投身水声科学研究攻克核心关键技术的杨士莪,是三十多年如一日扎根海洋资源勘探技术研究的万步炎,是从事矿山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工作的肖文儒,是致力于我国铁路客票系统研发20余年的单杏花,更是千千万万个在各自的岗位和行业中深耕、进取、攻坚的攻关能手。广大党员干部当勇立“奋斗潮头”主动把十年变为成长的“刻度”,既要耐心钻研技术,把工作岗位里所需的技能掌握到手,也要勤学苦练争当“行家里手”,同时主动看齐各地区的优秀案例、从中汲取宝贵经验,力争立足于主责主业干出一番非凡成就,奋力攻克过往没有解决的、难以攻关的难题,真正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书写精彩故事。
    勇立“追梦潮头”争为实干精英,把十年视为圆梦的“年轮”,以“追风赶月莫停留”的动力书写腾飞故事。“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在时代的舞台上,越来越多的青年一代闪亮亮相,他们主动把青春融入时代发展、融入民族伟业,不仅释放了强劲的青春能量,也书写了一篇篇奋斗答卷。他是田间地头用技术革新护航丰收的新农人,他是运用直播镜头推广土特产出圈的带货达人,他是善用网格治理不断为民解忧的社区服务者,他是在线上平台分享手工艺制作的非遗传承者,他是千千万万个你我的“缩影”,是奋斗在一线、圆梦在一线的青年担当。广大党员干部当勇立“追梦潮头”,主动把十年视为圆梦的“年轮”,无论前方是风是雨、是苦是乐,都能坚定信心和决心做好自己的事、做好眼前的事,在步履实地中逐梦未来,真正让平凡的岁月绽放闪耀的光芒,以“追风赶月莫停留”的动力书写腾飞故事。

于“时时事事”处让学习教育往“里”走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精神学习教育。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广大党员干部应自觉把中央****作为铁规矩、硬杠杠,将学习教育贯穿于自身成长全过程,一体推进“学查改”,让学习教育往“里”走,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
    “时时”学原文,“事事”悟原理,以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在深学细悟中让党性修养往“深里走”。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立身处世的“总开关”。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打虎”“拍蝇”“猎狐”,查处了一大批影响党内政治风气的“毒瘤”。被查出的干部,往往都是在思想上率先松了弦、滑了坡,最终成为警示教育的反面典型。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学深悟透中把握精髓要义,坚持原原本本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持续加强党性锻炼,主动投身到乡村全面振兴、基层治理“第一线”磨砺意志,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和为民情怀。
    “时时”扛使命,“事事”闯难关,以实干担当践行初心本色,在查摆问题中让履职尽责往“实里走”。我们党历来重视作风建设,从延安整风运动中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集中整顿,到党的七大概括总结的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再到新时代以来决定以作风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通过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确保党始终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持刀刃向内的决心,利用组织生活会等严肃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确保问题查摆“不留死角”。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时刻保持“本领恐慌”,在统筹规范检查考核、改进工作作风、提高为民服务效能等方面持续加大整改力度。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敢于直面矛盾,勇于破解难题,不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时时”存戒惧,“事事”守规矩,以严明纪律锻造过硬作风,在修身正己中让廉洁自律往“心里走”。党的纪律是党的生命线,也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保护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党规党纪为修身律己的准绳,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高度的警觉性,严格按照党的政策、组织原则和规章制度行事,确保不越“红线”、不触“底线”。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抵御住诱惑,秉持公道正派,对人对事出于公心,做到言行一致,诚实守信,既要管好“八小时内”,更要管好“八小时外”,主动净化自己的生活圈、朋友圈和社交圈,自觉远离低级趣味和不良嗜好,真正做到“清清白白做事,干干净净做人”。

在“学查改”中铭于心、立于身、守于行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释放出锲而不舍贯彻中央****精神、推动党的作风持续向好的鲜明信号。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持初心、久久为功,在深学、自省、笃行中铭“纪”于心、立“纪”于身、守“纪”于行,以“硬肩膀”扛起使命,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时代答卷。
    “学”要铭“纪”于心,让理论学习“入脑”更“入心”。中央****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制定的第一部重要党内法规,也是改进工作作风的一个切入点,全文意简言赅,内涵丰富,对加强作风建设立下规矩。字虽少,义深长,广大党员干部要常学常思,将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推动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加强纪律教育与党的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风廉政教育等贯通融合,全方位塑强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纪律意识,才能保持头脑清醒,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查”要立“纪”于身,让检身自省“知行”更“知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纪律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秉持高的标准、严的要求,以****精神为边界、为底线,把党的纪律规矩作为立身指南,锻造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保持清正廉洁的立身准则;把警示教育作为党性锤炼和思想洗礼的重要途径,对照“案中人”“身边事”等反面案例“揽镜自照”,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剖析“失足”原因,做到“惩戒于已然、防患于未然”。坚持“吾日三省吾身”,经常进行思想政治体检,同党中央要求“对标”,用人民群众新期待“透视”,同先辈先烈、先进典型“对照”,切实增强思想上的免疫力、党纪国法的执行力、为官用权的约束力,做到“心中有戒、行有所止”。
    “改”要守“纪”于行,让忠诚担当“见行”更“见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引导党员、干部全面理解和执行党的纪律,在遵规守纪前提下,安心工作、放手干事、锐意进取、积极作为,创造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业绩。落实中央****精神,成在真改实改,须以“抓铁有痕”的韧劲推动问题清仓见底。要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聚焦民生问题的难点、痛点、堵点,以“钉钉子”精神推进整改向深处推进、向实处使劲、向难处发力,提振起建设伟大事业的精气神,在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下展现新担当、新作为。要涵养“不以己欲为欲,而以众心为心”的为民情怀,怀揣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谊让廉洁常驻于心,以“我将无我”的干事状态将深入贯彻****精神学习教育的“热度”转化为为民服务的“真情温度”。

招招给力勾勒青年科技人才“引育留”工笔画
    4月1日出版的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文章强调,坚持以科技创新需求为牵引,把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突出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科技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也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引才、育才、用才等方面持续发力,让青年科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在科技创新的舞台上“C位出道”,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
    聚焦“引”字“用实招”,筑牢“引才聚才”强磁场,打造青年科技人才的“梦想港湾”。治国经邦,人才为急。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是推动科技进步的核心力量。当下,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吸引和汇聚青年科技人才,是抢占科技制高点的关键之举,也是加快建成科技强国的题中之义。一方面,要秉持诚意,积极营造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社会环境。加大对科研成果的宣传力度,让青年科技人才的成就得到社会认可,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要当好服务人才的“店小二”,主动了解青年科技人才的实际需求,在住房保障、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方面给予贴心关怀,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投身科研。另一方面,要创新引才机制,拓宽引才渠道。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搭建高效便捷的人才对接平台,打破地域和行业限制,精准引进急需的青年科技人才,做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出台具有吸引力的政策,对有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人才给予重奖,形成“近者悦、远者来”的人才集聚效应。
    聚焦“育”字“出新招”,搭建“育才成长”大舞台,铺设青年科技人才的“进阶之路”。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文章强调,“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培养体系和发展平台。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就是为国家的未来储备强大的创新动力。一方面,要坚持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根据青年科技人才的专业背景、兴趣爱好和发展潜力,为他们量身定制职业规划,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孵化器”作用,加强产学研合作,让青年科技人才在实践中积累经验、锻造本领。另一方面,为青年科技人才创造更多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的机会。让他们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和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领域经风雨、见世面、建新功,努力攻克更多“卡脖子”难题。鼓励他们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合作,打破学科壁垒,激发创新活力,培育复合型人才。
    聚焦“留”字“亮真招”,激活“人尽其才”新动能,扬起青年科技人才的“奋进风帆”。“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文章强调,“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使用是最好的培养,也是对青年科技人才最大的认可。只有把青年科技人才放在正确的位置,才能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对于青年科技人才,要充分信任、大胆使用,让他们在科技创新的舞台上大显身手。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摒弃“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陈旧观念,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探索构建以实际贡献评价人才的新机制,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青年科技人才的贡献。对在科研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青年科技人才,要及时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励他们不断追求卓越。另一方面,赋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大的科研自主权。在项目立项、经费使用、团队组建等方面,给予他们充分的决策权,让他们能够自由探索、大胆创新。要积极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让青年科技人才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执“一号文件”密钥擘画乡村振兴奋进图景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聚焦“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中央一号文件锚定乡村发展方向,明确系列政策举措,为解决“三农”问题、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清晰指引。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立足本职岗位,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在粮食安全保障上扛起硬责任,在乡村产业升级中当好引路人,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做好践行者。聚焦群众需求,精准施策、真抓实干,为乡村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发展密钥,筑牢粮食安全根基,让“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擘画“仓廪充实”的农业强基新图景。“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关系国计民生,维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广大党员干部应将中央文件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全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在耕地保护上,建立“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立体监管体系,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实现耕地动态监管的全方位、无死角,严厉打击各类违规占用耕地行为,确保耕地面积稳定,地力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投入力度,科学规划布局,优化施工流程,打造“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化农田格局,为粮食高产稳产筑牢硬件根基。同时,搭建农业产学研合作平台,与科研院校、农业科技企业深度合作,加快智能播种、精准灌溉、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开创农业强基的全新局面。
    执“特色引领、融合创新”发展密钥,锚定产业振兴方向,让“致富锦囊”稳稳攥在农民手里,擘画“百业兴旺”的乡村繁荣新蓝图。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作出了系列部署,为广大党员干部推动乡村产业升级锚定了清晰方向。广大党员干部应积极发挥引领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乡村产业建设。一方面,深入开展实地调研,运用大数据、市场分析等方法,全面了解本地资源、市场需求和产业基础,找准特色产业发展的切入点,精心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项目,打造差异化的产业格局。另一方面,搭建多方合作平台,促进农户、企业、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科技成果在农村的转化与应用,赋能产业升级。同时,推动“互联网+农业”“农业+文旅”等新兴业态的融合发展,打通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全链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助力乡村经济蓬勃发展。
    执“绿色统筹、协同共治”发展密钥,锚定生态宜居方向,让“生态红利”切切实实惠及农民生活,擘画“绿韵盎然”的乡村生态新图景。中央一号文件就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乡村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提出了系统性要求。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夯实乡村振兴生态根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地要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将乡村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各类要素,构建全面保护与协同治理的工作格局。聚焦农村人居环境顽疾,建立垃圾污水常态化治理机制,推进农村卫生厕所改造的后续管护,打造环境整洁的美丽乡村。积极引导农户、农业企业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推广节水节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保障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党员干部要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依托“三会一课”、村民议事会等平台,宣传生态环保政策与理念,引导群众参与生态保护。组织实施生态修复项目,定期开展生态环境检查,严格把关项目建设质量,推动乡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实现乡村生态环境的长治久美。

筑牢强国之基凝聚科技之力
    近日,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文章指出,要以“十年磨一剑”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变为现实。这一重要论述不仅为我国科技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要从夯实教育基础、引领技术创新、锤炼人才之本三个方面入手,共同筑牢强国之基,凝聚科技之力。
    夯实教育之基,撬动科技发展“杠杆”。教育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础性事业,更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广大党员干部要积极行动起来,汇聚社会各界力量,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推行“订单式”培养、“菜单式”教学新模式,构建开放合作的教育生态。要以同舟共济的精神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建立多样化、多元化、灵活性的教育培养体系,搭建跨学科教学研究平台,探索产学研合作促进成果转化,通过“滴水成河”的累积效应,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为“人才血库”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为科技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引领技术创新,注入科技发展“动能”。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已成为影响国家前途命运与人民生活福祉的关键变量。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世界。广大党员干部要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大胆突破,弘扬创新精神,赓续创新作风,永葆“能突破”“靠自己”的创新发展自觉,融合“破四唯”和“立新标”,深入开展原创性、引领性技术攻关,以破冰前行的勇气优化创新生态,让高质量发展优势更大、动力更足。要主动塑造创新氛围,营造崇尚探索的创新土壤,以开放包容的态度优化创新文化培育机制,为科技发展注入强劲的“动能”,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锤炼人才之本,激扬科技发展“活水”。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始终把人才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以能为本、以育为先、以用为重,从科技变革、区域发展中探寻培养方向、引育规律,加快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强化人才培养的适配供给和前瞻布局,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同频共振、“双向奔赴”。同时,要树立长远眼光,尊重成长规律,实施人才激励驱动策略,建立以成果为导向的人才激励机制,保障人才待遇,激发人才创新潜能,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让各类人才在科技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激扬科技发展的“活水”。
    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要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夯实教育基础、引领技术创新、锤炼人才之本为着力点,全面推动科技强国建设。

党员干部共耕“碧海福田”打造蓝色粮仓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发展深远海养殖,建设海上牧场。我国拥有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与1.4万公里岛屿海岸线,蕴藏着无尽的资源宝藏。海上养殖业作为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领域,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沿海经济发展和促进渔民增收意义重大。眼下,春潮涌动,万物复苏,春耕正当时。广大党员干部当积极投身“海上春耕”,通过科学规划、创新赋能与生态保护,实现人海和谐共生,努力将“蓝色粮仓”打造得更加殷实。
    绘制科学规划“路线图”,因“海”制宜、科学布局,激活“海上春耕”满盘棋。“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海上养殖业的科学规划,对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要立足当地海域的自然条件,深入调查研究,精准定位养殖品种与规模。不同海域的水温、盐度、水流等自然条件差异显著,适宜养殖的海产品种类也不尽相同。比如,在浅海区域,可以推广海带、紫菜等藻类养殖,以及贝类、海参等底栖生物养殖;在深海区域,可发展网箱养殖,培育优质鱼类。另一方面,要合理规划养殖区域,解决养殖空间重叠、布局混乱等问题,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可以设立专门的养殖区、禁养区与缓冲区,防止无序发展,维护海洋渔业生产秩序。此外,推动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附加值。
    按科技创新“加速键”,向“海”图强、提质增效,擘画“海上春耕”丰景图。“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创新是推动海上养殖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从传统网箱到智能养殖平台,从人工监测到智能监测系统,从近海养殖到远海养殖……这些都是科技赋能海上养殖的生动注脚。做好“海上春耕”,推动海洋渔业提质增效,一方面要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研发和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与设备,让海上“黑科技”成“新农具”。例如,推广智能化养殖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水质、水温、含氧量等参数,实现精准投喂与水质调控,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素养与操作技能。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示范等方式,让养殖户了解和掌握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方法。此外,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构建渔业信息服务平台,为养殖户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指导与政策咨询等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
    筑牢生态保护“压舱石”,守“海”安澜、绿色协调,奏响“海上春耕”和谐调。“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党的XX大报告指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上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海洋生产力,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就是发展海洋生产力。一方面,要加强对养殖户的环保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可以通过宣传标语、公益广告、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养殖户认识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自觉遵守环保法规,共同呵护“蓝色家园”。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海上养殖的环境监管,严格控制养殖废水、废弃物的排放,防止海洋污染。要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养殖区域的水质、底质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此外,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如贝藻间养、鱼虾混养等,实现养殖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耕土、育芽、润叶”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春潮涌动万物生,新绿晕染至阡陌。春耕时节,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乡村全面振兴的宏伟蓝图稳步展开。广大选调生作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正处于人生的“春耕”关键时期,当以春为令、以田为卷,深耕信仰沃土、培育奋进萌芽、润泽民心田野,在乡村振兴的春天故事里镌刻青春担当。
    以“初心之犁”深耕“一腔赤忱守初心”的信仰沃土,固本培元校准青春航道。“只有站着死,决不下跪”的陈延年,“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刘伯坚,“为了新中国,前进”的董存瑞……无数青年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地将青春和生命献给党和国家,扎根“星火燎原”的信仰沃土。在新时代的浪潮上,青年选调生唯有坚定忠党爱国的如磐信仰,方能在基层沃野中找准工作着力点。广大选调生要发扬“钻厚板”“凿深井”精神,坚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理想信念的“铜墙铁壁”、砥砺党性修养,在乡村振兴的政策脉络中把好理想航向,在党的创新理论中锚定精神坐标。要以实际行动诠释信仰追求,把基层一线当作奋斗的起跑线,坚定不移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让每一次入户走访、每一条产业规划都成为践行“国之大者”的生动注脚。
    以“实干之锄”培育“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进萌芽,躬身笃行展现青春担当。基层工作纷繁复杂,若不褪去“书卷气”、沾染“泥土气”,仅凭书本知识难以真正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唯有手掌沾泥、衣襟带露,方能真正感受“百姓灶台温度”,精准回应群众期盼和需求。广大选调生要摘掉“高材生”的名片,换上“农家衣”,俯下身子唠家常、迈开步子深调研、扑下身子解民忧,以双脚丈量“田埂宽度”,以匠心校准“服务精度”,触摸乡村民情最真实的脉搏,以“绝知此事要躬行”之姿描绘“沾着露水、带着稻壳”的“民情地图”。要把挑“重担子”、接“烫山芋”视为自身成长机遇,努力在基层磨砺中壮实筋骨,在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改善等一线工作中淬火成钢,用青春力量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以“为民之渠”润泽“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心田野,矢志为民镌刻青春印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23751.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18小时前
下一篇 18小时前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