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和大国博弈的物质基础

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和大国博弈的物质基础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也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具有原创性标识性的重要范畴,要求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的不少著作都对高质量发展作出深刻论述。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指出,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指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确保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中指出,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和大国博弈的物质基础。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深刻认识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这对重要关系的深刻内涵、重大意义与实践要求,更好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和大国博弈的物质基础。
    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质和量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
    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是经济发展的永恒话题,人类经济发展历程也是不断探索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历史。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统一于经济发展全过程。没有脱离质量的总量,任何经济总量都是一定质量前提下的总量,总量中包含有质量;也没有脱离总量的质量,质量内化于总量之中,总量增加才能为质量提升提供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是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出的对经济工作的一条规律性认识,深化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质和量关系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坚持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中不断探索提升质量与做大总量的关系。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党的十二大提出,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下大力量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显著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使社会生产力有一个大的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发展既要有较快的增长速度,更要注重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党的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由此可以看出,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始终是贯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质和量关系的认识也随着我国经济实践不断深化。
    在《经济工作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多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同时,我也反复强调,我们要的是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要的是以比较充分就业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资源配置效率为支撑的发展。”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决定了我们必须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当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发展尽快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能片面强调提升质量而忽视总量;只有保持一定经济增长速度,才能够更好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让人民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享受到更多红利。同样,也不能片面强调做大总量忽视提升质量;只有摆脱依靠资源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和路径,加快转向以创新驱动的集约型发展方式上来,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质的飞跃。正因如此,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既要保持适当经济增长率,持续做大经济总量;也要充分发挥创新的第一动力作用,加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改善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等,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指出:“我们要重视量的发展,但更要重视解决质的问题,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对于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好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更好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中赢得战略主动具有重要意义。
    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的制度。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提供了制度保障,推动我国经济以量的积累实现质的变革,在提高质量效益基础上保持合理增长,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减弱的外部环境,我国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同时,我国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跃升到2024年的第十一位。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灯塔工厂”总数达到72家,占世界总数的42%。这充分彰显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方面的优越性。
更好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需要足够大的经济体量也需要足够好的经济质量。这要求我们聚精会神做强实体经济这个发展根基,持续放大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在提高质量中做大总量、在做大总量中提高质量,促进经济发展不断实现螺旋式上升。新时代以来,我国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机场港口、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22559.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1小时前
下一篇 1小时前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