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制度供给,激发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力
民营经济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民营经济实现了跨越发展,尤其是在“十四五”时期,陕西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被认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为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动能。陕西已形成了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构建起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地方政策体系,也探索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实践进路。
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下,陕西应进一步发挥民营企业在推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10余年来陕西高教科技优势不断释放,地方产业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逐步完善,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成效凸显,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的举措有力,给民营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和应用转化重大创新成果带来新机遇、新空间。另一方面,新发展阶段,陕西面对推动高水平科技创新、提升秦创原能级的重大任务,要加快创新要素聚合,支持各类主体融通创新,推动“四链”融合,民营企业亟待在填充引领升级“产业版图”的过程中,促进“产业地图”与“创新地图”精准对接,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更大贡献。激发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力,重在聚焦重点产业链。陕西要瞄准新领域新赛道,强化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制度供给,着力疏通制度堵点,释放制度红利。
弘扬企业家精神
鼓励引导企业拓宽科技创新渠道
广大民营企业特别是科技领军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适宜的制度环境和创新生态下,能够成为原创性、颠覆性创新成果的重要策源地。原创性、颠覆性创新对应着更强的不确定性,这对企业家把握技术机会、找准创新分工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以企业家精神为引领,以强有力的制度供给,引导民营企业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激发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活力。一是激发企业家进取精神,构筑科技创新容错空间。实施创新型企业家培育工程,提升企业家对全球科技前沿和国家科技战略的信息获取能力,设立针对企业家的创新风险补偿基金,对特定支持的研发项目给予一定贷款补偿或收益风险对冲,推广人才创新创业综合保险等险种,支持开发多种形式和组合的科技保险,兜牢企业研发失败恢复期的保障网。二是打造技术信息供给源,创立技术预见专员制度。依托秦创原综合服务平台,构建科技大数据平台和“技术雷达”监测体系,实时追踪全球重点领域技术突破,智能化匹配到陕西优势经营主体及新质生产力要素,提高企业和行业协会的技术预见能力。三是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和校企联合实验室。基于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框架,以西部科技创新港为示范,探索民营企业牵头主导建设产教融合平台的新路径新机制,支持民营企业联合一流大学设立海外研究院和研发基地,促使多方力量从事联合技术攻关,鼓励引导企业“走出去”开展技术并购,拓宽科技创新渠道。
深化“三项改革”
支持民营企业嵌入创新价值链
陕西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以来,数以万计的科技成果从高校院所走向市场,2024年科技活动产出水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22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