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提出“投资于人”

为什么提出“投资于人”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投资于人”这一概念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那么,“投资于人”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投资观?对于当前宏观政策导向有什么样的意义?
    “投资于人”理念立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就经济增长的量化指标来说,“投资于物”往往见效更快。实物投资量的形成,生产规模的扩大,各种硬件基础设施的增加,能够直接带动经济增长,同时,带来就业、收入和消费的增长以及民生福祉的改善。但是,过于注重物的投资以及整体产能的扩大,可能会带来供求之间的失衡,特别是供给与消费需求之间的结构性失衡,即供给结构不能适应动态变化的消费需求结构。新时代以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的不断扩大,人民群众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生活品质。人民群众对高质量、高品质和有保障的生活的追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
    这一主要矛盾变化在宏观经济运行层面表现为内需增长乏力现象。从我国需求总量和构成看,我们不能笼统地说内需不足。在总需求当中,我国的投资需求并不低,明显偏低的是居民消费需求占比。2023年,我国的投资率(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为41.1%,虽然较2011年的历史高点下降了5个百分点左右,但是在国际横向比较中依然明显高于其他经济体。2022年,世界平均投资率是27.4%,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平均投资率为33.4%和23.3%。2023年,最终消费占我国GDP
    的比重为56.8%,其中,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仅为39.6%。相比于2010年的历史低点34.9%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但是横向比较看,世界平均居民消费率在55%左右,发达经济体平均居民消费率在59%左右。党中央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审时度势地作出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抉择。扩大内需成为畅通国内经济循环的战略支点,通过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引领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
    “投资于人”有助于夯实民生改善的根基。“投资于人”是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的要求,其深刻内涵在于将投资导向人的多维度需求、人的全面发展以及高质量增长,在民生改善和高质量增长之间,在宏观经济短期平衡和长期可持续增长之间,建立起良性互动和相互牵引。
    居民消费首先依赖于可支配收入。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只有43%左右。这意味着国内生产过程所创造的收入有很大一部分并没有转变为居民的购买能力。再分配过程也未能有效改善家庭收入占比偏低的状况,原因在于要素市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体系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居民消费还依赖于消费意愿,也就是消费倾向。我国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相对较低。2023年,我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0.68左右,低于2019年前的水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医疗、养老和失业等社会保障的不足导致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抑制了居民消费倾向的提升。另一方面是城镇化进程的不完善进一步压低了消费倾向。2023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66.2%,但是户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3231169@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22290.html
(0)
投稿用户
上一篇 2小时前
下一篇 2小时前

相关推荐

搜索资料 全部分类 搜索教程
扫码关注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微信咨询

客服代找资料
加客服微信:3231169
私发想要资料的标题/关键词
快速代查找相关所有资料

如来写作网客服微信3231169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