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中深化对总供给和总需求关系的认识
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前不久,《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出版发行,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提供了权威教材。其中的多篇著作,都对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作出深刻论述。比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供给和需求两端是否动力强劲、总体匹配,动态平衡、良性互动”;《确保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指出:“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规律性认识提出的重要新命题,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进一步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坚持系统观念,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中深化对总供给和总需求关系的认识,是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关系的前提,有利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立足国民经济循环,深刻把握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
供给和需求是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辩证统一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指出:“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从宏观经济运行来看,市场中的供求关系表现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总供给体现一定时期市场为全社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量,总需求体现同一时期市场对全社会总产品和服务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国民经济循环是否畅通,可以通过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是否平衡来判断。一般说来,当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国民经济运行会表现为“过剩”状态,产品滞销,价格总水平下降;当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时,国民经济运行会表现为“短缺”状态,产品供给不足,价格总水平上升;当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时,国民经济运行则表现为整体平稳的状态。
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重要关系。对于一个国家或社会来说,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否平衡不仅仅是由供求关系本身决定的,同时也是由隐藏在总供给和总需求背后的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决定的。在社会再生产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环节决定分配、流通和消费环节。在供求关系中,生产处于供给端;在国民经济循环中,生产处于基础性地位。消费环节在社会再生产中既是上一个循环的终点,又是下一个循环的起点,因此在国民经济循环中具有独特地位。在供求关系中,消费处于需求端,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生活消费是最终消费,构成真正的、直接的需求;生产消费通常表现为投资,投资会增加购买,因而会增加总需求。但同时,投资的目的是生产,因而从未来看其实质是增加总供给。因此,对于投资增加总需求的作用要作具体分析。分配环节和流通环节不直接形成供求关系,但却在国民经济循环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中介作用。离开收入分配,消费也就无从谈起;离开流通,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循环也就无法衔接。
习近平总书记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指出:“经济活动需要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从而实现循环流转。”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不仅需要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更需要推动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相互作用、有机衔接。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之间如果循环顺畅,物质产品会增加,社会财富会积聚,人民福祉会增进,国家实力会增强,从而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如果出现堵点、断点,循环就会受阻,在宏观上就会表现为增长速度下降、失业增加、风险积累、国际收支失衡等情况,在微观上就会表现为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降、居民收入下降等问题。
对于宏观经济治理,如果仅仅从供求关系看,一般会认为供给侧管理是管长期的,需求侧管理是管短期的,两侧难以同时发力,也就无法统筹。这种认识抽象掉了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之间相互作用、有机衔接的内在规律,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一个完整、连续的整体,是一个相互联系、运动不息的复杂系统。只要社会再生产活动不停止,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就始终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中,统筹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成为必然要求。这也是党中央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的理论依据所在。我国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增强供给体系的韧性,能够有效提升供给能力,进而穿透循环堵点、消除瓶颈制约,并创造就业和提高收入,从而形成需求能力。同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释放内需潜力,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将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5年要抓好的九项重点任务中,一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二是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正是为了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打通经济循环卡点堵点,推动供需良性互动,实现经济在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
立足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刻把握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
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经济发展总是力求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这些宏观经济目标。同时需要看到,仅仅是推动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并不必然代表增长,更不必然代表高质量发展。深刻把握“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不能抽象停留在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关系上,必须落实到新时代以来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来。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经济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作出重要部署,强调“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这表明,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对此,我们要从经济运行中的供求关系、经济循环各个环节的辩证关系来把握。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指出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22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