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在涉企行政执法警示教育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涉企行政执法警示教育会,专门组织大家观看省、市行政执法问题警示教育片。这些案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触目惊心、发人深省,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作为县级政府,直接面对企业和群众,涉企行政执法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全县营商环境的优劣,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下面,结合县级涉企行政执法实际工作,我讲五个方面的意见。
一、深刻反思,从警示案例中找准县级涉企行政执法的痛点堵点
(一)执法不公,公平正义防线时有失守
执法公正是行政执法的生命线。但在实际工作中,个别执法人员缺乏公正意识,存在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等问题,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一是亲疏有别失公允。对关系好的企业“网开一面”,对陌生企业“吹毛求疵”,甚至存在“吃拿卡要”后为企业开绿灯的现象,严重损害了执法的公信力。二是自由裁量无标准。在行政处罚中,不严格按照裁量基准执行,全凭个人主观判断,导致同类案件不同处理,有的处罚过重,有的处罚过轻,让企业感到执法不公。三是滥用职权乱作为。个别执法人员利用手中权力,超越法定权限执法,随意查封企业账户、扣押企业财物,给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严重影响。
(二)执法不严,法律权威尊严受到挑战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然而,在涉企行政执法中,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让法律成为“纸老虎”。一是监管缺位失责。对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企业,缺乏有效的日常监管,对企业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熟视无睹,直到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引发严重后果才被动介入。二是处罚不痛不痒。对企业的违法行为,存在“以罚代管”“重罚款轻整改”的现象,罚款金额与违法情节不匹配,没有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导致企业违法成本低,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三是执行落实不力。对生效的行政处罚决定,缺乏有效的跟踪执行手段,存在企业拒不履行处罚决定,执法部门却束手无策的情况,让法律文书成为“空头支票”。
(三)执法不廉,廉洁自律底线屡屡突破
行政执法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维护市场秩序,用不好则会滋生腐败。从警示教育片和我们身边的案例来看,少数执法人员经不起诱惑,在利益面前迷失了自我。一是以权谋私谋利益。利用执法职权,向企业索要财物、接受企业宴请,甚至主动为企业“介绍”业务,从中收取回扣,搞权钱交易。二是吃拿卡要搞特殊。在执法过程中,以各种借口向企业“伸手”,要求企业提供好处,否则就故意刁难企业,设置障碍,严重损害了执法人员的形象。三是滥用职权谋私利。个别执法人员与企业存在利益关联,在执法中为企业通风报信、隐瞒违法事实,甚至帮助企业逃避处罚,充当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保护伞”。
(四)执法不便,服务企业宗旨未能彰显
行政执法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企业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缺乏服务意识,存在执法方式简单粗暴、办事程序繁琐等问题,给企业带来了不便。一是执法方式不灵活。不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搞“一刀切”执法,在执法过程中不注重与企业沟通交流,不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简单地采取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二是办事程序繁琐。审批流程复杂、环节过多,企业办理相关手续需要多次往返执法部门,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三是信息不透明。执法依据、执法标准、执法程序等信息不公开、不透明,企业对执法工作缺乏了解,容易产生误解和抵触情绪。
二、坚守初心,把准涉企行政执法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
(一)以人民为中心,始终牢记执法为民的根本宗旨
行政执法的权力来自人民、服务人民。我们要把企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到执法为民、服务于民。一是倾听企业诉求。主动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听取企业对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企业的关切。二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保护企业的财产权、经营权等合法权益,坚决打击各类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三是接受企业监督。拓宽企业监督渠道,主动公开执法信息,让企业参与到执法过程中来,接受企业的监督和评价,不断改进执法工作。
(二)维护公平竞争,全力营造公正有序的市场环境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我们要通过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企业公平竞争。一是严格市场准入。加强对企业登记注册、资质审批等环节的监管,防止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市场,营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二是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假冒伪劣、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合法企业的利益。三是平等对待各类企业。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微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搞区别对待,不搞歧视性执法。
(三)助力企业发展,积极践行服务发展的重要使命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是创造财富的源泉。我们要把行政执法与服务企业发展结合起来,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一是优化执法方式。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对企业的轻微违法行为,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给予企业整改的机会,避免因执法不当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二是提供政策指导。及时向企业宣传解读国家和地方有关涉企政策法规,帮助企业了解政策、用好政策,引导企业依法经营、规范发展。三是解决实际问题。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地、用工等方面的难题,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
(四)优化营商环境,努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生态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我们要以涉企行政执法为切入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我县的竞争力。一是简化办事流程。进一步梳理涉企行政执法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让企业办事更便捷、更高效。二是推进信息共享。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建立健全涉企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执法信息的互联互通,避免重复执法、多头执法。三是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执法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三、聚焦问题,抓牢提升涉企行政执法质量的关键环节
(一)转变执法理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执法转变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我们要摒弃传统的“管理型”执法理念,树立“服务型”执法理念,把执法的过程变成服务企业、促进发展的过程。一是树立服务意识。充分认识到行政执法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企业、促进发展,而不是单纯的管理和处罚。在执法过程中,要主动为企业提供帮助和指导,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二是树立法治意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确保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三是树立责任意识。明确执法人员的职责和义务,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对执法工作认真负责,对企业和群众高度负责。
(二)规范执法标准,让执法有尺度、裁量有依据
执法标准不统一、裁量不规范是导致执法不公的重要原因。我们要建立健全涉企行政执法标准体系,让执法工作有章可循。一是制定执法事项清单。全面梳理涉企行政执法事项,明确执法依据、执法主体、执法流程、执法责任等内容,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二是完善裁量基准。根据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对涉企行政处罚裁量权进行细化、量化,制定科学合理的裁量基准,明确不同违法情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21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