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奋力建设科技强国
2024年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深入分析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面临的新形势,深刻阐明建设科技强国的内涵要求和战略安排,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一、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重大意义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建设科技强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科技强国既是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前提条件。党的二十大确立了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在这次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什么是科技强国、为什么建设科技强国、怎样建设科技强国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历史方位、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发出了向科技强国挺进的总动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科技强国建设目标,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研究向极宏观拓展、向极微观深入、向极端条件迈进、向极综合交叉发力,不断突破人类认知边界。”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带动生产力产生质的飞跃,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的国家,实现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迅速增强,综合国力快速提升。当前,科技的渗透性、扩散性、颠覆性特征更加凸显,科技向产业直接转化的进程加快,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广泛应用正在深刻改变产业发展的图景。我们必须增强“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紧迫感,牢牢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推动科技实力实现大幅跃升,勇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头。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是应对风险挑战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现实之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放眼世界,围绕科技制高点的争夺空前激烈,科技正在引发国际分工重大调整,各国都在争相布局,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图抢占未来竞争优势地位。面对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步伐,不断提升应对风险挑战的抗压能力、应变能力、对冲能力和反制能力,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成就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2024年,初步测算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超过3.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8%,超过了欧盟国家平均水平;全社会基础研究投入提高到2497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达到6.91%。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发明专利申请量、《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我国作为全球创新重要一极的影响力持续提升,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已具备坚实基础。我们必须坚定创新自信、勇攀世界科技高峰,为人类科技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二、深入学习领会“八个坚持”重要经验,牢牢把握科技强国建设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深刻总结了新时代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实践取得的“八个坚持”宝贵经验,既有世界观又有方法论,是从理念到战略再到行动的完整体系。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是最大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也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根本所在。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上来,不折不扣予以贯彻落实。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这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要求我们坚定创新自信,发挥党和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领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关键。
坚持创新引领发展。这是在深刻把握科技经济发展规律和我国发展阶段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判断,要求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保障高水平安全。
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这既是科技创新的使命责任,也是检验科技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要求我们准确把握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需求,强化科技创新全链条部署、全领域布局,全面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这是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要求我们通过深化改革,不断优化完善适应形势变化和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和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把制度优势转化为科技竞争优势。
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这是教育、科技、人才内在关系的规律性体现,也是当代科技快速发展和应用对教育和人才的现实紧迫需求,要求我们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
坚持培育创新文化。这是涵养创新创造的活力源泉,要求我们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制度环境,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追求卓越,让尊重科技、崇尚创新成为社会风尚。
坚持科技开放合作造福人类。这是科技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科技工作的重要追求,要求我们着力扩大国际科技开放合作,与世界各国携手应对共同挑战,为增进人类共同福祉作出科技贡献。
“八个坚持”是根植于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伟大实践的理论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把“八个坚持”重要经验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贯通起来,深刻学习领会,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三、准确把握“五个强大”的内涵要求,锚定科技强国建设目标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以“五个强大”赋予科技强国丰富内涵,为建设科技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绘就了宏伟蓝图。我们所要建设的科技强国既应具有历史上世界科技强国的普遍特征,也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下的时代特征,更要体现以科技现代化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使命特征。
拥有强大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持续产出重大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强大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是开辟科学新领域、拓展知识新边疆、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基础。必须对基础研究进行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聚焦重大科学问题提出更多新理论新方法,引领世界科技进步。
拥有强大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强大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底气。当前,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是要求所有技术都要自己研发,但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关键技术、产品和装备必须能够自给自足,在重要前沿方向必须要有鲜明的竞争优势。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是静止的状态,而是不断动态发展、迭代升级的过程,要以科技进步支撑产业升级,再以产业发展反哺源头创新,形成良性互动,做到“可演进、可持续”。
拥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和引领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20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