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主要任务是通过实地观摩,交流总结经验,启动产业振兴工作,对农村人居环境综整治进行动员、部署。会前大家到XX等现场进行了观摩,会上XX、XX作了很好的发言,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借鉴,抓好工作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坚定抓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我县坚持把产业作为脱贫治本之策,以产业项目建设为抓手,围绕集镇社区建设农业园区,农业主导产业蓬勃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营主体活力增强,村集体经济稳步壮大,加工能力全面提升,品牌建设取得突破,产品营销渠道顺畅,对群众增收、整县脱贫摘帽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一是改变了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实现了向专业化生产的转变。过去农业生产主要以经验为主,?把农业生产当副业,管理粗放,广种薄收,土地利用率低,主要原因之一受资金的制约。脱贫攻坚初期,我县抢占产业扶贫先机,率先推出“脱贫贷”政策,对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5321”脱贫贷款,解决了贫困群众发展产业缺资金的问题。2016年以来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7702.98万元,居全市前列。脱贫攻坚后期,我们大力实施产业振兴“十百千”工程,短短两年打造各类园区105个、合作社354家。五年来,全县整合涉农资金按照不低60%的比例,投入产业发展之中。有了资金的支持,一大批产业蓬勃兴起,基地建设迅速扩张,生产道路、灌溉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品种繁育、病虫害防治技术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推动了产业专业化生产,逐渐向标准化生产、现代农业过渡。
二是改变了农户分散的经营方式,实现了向产业化经营的转变。我县既是林业大县,也是农业大县,长期以来农业生产经营主要以一家一户为主,造成了经营化水平不高、产业效益低的问题。随着易地扶贫搬迁,一部分农民转移到集镇和社区,青壮年劳动力也转移到城镇,这对过去农户分散经营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结合县情实际,我们以重点农业园区、龙头企业为抓手,围绕集镇社区配套园区和发展合作社,大力倡导适度化规模经营,着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全县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家庭农场45个、职业农民822人,初步实现了分工分业、一个龙头企业牵引一个主导产业的良性局面,促进了产业规模提升,推动了经营方式向市场化转变,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是改变了有产品无商品的营销方式,实现了向品牌化营销的转变。宁陕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农产品种类丰富、品质上乘,尤其是核桃、板栗、香菇、天麻、猪苓等产业在全市具有比较优势并且有大规模生产基础。由于过去交通相对封闭、市场比较狭窄,制约了农产品标准化发展,可以说是有产品无商品。经过近些年的实践,我们聚焦“果、菌、药、畜”,以优质产品开拓市场,品牌建设初见成效,宁陕香菇、天麻、猪苓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产品,“宁陕蜂蜜”地理标志商标正在加快申请注册,“宁陕山珍”品牌整合有序推进,初步从营销上解决了部分农产品无“商品”的难题。进入全国扶贫产品目录供应商达17家,涉及扶贫产品55种,价值超过10亿元,累计建成扶贫专馆、专柜和专区23个,生态扶贫产品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产品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四是改变了集体经济薄弱的组织方式,实现了向提高组织化程度的转变。过去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单薄,来源结构单一,有的村集体经济还是“空壳”,大多数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弱,有收益的也仅是个别村。而消除空壳村,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仅是产业脱贫的必然要求,更是迈向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从2018年起,我们采取财政资金扶持的办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村集体经济注入了“源头活水”,村集体经济财政资金扶持实现了全覆盖,“土地流转”“产业经营”等多种产业发展模式顺利推进,形成了“党支部+村集体+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新模式,和贫困户利益联结更加紧密,达到了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目的,走出了一条村民受益的集体经济发展之路。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看到,我县产业发展还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农业产业化刚刚起步,长线产业发展不均衡,弱、散、小局面尚未根本改变;经营主体小,龙头企业不强,加工环节弱,产业链条短,标准化生产差距较大。但我们也要看到在农业经济占比较小、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实现了整县脱贫,产业扶贫工作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农业产业化的路子是对的,我们完全有能力、有办法、有基础、也有条件把宁陕产业发展好,把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好,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好局、起好步。希望各镇、各部门坚定信心、下定决心,认真谋划、强化措施,横向比较、纵向赶超,扎实推进产业振兴各项工作,确保乡村振兴同脱贫攻坚工作一样在全市继续保持领先。
二、全力抓好产业振兴,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一)产业化发展,全产业链经营。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绝非朝夕之功,必须从农业产业体系方面整体谋划推进,从种源、基地、产品、加工、品牌、营销、市场着手,对标补短,配套完善,形成纵向延伸、横向扩张的产业链,推动产业化经营向全产业链发展转型。要坚持以园区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农业产业振兴“十百千”工程,突出园区承载,集聚资源,集中力量,坚持扩数量、提质量并重,通过县镇共建、部门共抓,建成一批基地标准化、装备设施化、生产规范化、发展循环化、产品品牌化的现代农业园区。要抢抓中省“一村一品”示范镇村、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园区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机遇,全面构建乡村产业发展体系。要用好产业扶持政策,盘活村集体经济资源资金,引导龙头企业走“生产+研发+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从生产基地、产品加工、市场销售全流程控制,实现标准化生产和销售。
(二)一业突破、多业融合发展。按照产业化发展要求,找准产业突破口,逐步补齐短板,以“一业突破”为引领,带动形成一业主导、多业并举融合发展。要以食用菌产业为突破口,用好中国惠农产供销基地项目建设平台,按照“突出特色、多菌发展”的原则,抓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20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