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空心化”严重制约乡村振兴的调研与思考
村庄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随着年轻人的外出打工和老年人的空巢化,许多村庄生活气息渐渐薄弱,一些村庄出现了严重的“空心化”现象,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在诸多问题的叠加影响下受到严重阻碍,这些问题亟需引起重视并积极解决。
一、主要影响
一是农村经济发展受限。大批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农民,尤其是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和转移到非农产业,致使当前在家务农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农村发展后继乏人,农业经营主体缺失。乡村中的留守人员多是老幼妇孺,消费主要集中在满足生活需求方面,相对来说消费能力不高,且乡村消费市场并不完善,外出务工农民受中国传统观念影响,更偏重投资于建房等活动,生产性投资不足,直接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X镇X村常住人口X人,大专及以上学历者有12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不足12%,高中或相当学历者有12人,占常住人口比重近12%,而初中及以下学历者有519人,占常住人口比重高达519%,而外出流失人口主要是有知识、有文化的劳动力,进而导致了农村人口老龄化、文化素质偏低等问题。
二是土地资源造成浪费。大量青壮年外流造成农村劳动力短缺,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未成年孩子劳动能力有限,农忙时节,其体力远远不足以应付抢种抢收等一系列情况,久而久之造成农田直接撂荒或一年只种植一季农作物,剩余时间撂荒,部分农民可能一直种植,但也是粗放型的土地管理。部分务工农民在外购置住房,村内住宅一年只住一次或多年只住一次,个别房屋年久失修,住不能住、拆不愿拆,也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是基层治理面临挑战。部分外出务工农民以及外流农村人口长时间不回村庄,不关心关注村内事务,导致村民选举参与率大大降低、村级组织后备人才空缺、村“两委”成员选择面窄,从留守人员中选出的村“两委”成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有限,政策理解困难,带富致富的能力不强。部分农村留守老人、儿童和妇女缺乏应有的照料、关爱、陪伴及精神安慰,导致她们在心理、教育、安全、思想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
四是传统文化逐步衰落。大量外出务工青壮年受到现代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熏陶,逐渐脱离原有乡土文化,并在网络信息技术冲击下,城市文化逐渐向乡村渗透和强化,传统农村文化中的重情义、重家庭和重乡土归属的优秀品质逐渐淡化,延续几千年的农村文化正面临逐渐消失的危险,留守老人养老、留守儿童照看、贫困群众“等靠要”等问题不断凸显,尊老爱幼、自力更生等优秀传统文化逐步衰落。
二、对策建议
一是夯实产业根基,发展高质高效现代农业。精确瞄准农业产业基础的薄弱环节,大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农机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19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