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暨“五爱”教育阵地提质增效推动会上的发言汇编4篇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怀鼓励为强大动力不断提升关工委组织的战斗力
X区关工委主任
?
我发言的题目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怀鼓励为强大动力,不断提升关工委组织的战斗力》。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区一个社区,亲切接见“五老”志愿者代表,并鼓励大家“要继承发扬党的光荣革命传统精神”。这些年,我们始终以总书记的关怀鼓励为强大动力,以贯彻落实中办46号文件和市委两厅18号文件精神为契机,以“五好”关工委创建为抓手,坚持以党建带关建,努力夯实工作基础,不断提升关工委自身建设和工作水平。??
一、坚持党建统领,为关工委工作提供根本保证。X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关工委工作,按照中央和市委的要求出台了《X区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实施方案》,按照方案要求和市关工委的统一部署,我们与区委组织部紧密配合,率先实现了全区关工委功能性党组织的全覆盖,建立功能性党组织119个,做到了哪里有关工委,哪里有“五老”队伍,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引领和组织保证作用,关工委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去年开展青少年主题活动达2138场次,有约300余名中小学生参加到红色故事宣讲团,保持了8年零犯罪社区的成果。
二、夯实组织基础,增强关工委的战斗力。为全面提升关工委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我们从三方面入手,健全关工委组织。一是配强班子,就是配强区--街道--学校、社区关工委三级组织领导班子。区关工委层面,领导班子成员由15人组成,主任1名,由正局级老同志担任,常务副主任4名,由副局级老同志担任,副主任10名,由驻会处级老同志和区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担任。街道、系统关工委层面,主任由在职党委书记或副书记担任,常务副主任由退休老同志担任。学校、社区关工委层面,主任由在职党委书记担任,常务副主任由退休老同志担任。二是充足人员,区关工委驻会人员达到10人,街道、社区关工委组成人员都在5人以上。三是,设立办事机构,区关工委设立9个工作部门,包括办公室、秘书处、组织工作部、宣传工作部、五育部、五爱社区工作部、五老和青少年关爱工作部、普法工作部、宣讲团。这样,领导班子强、工作力量足、组织保障有力,关工委的各项工作开展的井然有序,丰富多彩。
三、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关爱青少年的主力军。为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五老”队伍,我们把加强“五老”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着力建立两项制度、搭建两个平台。一项制度是,补充退出机制。我们配合组织人事部门,对即将退休人员,实行预约谈话,推荐其加入“五老”队伍,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仅去年,全区就增加“五老”人员近200名,总数达到3580人。对一些年老因病不能履职尽责的,也同意及时退出,从而保持“五老”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另一项制度是,关爱激励制度。落实驻会“五老”的工作补贴,对“五老”骨干在重阳、春节进行慰问,帮助“五老”解决就医、生活存在的困难。评选表彰先进,去年表彰了44个先进集体、130名先进个人,激发了广大“五老”的工作积极性。搭建的一个平台是“五老”团队。区关工委有一支由49名“五老”组成的宣讲团,街道、社区有文化、科学、艺术、体育等各类“五老”团队192个,参加人数近万人。另一个平台是“五老”工作室。全区各级关工委实现了“五老”工作室全覆盖,共建立122个。在普遍推动的基础上,重点建设有特殊贡献、特殊专长、特殊技能的品牌“X工作室”、“X工作室”、“X工作室”等,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我们在组织建设上,虽然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但仍有差距和不足,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学习先进、扬长避短,推动工作再上新水平。
“家门口”实践营助推协同育人新格局
X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
在市关工委、市文明办指导下,X区X社区积极探索“五爱”教育工作模式,整合社区、社会及学校资源,完善家校社“三位一体”教育网络,打造未成年人特色活动项目——“家门口”的实践营,推出创新型思政课、公益课堂、户外实践和能力提升训练营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提升青少年各项综合能力,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建立“社会组织生态圈”,打造“家门口”实践营
针对辖区居民在家庭教育中面临的“孩子孤岛式成长”焦虑、社会实践匮乏、社交能力软弱等困境,X社区联合共建单位力量、整合专家资源、强化志愿服务,深耕规范、多样、有实际意义的研学活动,打造“家门口”的实践营特色品牌。探索社区社会组织孵化机制,促进社区社会组织自身发力和带动,实现多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探索社区跨代志愿者挖掘和培育,吸引更多年轻家庭参与社区事务,让青少年学生参与到活动策划中来,激发他们自立、自主和自我管理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先后孵化出“向阳小志愿者服务队”、小海棠话剧社、“家门口”的家委会等多个社区社会组织。通过激活社区内部潜在资源,创建自我增值、自我强化的社区发展模式,形成社区社会组织生态圈。
二、“社区+高校”集智聚力,提升“五爱”教育专业化
将高校资源与社区实际需求相结合,通过“社区+高校”协同创新模式,共同培育“小鲤智家”大学生服务团队。依托高校X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共同开发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体系与通识教育课程包,打造第二课堂实践基地,涵盖科技创新、传统文化等六大领域,构建“文化教育+实践成长+家庭赋能”的立体化服务矩阵。目前已经完成综合能力提升实践营6期36场、同思共想读书实践营9期、体育素养提升实践营3期24天、小鲤鱼看世界——“行走的思政课”X站、X站2期。并发布实践成果《小蜜蜂的实践日记》6期、不同年龄段阅读能力数据9期、不同年龄段体能测试数据3期。利用高校科研项目,开发社区托管、能力实践营、红旅等平台支持开展思政教育、艺术素养、科学素养类实践项目,通过推动产学研联合发展,利用大学的研发优势,实现社区家庭教育内容的高度专业化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化。
三、探索“公益+市场运营”模式,构建长效发展机制
建立“免费基础服务+积分兑换进阶服务+低偿特色服务”三级服务体系。通过“公益+市场运营”的模式,实现收益反哺,完成社区服务项目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促进社区公益基金发展,实现社区服务项目的自我持续和资金回流。有效缓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费不足、专业不够,不能满足居民多元需求的问题,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服务机制,让社区“五爱”教育工作更具活力,更可持续。
经过五年的探索实践,X社区“家门口”的实践营已经成为社区青少年喜爱的“聚集地”,社区居民安心的“托娃所”,志愿服务的“实践站”,社区治理的“能量场”,各类资源的齐聚助力、融合共享,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家庭更和谐,居民生活更幸福。
充分发挥社区关工委党支部的职能作用推动“五爱”教育阵地提质增效
X社区关工委主任
?
X社区是X区X镇最大的农民还迁新型社区,居民来自10个村、5200多户、10300多人,其中青少年1000余人。社区关工委功能性党支部自2021年5月成立以来,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关心下一代工作“一线战斗堡垒”的职能作用,着力建好用好社区“五爱”教育阵地这个培养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线教育阵地”,社区
............试读结束............
查阅全文加微信:3231169 如来写作网:gw.rulaixiezuo.com(可搜索其他更多资料)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rlxzw.com/319317.html